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业科学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微卫星标记在长牡蛎三倍体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群  李琪  于红  孔令锋 《水产学报》2014,38(12):1970-1975
为开发一种简单有效的倍性检测方法对长牡蛎三倍体诱导结果进行准确评估,本实验采用细胞松弛素B抑制第二极体释放诱导产生长牡蛎三倍体,选用7个微卫星位点扩增基因组DNA,通过亲子代基因分型进行倍性检测,检测结果采用流式细胞仪加以验证,以评估微卫星标记倍性检测的准确性。另外,本研究探讨了准确鉴定倍性所需的微卫星标记数量与微卫星—着丝粒重组率(y)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其他物种采用分子标记进行倍性检测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细胞松弛素B诱导产生的115个长牡蛎子代经7个微卫星位点鉴定得到40个三倍体,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一致,准确率达到100%,7个微卫星位点的(1-y)的乘积为0.005。随机挑选6个位点,也可鉴定出所有三倍体,(1-y)的乘积为0.005~0.042。研究表明,本研究中开发的微卫星标记可以简单高效地鉴定长牡蛎三倍体,微卫星位点的(1-y)的乘积小于0.005,倍性检测的准确率可达100%,采用微卫星标记进行倍性检测对于加速长牡蛎三倍体育种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对水产病原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有抑制效果的中草药,通过琼脂打孔法研究石榴皮、黄柏、五倍子、苦地丁等42味中草药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抑制作用,并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对维氏气单胞菌抑制效果较强的11种中草药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结果表明,地榆、诃子、赤芍、白芍、五倍子、石榴皮、乌梅、女贞子、黄柏、木瓜和青黛等11种草药,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其中维氏气单胞菌对诃子、地榆及赤芍高度敏感,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9.75±0.74),(17.83±2.42)和(15.25±0.76)mm。诃子、地榆、赤芍三味中草药对罗氏沼虾维氏气单胞菌抑制及杀灭作用最强,其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均为31.25和62.50 g/L。  相似文献   
14.
15.
选地和整地 选用土地肥沃、杂草极少、保水保肥性强的沙壤土田块,深耕15厘米,施足基肥,整细耙平,做成宽约2米的高畦,畦面要整平、整细,土块切勿太粗,以防种子漏入深处,影响出苗。  相似文献   
16.
太平洋牡蛎不同组织DNA甲基化的F-MSAP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荧光标记的甲基化敏感性扩增多态性(F-MSAP)技术对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6个组织进行全基因组CCGG位点甲基化水平的检测。结果表明: 鳃、闭壳肌、外套膜、唇瓣、性腺、消化盲囊6个组织的甲基化水平分别为: 31.77%36.41%32.00%36.47%32.77%37.92%。甲基化模式分为全甲基化和半甲基化, 在太平洋牡蛎中, 全甲基化模式与总体甲基化水平一致, 消化盲囊、唇瓣、闭壳肌组织的甲基化水平较高, 而鳃、外套膜、性腺组织的甲基化程度较低; 半甲基化位点显著少于全甲基化位点, 并且不同组织间的半甲基化位点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而从全甲基化位点及总甲基化水平分析, 不同组织之间甲基化水平差异显著。太平洋牡蛎中存在组织特异性甲基化片段和非组织特异性甲基化片段, 但却只在一个或部分个体中出现, 没有发现在所有研究个体中都存在的甲基化差异片段, 这可能与牡蛎较高的杂合度相关。对实验样品进行的荧光标记的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F-AFLP)分析发现, 样品间的确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 基于以上结果可以推测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可能与个体遗传背景相关联。

  相似文献   
17.
菊芋又名外国生姜、洋姜、鬼子姜,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直立生长,叶色淡绿,地下有粗大的肉质根和多汁清脆的块茎,既可生食,也可熟吃,可切片或切丝炒食、凉拌,也是腌制酱菜的好原料,是现代餐桌上的佳品,食用后能起到保健肠胃的功效.野生菊芋多生于沟边、路旁、荒地、宅院周围和石砾坡地等处,生命力旺盛,能耐不良环境的侵害,对病虫害有较强的抗御能力,即使人工栽培也不需要农药防治,无农药污染.菊芋是无公害绿色蔬菜,在现在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江苏苏州某养殖场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死亡病因,本研究从病蟹肝胰腺组织中分离到优势生长菌,对分离菌进行致病性、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及gyrB基因同源性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分离菌SHZ1对中华绒螯蟹半数致死量(LD50)为1....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2021年3月常熟某养殖场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us)疾病暴发的原因,本研究从患病鱼体内分离到优势菌株,通过形态观察、理化特性测定及gyrB基因同源性分析鉴定优势菌,同时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组织病理观察、毒力因子及毒力基因检测确定其致病性,并测定分离菌的耐药性和感染后河川沙塘鳢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引起河川沙塘鳢大量死亡的病原菌为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代表菌株G2-4-1对河川沙塘鳢的LD50为1.8×106 CFU/mL;该病原菌感染可引起河川沙塘鳢肝脏、脾脏、肾脏和鳃组织出现明显的变性、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该菌株携带aer、hly、exu等毒力基因,且具有蛋白酶、卵磷脂酶、淀粉酶、脂酶、明胶酶和溶血素活性,但不具有DNA酶活性;耐药性分析发现,分离菌G2-4-1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苯唑西林等8种药物耐药,对克拉霉素和大观霉素2种药物中介,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24类药物敏感;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分析显示,在感染初期MHCⅡB、MyD88、TLR和SOD在鳃...  相似文献   
20.
为保障亚甲基蓝在甲壳动物养殖中的安全使用,本研究以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为对象,采用半静水式方法开展急性毒性实验,并通过暴露和清水恢复实验,分析亚甲基蓝对罗氏沼虾组织结构、抗氧化系统及免疫能力的损伤。结果显示:水温25℃下,亚甲基蓝对罗氏沼虾的24、48、72和96 h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09.7、54.7、6.1和2.8 mg/L,安全浓度为1.1 mg/L。1.4 mg/L亚甲基蓝暴露4 d后,罗氏沼虾肝胰腺、鳃和肠道组织出现病理损伤,肝胰腺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大量积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免疫相关基因热休克蛋白(HS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酚氧化酶原(proPO)、TOLL样受体(TLR)和凝集素(LEC)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转移至清水中养殖7 d后,肝胰腺组织中的MDA和H2O2含量,S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