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9篇
农业科学   4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豹纹鳃棘鲈池塘生态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泥池塘中利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和添加微藻建立稳定良好育苗水体生态,进行豹纹鳃棘鲈的人工育苗试验.5批次共购入豹纹鳃棘鲈鱼卵450万粒,放于浮箱中孵化,在水温25~28℃中受精卵经过24h左右孵出仔鱼,受精卵平均孵化率为88.9%,最高达93.3%.仔鱼经过26~33 d左右的发育,共培育出体长2.0~2.8 cm的稚鱼49.7万尾,成活率均为10%以上,平均达12.36%,最高达14.3%.通过投放有益微生物制和添加微藻能够较好地控制和调节水泥池塘水质,提高豹纹鳃棘鲈育苗成活率,取得较稳定的育苗效果.  相似文献   
22.
正第五届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定通过了白金丰产鲫等12个水产新品种,现予公告。为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养殖效率,本刊将分期刊登这些品种的繁殖及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23.
为深入了解不同壳色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形态性状与体重间的关系,为亲贝的选择提供策略,本研究使用合浦珠母贝传统壳色、金壳色、白壳色、红壳色和黑壳色5种壳色选育系F6各1000只个体的性状数据进行通径分析和聚类分析。测量的性状包括壳长(SL,mm)、壳高(SH,mm)、壳宽(SW,mm)、绞合线长(HL,mm)和体重(BW,g)。结果显示,5种壳色合浦珠母贝所有形态性状与体重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P0.01)。通径分析表明,壳长对传统壳色和白壳色贝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壳高对金壳色和红壳色贝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壳宽对黑壳色贝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利用多元回归方法构建不同壳色合浦珠母贝形态性状与体重(BW,g)间的回归方程,其中传统壳色:BW=-24.999+0.467SL+0.387SH-0.259SW+0.244HL;金壳色:BW=-38.661+0.305SL+0.477SH+0.242SW+0.375HL;白壳色:BW=-4.130+0.332SL+0.300SH-0.307SW+0.088HL;红壳色:BW=-27.307+0.327SL+0.321SH+0.252SW+0.305HL;黑壳色:BW=-40.921+0.278SL+0.335SH+1.076SW+0.269HL。聚类分析显示,传统壳色与金壳色形态特征相近,而白壳色、红壳色和黑壳色形态特征相近。  相似文献   
24.
【目的】明确恩诺沙星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了解其变化规律,为制定马氏珠母贝细菌感染的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16S rDNA测序定量评价不同恩诺沙星处理浓度(0、5和10 mg/L)下马氏珠母贝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情况,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在门和属水平上比较分析各处理间马氏珠母贝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结果】从9个马氏珠母贝肠道内容物样品(PA1、PA2、PA3、PB1、PB2、PB3、PC1、PC2和PC3)中共获得755159个有效序列,分别归属于9个门48个属。在门水平上,对照处理(PA,0 mg/L)马氏珠母贝肠道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软壁菌门(Tenericu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分别为40.65%、33.87%和15.75%;两个恩诺沙星处理(PB,5 mg/L;PC,10 mg/L)的优势菌均为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分别为91.61%和85.00%。在属水平上,PA处理马氏珠母贝肠道的优势菌属为支原体属(Mycoplasma)、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柠檬酸细菌属(Citrobacter)和埃希氏菌—志贺氏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相对丰度分别为26.33%、12.22%、10.62%和9.66%;PB处理的优势菌属为弧菌属(Vibrio),相对丰度为52.10%;PC处理的优势菌属为弧菌属和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相对丰度分别为40.24%和23.43%。操作分类单元(OTU)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个处理(PA、PB和PC)的共有OUTs为138个,占OTUs总数的54.76%;PB和PC处理的共有OUTs达176个,即这两个处理间具有更高的相似性。【结论】恩诺沙星处理浓度达5 mg/L时即对马氏珠母贝肠道微生物群落产生影响,并使其暴露于弧菌等致病菌的威胁下,因此在马氏珠母贝养殖生产中须谨慎使用恩诺沙星。  相似文献   
25.
糙海参(Holothuria scbra)是中国南方优质的热带海参经济品种,试验首次成功在国内综合运用升温等多种刺激方法人工诱导糙海参产卵,并进行了批量人工育苗。2010年4—6月,共进行人工催产试验10次,催产亲参243头,5次试验产卵,催产成功率50%,共获得受精卵1652.72×10^4粒,孵出糙海参幼体1226.74×10^4头,总体孵化率74.23%;在水温27.5~30.0℃条件下,受精卯完成胚胎发育需要32.5h;利用其中部分幼体开展后期人工育苗,经过21d培育,获得糙海参早期稚参(0.1cm)19.43×10^4头,苗种培育成活率16.7%;经过32d培育获得大规格后期稚参苗(0.3~0.5cm)2,46×10^4头,培育成活率2.12%。试验的成功对下一步开展北部湾海域糙海参的天然种群恢复和在华南地区进行糙海参的人工养殖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
XLP涂料对合浦珠母贝成活率、生长及附着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XLP防污涂料对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成活率、生长及附着生物量的影响。经XLP防污涂料处理后的贝,其附着生物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经防污涂料处理后的养殖网笼具,其附着生物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贝和养殖网笼具同时用XLP防污涂料处理时,防生物附着的效果最好。经XLP防污涂料处理后,处理前期(30~60d)合浦珠母贝养殖成活率与对照组的成活率接近,或者略低于对照组;养殖120d后试验组成活率则高于对照组。使用XLP防污涂料处理后养殖120d,合浦珠母贝的个体大小及体重高于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使用XLP防污涂料能有效防御污损生物附着,有利于合浦珠母贝的养殖。  相似文献   
27.
为降低合浦珠母贝插核休养期的死亡率和脱核率,在广东徐闻设计24组对比试验,比较了使用圆形细胞小片插核和方形细胞小片插核的合浦珠母贝休养期的死亡率和脱核率。结果发现,使用圆形细胞小片插核时,合浦珠母贝的死亡率均值为24.2%,比使用方形细胞小片时低2.6%;脱核率均值为24.9%,比使用方形细胞小片时低4.8%(P<0.01)。表明使用圆形细胞小片插核,合浦珠母贝休养期的死亡率和脱核率明显低于使用方形细胞小片,该插核方法的改进有助于提高合浦珠母贝休养期的成活率和留核率。  相似文献   
28.
采用3种单胞藻和自溶面包酵母组合成8种不同的投喂方式,对两个比较组别的企鹅珍珠贝幼虫的饵料效果进行对比试验,探讨适合企鹅珍珠贝育苗的饵料组合和人工饵料对企鹅珍珠贝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球藻、亚心形扁藻和盐藻3种藻类的混合投喂效果最好;企鹅珍珠贝幼虫前期阶段,对藻类的适口性为盐藻>亚心形扁藻>小球藻,发育成眼点幼虫后,对藻类的适口性为小球藻>亚心形扁藻>盐藻;单独投喂自溶面包酵母的试验组在试验进行10 d后全部死亡;试验前用湛江等鞭金藻投喂的企鹅珍珠贝幼虫在壳长以及匍匐幼虫变态百分率的比较上与试验前用自溶面包酵母投喂的企鹅珍珠贝幼虫没有显著差异,但在附板成活率和出苗成活率上差异显著,前期单一投喂自溶面包酵母会导致贝苗后期的活力下降。  相似文献   
29.
合浦珠母贝三亚养殖群体生长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测定200个2龄合浦珠母贝三亚养殖群体的壳长(X1)、壳高(X2)、壳宽(X3)、顶点-腹缘长(X4)、韧带槽长(X5)、韧带槽宽(X6)和体重(Y)7个性状指标,计算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进行各形态性状对体重影响大小的剖分。结果表明,合浦珠母贝除韧带槽宽外,其他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重与壳长的相关系数最大(0.9228)。壳长对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0.5083),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壳宽与体重、壳高与体重的相关程度很大,但对体重的直接影响均较小,两者主要通过壳长间接影响体重,壳宽、壳高是影响体重的次要因素。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有一致的变化趋势。所选贝壳性状与体重的复相关指数为R2=0.8977;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壳长、壳高、壳宽估计体重的回归方程为:Y=0.6873X1+0.3182X2+0.9379X3-43.2267。本研究结果为合浦珠母贝育种过程中测量性状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0.
3 种野生珍珠贝表型性状比较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开发具有优良生产性能的珍珠贝新品种,并为亲贝的挑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取 自然海区捕捞的野生合浦珠母贝、黑珠母贝和射肋珠母贝各 100 只,测量其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壳宽、绞 合线长)和经济性状(湿重、软体重、壳重)。对其各表型性状进行比较,并应用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等方法 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合浦珠母贝各表型性状的均值和极大值均大于其他两种珍珠贝,而射肋珠母贝的壳高、 壳宽、绞合线长及含肉率大于黑珠母贝。各性状相关系数中,除射肋珠母贝的壳高与壳宽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外, 其他种类性状间均达到极显著水平。3 种野生珍珠贝中,影响合浦珠母贝、黑珠母贝和射肋珠母贝湿重的直接 作用最大的形态性状分别为壳宽(0.362)、壳高(0.517)和壳长(0.337);影响软体重直接作用最大的分别 为壳宽(0.379)、壳高(0.388)和壳宽(0.340);影响壳重直接作用最大的形态性状均是壳高。【结论】3 种珍珠贝间影响其湿重的最大形态性状不同,影响其壳重的形态性状都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