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4篇
农业科学   35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介绍锯切薄板国家标准制订内容,解读了制订依据,便于使用者准确掌握和理解,促进锯切薄板科学生产、规范市场流通。  相似文献   
92.
93.
滁菊园艺大师工作室是基于校企合作,以滁菊生产加工技艺传承、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而建立的省级大师工作室。阐述了滁菊园艺大师工作室建设目标,包括制度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攻关等,提出了滁菊园艺大师建设措施和考核评价细则,可为深化深化校企合作、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4.
目前高职院校在辅导员绩效考核中仍存在认识不够全面,考核体系还未完善,在实际考核中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本文针对以上现状进行论述及分析。  相似文献   
95.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邮编:100081,电话:010-62737208)王德成教授主持的“牧草生产与草场生态恢复机械化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前不久通过了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96.
基于2004-2017年中国28个省市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模型、面板空间滞后模型及考虑内生性的面板空间滞后模型研究中国水产品贸易对渔业碳排放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水产品贸易对渔业碳排放具有非线性影响且呈现倒U型关系,当贸易集聚超过临界水平将呈现出减排效应。水产品贸易开放度、水产品贸易增长对渔业碳排放的空间滞后效应为负,而研发强度的空间滞后效应为正。因此,应当加强地区间的水产品贸易交流和沟通,协调各地区水产品贸易与碳排放的区域政策,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建立富有地方特色的发展模式,在发展水产品贸易的同时控制渔业二氧化碳的排放。  相似文献   
97.
中国野生稻多样性的评价与保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稻资源在水稻育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天然的基因库.中国现有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分布,均已成为濒危物种.因此,对现存野生稻资源的多样性进行全面深入评价和科学有效地保护刻不容缓.同时,野生稻的多样性研究对其自身的遗传进化探讨以及在遗传育种上的利用有着重要意义.现有的研究表明,中国野生稻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切实有效的多样性保护方法也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回顾了近年来有关中国野生稻多样性的评价与保护研究成果,并讨论了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98.
本研究用江西东乡普野和桂朝 2号的 115株 BC1群体 ,构建了一个长度为 1418.2 c M、包含 12 0个RFL P标记的遗传图谱 ,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 11.8c M。该图谱除第 1染色体短臂上的标记的顺序与日本水稻基因组计划发表的图谱不同外 ,其他染色体上相对应的标记的顺序及标记之间的遗传距离基本一致。该图谱为定位栽、野之间重要的分类性状和农艺性状以及进一步研究野生稻进化到栽培稻的分子进化机理奠定了基础。利用该图谱 ,对控制株高的 QTL s分析结果表明 ,控制株高有 6个 QTL s,他们分别位于第 1,3,4 ,5 ,8和 9染色体上 ,其中位于第 1染色体 C95 5— R1613间为 1个主效基因 ,并对主效基因的来源进行了讨论。最后作者提出 ,在野生稻驯化为栽培稻的过程中 ,株高由高变矮是微效基因突变与主效基因突变相结合并通过长期积累而成的  相似文献   
99.
生产性状发生退化的DAB酵母,采用30%致死率的紫外线处理,经高糖培养基筛选及单细胞分离等手段,得到一株性能优良的啤酒生产酵母菌种。  相似文献   
100.
李晨 《广西农学报》2007,22(5):74-76,87
围绕地方特色培育区域性优势产业,依靠产业带动增收,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生活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在新形势下,如何把自然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并进一步做大做强,从而构建农业增长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总结来宾市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思路、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