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业科学   25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明确区域土壤盐渍化现状是土壤盐渍化修复和改善的前提,对提高土地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干旱、半干旱区民勤盆地为研究区,对0~10、10~20和20~30cm土层土壤的盐分含量、盐基离子分布及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并定性判断土壤盐渍化程度和类型。[结果]1)不同土层土壤盐分含量均值在4.35~6.37 g/kg,且为中等变异程度,盐分离子中SO42-、Ca2+和Cl-的含量较高,而CO32-含量最少;2)阴离子以SO42-和Cl-为主,二者之和超过总盐含量的50.00%;阳离子以Ca2+和Na+为主,分别占阳离子总量的48.65%和31.04%;3)总盐与SO42-、Ca2+和Mg2+均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HCO  相似文献   
62.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脂肪源对草鱼生长及肌肉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豆油、鱼油及二者混合后的油脂作为饲料脂肪源,分别设计含4%豆油、2%豆油+2%鱼油及4%鱼油的饲料。选取初始体质量为(1 318.88±2.47)g的草鱼90尾,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期为60 d。【结果】结果表明:(1)混合油组草鱼增重率显著高于鱼油组(P0.05),豆油组增重率则与其他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特定生长率(SGR)的结果与增重率(WGR)相同;肝体指数(HSI)以4%组鱼油组最低,显著低于4%豆油组(P0.05),2%豆油+2%鱼油混油组介于二者之间,与其他两组均无显著性显著(P0.05);3组试验鱼的腹脂率(IPF ratio)、肥满度(CF)、饲料系数(FC)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背肌及腹肌中粗蛋白的含量皆以混合油组最高,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且鱼油组与豆油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草鱼背肌及腹肌肌肉中所含的脂肪酸受饲料脂肪源影响,添加混合油或鱼油组的饲料喂养的草鱼肌肉中EPA与DHA的含量与豆油组相比均有显著提升(P0.05),混合油组与鱼油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饲料中豆油和鱼油混合作为草鱼脂肪源,不仅可促进草鱼生长,较单纯使用豆油,还可显著提高肌肉中EPA、DHA的含量,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63.
保水剂不同用量对土壤理化性状和木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木薯品种新选048为试材,进行保水剂不同用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木薯产量的影响试验,探讨木薯施用保水剂的最佳用量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随着保水剂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增大,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加。木薯施用保水剂后可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其最佳施用量为30kg/ha。  相似文献   
64.
分子印迹技术在天然产物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产物体系复杂,且有效成分含量低,采用一般的分离方法富集难度较大.分子印迹技术是制备高选择性分离介质的有效技术手段,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的选择性强,分离操作简单,在各种分离纯化中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综述了目前分子印迹技术在天然产物的分离纯化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5.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本研究基于虚拟耕地理论,计算吉林省48个县(市、区)2004—2015年主要粮食作物虚拟耕地的生产与消费盈亏量,并分析其时空分布规律,旨在为保护吉林省耕地资源、合理调整粮食生产战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2004—2015年,吉林省玉米、水稻虚拟耕地含量较低,大豆虚拟耕地含量较高;玉米虚拟耕地盈余量充足且呈逐年波动增加趋势,水稻虚拟耕地总体略有盈余,亏缺区范围有所减小,盈余量有所提高,大豆虚拟耕地盈余区范围急剧缩小,生产量不能满足当地居民需要,小麦虚拟耕地亏口有所减小,但全省各县(市、区)亏缺情况仍普遍存在。综上所述,笔者建议吉林省可以适当提高玉米和水稻的种植面积,增加大豆的进口量,同时鼓励虚拟耕地贸易,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并实施农产品虚拟土战略,实现区域水土资源安全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合理推广广西冬种马铃薯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晚熟马铃薯品种丽薯6号为试验材料,设黑膜覆盖、稻草覆盖和常规种植(对照)3种栽培模式,测定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的水含量、容重、孔隙度及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同时观察测定马铃薯主要农艺性状,并测定马铃薯发棵期的叶片生理指标和成熟期的块茎品质.[结果]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黑膜覆盖和稻草覆盖栽培模式均可提高土壤水含量和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和固相比例,同时可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株高、茎粗和主茎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下同),但黑膜覆盖模式可显著增加马铃薯的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质量和大薯质量(P<0.05,下同),降低青头薯质量,从而提高马铃薯的商品薯率和产量,其商品薯率和产量较常规种植模式分别极显著提高11.26%和26.67%(P<0.01).不同栽培模式对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及块茎干物质、淀粉和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但黑膜覆盖模式的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块茎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模式.[结论]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黑膜覆盖和稻草覆盖栽培模式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及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方面效果明显,其中以黑膜覆盖栽培模式的效果较优,适合在广西冬种马铃薯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7.
杨鑫  张琦 《广东园林》2007,29(6):24-26
小清河(济南段)是济南市主要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纳受水体,是进入济南的门户和河流治理的重点对象.规划设计以生态保护和河流治理为基本前提,充分体现济南作为历史名城所独有的人文气息和景观特色.设计围绕"泉·湖·山"这一主题,将自然与人工景观巧妙结合,按照生态性与功能性、景观美化与时序动态和文化多元性原则,选用乔木、灌木、地被植物、水边水生植物,营造集防洪除涝、生活、学习、娱乐、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开放与私密相结合的绿色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8.
69.
运用"3S"技术,选取四川省达县为研究区,以2000、2004、2008年TM遥感图像为数据源,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取3个时相的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变化信息,对2000—2008年间的退耕还林(草)成果进行定量分析,并提出有关建议,以期为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0.
水电站厂房施工过程中时常会遇到诸如蜗壳、尾水肘管等异形结构,此类异形结构也是施工的重难点部位,针对这些重难点部位,文章阐述如何利用BIM技术来更好地解决水电站厂房蜗壳、尾水管结构施工难题,以及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