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业科学   6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氯化钙对高温胁迫下叶用莴苣幼苗生理生化特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高温胁迫条件下,氯化钙对叶用莴苣耐热品种与不耐热品种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日光温室内自然高温胁迫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钙分别对四叶一心叶用莴苣幼苗(耐热品种瑞比特,不耐热品种罗莎绿)进行连续25 d叶面喷施,然后取样测定生物膜保护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含、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电导率等指标.[结果]结果表明,喷施氯化钙后,叶用莴苣的保护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均较高,丙二醛含量及相对电导率均降低.[结论]氯化钙可以改善叶用莴苣幼苗在高温胁迫条件的生理机能,提高幼苗对热胁迫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2.
为遂溪县蔗区推广应用甘蔗新品种“福农83/36”提供依据,从1994年开始,以当家品种“粤糖63/237”为对照品种进行多年多点试验与表证,结果表明,“福农83/36”各个试验、表证点,新植或宿根的蔗茎产量及蔗糖份均高于对照品种。“福农83/36”是适合遂溪县蔗区种植的早熟、高产、高糖的甘蔗品种。  相似文献   
23.
为了评估低温对小麦生长的影响,探索缓解低温伤害的有效措施,本试验以春性品种扬麦16为材料,研究分蘖期和拔节期低温胁迫对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及冻害的减灾防御调控措施。结果表明,分蘖期和拔节期低温胁迫均对扬麦16植株产生伤害,分蘖期(-10℃)、拔节期(-5℃)分别胁迫72 h,扬麦16茎蘖冻死率均为100%。处理间表现为随着温度的降低、胁迫时间的延长,产量下降幅度增大。分蘖期喷施抗寒剂均不同程度地缓解低温的危害,以喷施1.05 kg·hm-2PP333处理抗寒效果最好,0.1%(NH4)6Mo7O24次之,10 mmol·L-1Ca Cl2效果略差。低温前土壤水分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90%时有缓解低温冻害的效果,低于60%小麦受冻减产严重。拔节期冻灾后施用三元复合肥有挽回产量损失的作用,以施250 kg·hm-2三元复合肥缓解效果最好,肥料农学利用率高,研究结果为低温冻害后小麦实现稳产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4.
低温胁迫下分蘖期小麦叶片细胞结构及表面糖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探讨小麦叶片细胞结构和表面糖蛋白与抗寒性的关系,以春性品种扬麦16和半冬性品种徐麦30为材料,对低温处理后小麦叶片细胞结构和表面糖蛋白的变化进行了标记定位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分蘖期两品种冻害率随低温胁迫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扬麦16抗寒性弱于徐麦30。-6和-10℃低温胁迫24h后,扬麦16叶片薄壁细胞出现了质壁分离现象,徐麦30未发生质壁分离;低温胁迫48和72h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两品种的叶绿体、线粒体以及细胞膜系统被破坏的程度均加重,表现为叶绿体、线粒体肿胀呈圆形,类囊体排列方向不规则,细胞内出现空泡化现象,内含物外泄,部分细胞器消失。低温胁迫后两品种叶片组织细胞表面均出现一层起保护作用的薄糖蛋白层,结构疏松呈丝状,徐麦30细胞表面糖蛋白层的保持时间长于扬麦16。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和胁迫时间的延长,两品种叶片细胞结构均受到严重破坏,细胞壁表面糖蛋白大部分脱落到细胞间隙中或凝集成块状进入细胞内部。说明低温胁迫造成小麦细胞结构以及表面糖蛋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是不同小麦品种抗寒性存在差异的生理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5.
在植物图像实例分割任务中,由于植物种类与形态的多样性,采用全监督学习时人们很难获得足量、有效且低成本的训练样本。为解决这一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自生成标签的玉米苗期图像实例分割网络(automatic labelling based instance segmentation network,AutoLNet),在弱监督实例分割模型的基础上加入标签自生成模块,利用颜色空间转换、轮廓跟踪和最小外接矩形在玉米苗期图像(俯视图)中生成目标边界框(弱标签),利用弱标签代替人工标签参与网络训练,在无人工标签条件下实现玉米苗期图像实例分割。试验结果表明,自生成标签与人工标签的距离交并比和余弦相似度分别达到95.23%和94.10%,标签质量可以满足弱监督训练要求;AutoLNet输出预测框和掩膜的平均精度分别达到68.69%和35.07%,与人工标签质量相比,预测框与掩膜的平均精度分别提高了10.83和3.42个百分点,与弱监督模型(DiscoBox和Box2Mask)相比,预测框平均精度分别提高了11.28和8.79个百分点,掩膜平均精度分别提高了12.75和10.72个百分点;与全监督模型(CondInst和Mask R-CNN)相比,AutoLNet的预测框平均精度和掩膜平均精度可以达到CondInst模型的94.32%和83.14%,比Mask R-CNN模型的预测框和掩膜平均精度分别高7.54和3.28个百分点。AutoLNet可以利用标签自生成模块自动获得图像中玉米植株标签,在无人工标签的前提下实现玉米苗期图像的实例分割,可为大田环境下的玉米苗期图像实例分割任务提供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6.
通过建设农工贸一体化技术创新示范区 ,将政府的服务、新技术的制订及推广 ,蔗农的新技术应用、优质原料生产 ,糖厂 (企业 )的技术改革及创新、新产品的开发及生产、产品的销售及企业管理有机地结合成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统一体 ,取得了可喜的整体效益 ,为蔗糖业摆脱困境 ,迎接新的挑战 ,实现蔗糖业稳定发展作出了示范  相似文献   
27.
28.
杨景 《甘蔗(福建)》1996,3(4):34-36
旱地甘蔗机构深松耕技术,能改善甘蔗土壤物理结构及空气,水分,养分的保持和供给等生态环境,有利甘蔗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我局于1983年秋开始与广东省农科院协作,对该项技术进行研究,试验,示范,从1987年开始大面积推广,至1995年全县推广旱地甘蔗机械深松耕技术面积达188880。0公顷,占全县甘蔗累计面积的35.49%,平均公顷产93.41吨,比对照平均化顷产均11.07吨,增产13.44%,累计  相似文献   
29.
1概况本县位于雷州半岛中北部,地处亚热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温水资源丰富,全县耕地总面积7万公顷,有6万公顷适宜种植糖蔗。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糖蔗生产迅速发展,特别是1982年以来,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以我县为重点,持续多年开展多项糖蔗高产、高糖科技推广项目,使我县糖蔗生产全面发展。至1989年全县糖蔗收获面积3.676万公顷,比三中全会前增加2.8倍,平均公顷产从过去的30多吨提高到82.3吨,总产302.6万吨,产糖28.44万吨,使我县糖蔗生产第一次步上了公顷产七十五吨的台阶,并被誉为“全国第一甜县”。“八.五”期间…  相似文献   
30.
杨景  于莹莹  黄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2971-12972,12977
[目的]构建用于研究粟酒裂殖酵母蛋白质细胞定位的载体。[方法]将gfp+和nmt1+启动子基因克隆到pJK148质粒中,构建含有GFP的表达载体,并利用野生型trz1+检测荧光表达效果。[结果]nmt1+启动子与trz1+的起始密码子相距45个碱基时,无荧光信号。当nmt1+启动子与trz1+的起始密码子相距6个碱基时,荧光信号很强。[结论]可以利用pYJ4研究粟酒裂殖酵母蛋白质的细胞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