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业科学   3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乌鳢养殖技术之一雄性乌鳢与雌性斑鳢杂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鳢(Channa argus)和斑鳢(C.maculata)属于鲈形目、攀鲈亚目、鳢科、鳢属。杂交鳢是以乌鳢为父本、斑鳢为母本,通过杂交获得的子一代,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在生产上表现出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产量高、易驯食人工配合饲料、便于开展规模化养殖等优点,在珠三角地区已取代乌鳢和斑鳢而成为鳢科鱼类中最主要的养殖品种,然而由于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不成熟,难以稳定、规模化地提供优质苗种,制约了养殖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2.
池塘施用氯化铵为氮源的化肥养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混养鱼池以氯化铵为氮源施肥养鱼进行了两年系统的研究,对4个温幅内使用氯化铵追肥前后鱼池水体的理化因子、主要营养盐类、初级生产力、浮游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等进行了连续测定,找出浮游植物等指标峰值所持续的时间和变化规律,为不同季节施肥的数量和频数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进行了这些指标的年周期(主要养殖期)变化规律的研究。确定了氯化铵养鱼池的肥水等级。对鱼池底泥的理化特性,鲢、鳙肌肉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血液的生化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对鲢、鳙鱼产量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试验证明氯化铵是一种优质养鱼氮肥。  相似文献   
23.
烁生肽~替代鱼粉对黄颡鱼幼鱼生长及饲料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旨在研究烁生肽~(source~ peptide,SP)替代日粮中鱼粉对黄颡鱼幼鱼生长、饲料利用效率、体组成成分以及脂肪和蛋白质保留效率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体重3~4g的黄颡鱼幼鱼随机分成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0尾。基础日粮中用烁生肽~等氮替代日粮中0%(D0)、25%(D1)、50%(D2)、75%(D3)、100%(D4)的鱼粉,配制成5组等氮等能日粮。每组随机分配1种日粮,每天按体重的3%~5%投饲率分别在09:00和16:00两次投喂,试验期为42d。结果表明,D1组鱼体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D2、D0、D3、D4组依次降低;脂肪保留效率以D1、D2、D0、D3、D4的顺序逐渐降低,其中D3、D4组显著低于D1组(P<0.05);D1组蛋白质保留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D0、D2、D3、D4组依次降低,D3、D4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烁生肽~替代鱼粉对黄颡鱼内脏比、肝体比、体蛋白质含量、体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各组鱼体粗脂肪含量差异显著性不同。由结果可知,烁生肽~替代适宜比例(25%、50%)鱼粉可以促进黄颡鱼幼鱼生长,并提高饲料、蛋白质效率,降低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24.
植物修复技术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植物修复技术(phytoremed iation)是指利用绿色植物及其根际微生物共同作用,以清除环境污染物的一种新型原位治理技术,其机理主要是利用植物及其根际土著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吸收、积累或降解和转化环境中的污染物。与物理、化学方法相比,植物修复具有操作简单、投资少和不易造成二次污染等特点;与微生物法相比,植物修复可以用于处理多种复合型污染物,尤其适合于大面积低浓度的污染物处理。根据污染物的不同形态、特性和存在方式,植物修复的方式包括有根际过滤(Rhizofiltration)、植物固定(Phytostabilization)、根区降解(Rhizodegra-datio…  相似文献   
25.
该水库乌鳢在4 ~6 月形成年轮,鳞片上以环片的切割为主要年轮特征。渔获物以2 龄个体为主,体长和体重关系式为 W = 0 .02505 ×L2 .8232 ,von Bertalanffy 生长方程中主要生物学参数为:L∞= 62 .96cm ,W∞= 3006 .2 g,k= 0 .2750 ,t0 = 0 .0108 ,ti= 3 .8 a,Wi= 874 .7g 。总体上看,金沙河水库乌鳢的生长较慢  相似文献   
26.
对体重分别为50、150、300和600g匙吻鲟的肌肉成分分析表明,随着体重的增加,水分含量依次降低,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依次升高。体重300和600g的匙吻鲟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脂肪含量在4个生长阶段差异都显著(P<0.05)。氨基酸总量与鱼体内蛋白质含量趋势相同,都是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增加。匙吻鲟肌肉中谷氨酸、赖氨酸、亮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都较高。体重300g和600g的匙吻鲟氨基 酸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7.
为持续开发利用匙吻鲟资源,对匙吻鲟胚胎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对匙吻鲟亲鱼进行人工催产,然后人工产卵、取精,进行干法人工授精.然后人工授精后双筒解剖镜下观察,并用体视显微镜辅助拍摄并记录.匙吻鲟的成熟卵为多黄卵,卵裂为特殊的辐射裂.匙吻鲟的胚胎发育可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卵黄栓期、神经胚期、心脏搏动期和孵出期.在水温为18~22℃时,匙吻鲟胚胎发育需要119~138 h,总积温为2 266~2 617℃·h.  相似文献   
28.
饵料密度对杂交鳢仔鱼生长、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研究了饵料密度(每毫升0.1个、0.3个、1.0个、3.0个和10.0个)对3种规格(I:0.68 cm;II:1.50 cm;III:3.20 cm)杂交鳢仔鱼生长、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饵料密度为每毫升0.1~1.0个的范围内,3种规格仔鱼的特定生长率随饵料密度增加而显著升高,当饵料密度为每毫升1.0个时,特定生长率达到最高值,随着饵料密度进一步增加,规格I仔鱼的特定生长率随饵料密度的增加而下降,规格ⅡI、II仔鱼的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变化。饵料密度对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各饵料密度组的成活率都很高。规格差异对饵料密度不敏感,3种规格仔鱼的最适饵料密度均为每毫升1.0个。  相似文献   
29.
对主施化肥的5种不同处理的精养鱼池中主要饲养期间的叶绿素a及初级生产量每月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现存量为14873—24226μgchla/L,平均为18750μgchla/L,初级生产量为1479—2000gO2/m2·d,平均为1781gO2/m2·d,鲢鳙鱼产力为3105kg/ha·d。初级生产量与叶绿素a呈极显著正相关。施肥后叶绿素a的增长量与施肥时叶绿素a的起始量有关。叶绿素a往往在施肥后2—3天(25℃以上时)或3—4天(20℃以下时)达到峰值,尔后逐渐下降,并于施肥后第4—6天或6—8天回复到施肥前水平,因此,施肥周期以4—6天或6—8天为宜。本文还对主施化肥鱼池的鲢鳙鱼产力、适宜的N/P比值及氯化铵的肥效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0.
3月底至4月初,当水温超过16℃,水位持续上涨4cm以上时,保安湖鲤鱼第1次集群产卵。鲤产卵场小而分散且极不稳定,以保安口区较大,卵主要附着于“草排”上,缺乏良好的附卵基质是影响保安湖鲤资源增殖的主要因素。鲫在保安湖沿岸均可产卵。保安湖鳜鱼繁殖季节为4月末至7月下旬,产卵场主要在扁担塘区东岸与东北岸以及南岸与主体湖接邻的石坝一线,团头鲂在保安湖尚未形成较大规模的产卵群体,未发现其产卵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