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7篇
农业科学   19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从受孔雀石绿污染的淡水鱼养殖池塘底泥中,筛选到一株孔雀石绿(C23H25Cl N2,malachite green,MG)高效降解菌,经16S r RNA基因序列及系统进化树分析,初步鉴定为Enterobacter sp.B-20。采用硼氢化钾(KBH4)还原-高效液相色谱法对Enterobacter sp.B-20的孔雀石绿降解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孔雀石绿对菌株的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24 h内菌株对5~20 mg·L~(-1)孔雀石绿降解率超过97%,12 h内对1~40 mg·L~(-1)孔雀石绿降解率超过82%。菌株的孔雀石绿降解能力随着p H的增加而显著提高,最适降解p H为9。Enterobacter sp.B-20具有较强的耐盐性,在10~40 g·L~(-1)的氯化钠(Na Cl)质量浓度下具有稳定的孔雀石绿降解特性。在高浓度金属离子条件下,Enterobacter sp.B-20表现出较强的耐性及稳定的孔雀石绿降解能力,0.1~1 mmol·L~(-1)铁离子(Fe3+)、0.1~0.5 mmol·L~(-1)铜离子(Cu2+)、0.1 mmol·L~(-1)锰离子(Mn2+)、0.1~1 mmol·L~(-1)铅离子(Pb2+)均能显著提高菌株的孔雀石绿降解率。结果表明,Enterobacter sp.B-20具有在复杂养殖水环境下降解孔雀石绿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2.
实验通过连续7 d投喂各含有100 mg·kg~(-1)呋喃西林、呋喃唑酮、呋喃它酮和呋喃妥因的饲料,研究4种硝基呋喃药物在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肌肉中的消除规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青石斑鱼肌肉中的氨基脲(SEM)、3-氨基-2-恶唑基酮(AOZ)、5-甲基吗啉-3-氨基-2-唑烷基酮(AMOZ)和1-氨基-2-内酰脲(AHD)的质量分数,并用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SEM、AOZ、AMOZ和AHD在石斑鱼背肌的峰浓度最大值依次为1 104.10μg·kg~(-1)、781.09μg·kg~(-1)、679.75μg·kg~(-1)和437.18μg·kg~(-1)。4种硝基呋喃代谢物在石斑鱼肌肉组织中的消除规律大致相似。SEM、AHD、AOZ和AMOZ半衰期时间的长短顺序为23.90 d、23.10 d、22.35 d和21.00 d。SEM在肌肉中消除最慢。消除到第163天时,SEM、AOZ、AMOZ和AHD在肌肉中的质量分数仍然高于液质检出限(0.5μg·kg~(-1))。建议硝基呋喃药物应禁止用于石斑鱼疾病的预防或治疗中。  相似文献   
93.
建立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织纹螺中河豚毒素(TTX)的方法,样品用1%乙酸甲醇溶液提取,调节pH至8.5~9.0后,采用碳纳米管净化处理后上机测定。以乙腈和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经Amide柱梯度洗脱,以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MRM)测定,外标法定量。在0.3~50 ng·mL~(–1)质量浓度范围内,相关系数(R)大于0.999,加标回收率为83.7%~91.4%,相对标准偏差为2.3%~8.6%,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3μg·kg~(–1)和1μg·kg~(–1)。该方法适用于织纹螺中TTX的检测。  相似文献   
94.
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us)是一种离水极易腐败的小型中上层鱼类,广泛分布于中国的渤海、黄海和东海。文章利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体系原理分析了海上加工船加工日本鳀鱼干的原料、加工工艺条件和贮藏运输等方面对产品可能带来的危害,指出了船上加工日本鳀鱼干生产过程的关键控制点,制定了HACCP工作计划表,提出了日本鳀鱼干加工中原料及各加工工序的危害因素、卫生操作程序、监控测定方法和纠偏措施,构建了船上加工日本鳀鱼干生产的HACCP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模式。  相似文献   
95.
罗非鱼综合加工利用与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中国罗非鱼产业正处于从规模产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对罗非鱼原料进行高值化综合加工利用,同时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是提高中国罗非鱼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靠技术创新来实现产业升级,以保障中国罗非鱼产业可持续稳定发展。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罗非鱼综合加工利用与质量安全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旨在为中国罗非鱼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6.
改良离子色谱法测定咸鱼中亚硝酸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优化了现有国家标准成鱼中亚硝酸盐的离子色谱测定方法。咸鱼样品先经硝酸银(AgNO3)除去大部分氯离子(Cl-),IC-Ag预处理柱排除剩余Cl-的干扰,再用Ion Pac AS23(4mm×250mm)分析柱和Ion Pac AG23(4mm×50mm)保护柱,以4.5mmol·L-1碳酸钠(NaCO,)和0.8mmol·L-1碳酸氢钠(NaHCO,)的溶液为淋洗液,流速为1.0mL·min-1,抑制型电导检测器检测。结果显示,用该改良方法测定不同品种咸鱼亚硝酸根离子(NO2-)的线性范围为0.01~2.00mg·L-1,相关系数为0.9999,加标回收率为83.0%~101.6%,方法检出限为0.2mg·kg-1。该方法前处理简便、快速,能更加准确测定咸鱼制品的亚硝酸盐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97.
秋季罗非鱼及其养殖环境中食源性致病菌菌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罗非鱼食源致病微生物的预警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秋季广东省不同区域3个养殖场的正常罗非鱼体及其养殖环境中食源性致病菌种类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罗非鱼及其养殖环境受致病微生物不同程度的污染,分离到的致病菌经初步鉴定为10个菌属,其中以埃希菌属最多,鱼体检出率为67%,养殖环境检出率为100%;沙门氏菌属在罗非鱼体中的检出率(52%)比养殖环境中检出率(39%)高;其次为克雷伯氏菌属、假单胞菌属、链球菌属、变形杆菌、肠杆菌属、金色单胞菌属、伯克霍尔德氏菌属等。[结论]秋季罗非鱼体及养殖环境正受各种致病菌不同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98.
对珠江口外海水域2只中华白海豚肌肉组织的营养组成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只海豚腹肌脂肪含量均高于其它部位,蛋白质和灰分的分布规律不明显。幼体雌性白海豚肌肉组织中的总氨基酸含量高于成年雄性海豚。氨基酸组成中含量最高的氨基酸为谷氨酸,最低的为胱氨酸。2只海豚肌肉组织均含有棕榈酸(16:0)、棕榈油酸(16:1)、硬脂酸(18:0)、油酸(18:1)、EPA(20:5n3)及DHA(22:6n3)等,这些脂肪酸是动物及鱼油中典型的脂肪酸。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海豚肌肉组织中富含Ca、Fe、Zn、Cu、Mn、Se等金属元素,其中幼体雌性海豚的Cu、Mn的含量高于成年雄性海豚,Se含量则低于雄性海豚。  相似文献   
99.
南海珍珠贝肉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来好 《水产学报》1999,23(4):392-397
对南海4种不同珍珠贝肉进行营养成分分析,然后与近江牡蛎和翡翠贻贝比较,进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珍珠贝肉的蛋白为78.9%~83.64%,平均81.36%,且蛋白质中氨基酸评分为81~94,限制性氨基酸为甲硫氨酸和胱氨酸,脂肪含量为2.68%~6.31%,平均为4.41%,其中C20:5(EPA)与C20:6之和的平均含量为33.7%;矿物质含量丰富,尤其是Ca、P、Zn;维生素的含量一般。珍珠贝肉  相似文献   
100.
通过比较研究多脂红肉鱼(蓝圆鲹)和白肉鱼(带鱼)腌干加工中菌相的变化规律,以探讨加工过程对菌相的影响并寻找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优势菌。在腌干加工过程中采用Illumina平台的MiSeq技术比较分析了两种多脂鱼的菌相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两种鱼的菌相主要分布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在科水平上,初始原料的蓝圆鲹和带鱼分别含7个和15个科的细菌,带鱼包括了蓝圆鲹的所有菌群,肠杆菌科作为共同的优势菌,在蓝圆鲹和带鱼中分别占47%和26%。从腌制开始,两种鱼的菌群数都大量减少,弧菌和芽孢杆菌科作为共同优势菌,前者平均占蓝圆鲹和带鱼的40.3%和42.2%,后者则平均占16.7%和13.3%。原料中,蓝圆鲹和带鱼都包含了肠杆菌科、假单胞菌、弧菌科和希瓦氏菌科这4种腐败菌,加工阶段,两种鱼的优势腐败菌都为弧菌科。乳酸菌包括链球菌科和乳杆菌科,仅出现在带鱼中。研究表明,在腌干加工中,带鱼的细菌减少程度大于蓝圆鲹,总体上均呈现下降趋势,两种鱼含共同的菌群和优势菌,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腌干后两种鱼的腐败菌大大减少,说明腌干加工有利于降低鱼类腐败的可能性。可选择带鱼作乳酸菌的分离以进行后续的抗氧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