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业科学   7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西瓜枯萎病病株根茬腐解液对西瓜的致害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浓度西瓜枯萎病病株根系残茬腐解液为试材,研究了其对西瓜的自毒作用及对枯萎病菌产孢和菌丝生长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解决连作障碍,提高西瓜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西瓜根系残茬腐解液中分泌的自毒物质,抑制了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是连作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西瓜不宜连作,应进行适时的轮作.  相似文献   
52.
东北地区玉米纹枯病菌菌丝融合群鉴定及其致病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东北地区20个市(县)玉米主产区采集玉米纹枯病标样,分离纯化得到茄丝核菌173株,对其进行菌丝融合群鉴定,共鉴定出AG1-IA、AG-5、AG4-HGⅡ等融合群以及双核菌。AG1-IA为东北地区的优势融合群,占分离菌株总数的75.57%;其次是AG-5融合群,占分离总数的18.86%;AG4-HGⅡ和双核菌株分别占1.14%和2.29%。随机选取不同地区的玉米纹枯病菌菌株64株(AG1-IA、AG5、AG4-HGⅡ、双核菌株),采用菌饼作为接种体,通过温室苗期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同一融合群的菌株致病力存在明显分化现象。属于AG1-IA的菌株对3个玉米品种的平均致病力为21.88~80.21;AG-5的菌株也存在致病力分化现象,菌株对3个玉米品种的平均致病力为17.71~48.96。  相似文献   
53.
不同人工鱼礁模型对褐菖鲉的诱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类型人工鱼礁的集鱼效果,在试验水槽内观察5种鱼礁模型对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Cuvier et Valenciennes)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在未投放礁体模型时,试验鱼的密集区均出现在水槽的左端(A1、A6区域),出现率为63.87%,而试验鱼在空白礁区(A3、A8区域)的平均...  相似文献   
54.
 以玉米纹枯病菌菌丝为材料,利用In-Fusion SMARTerTM cDNA Lib Construction Kit构建玉米纹枯病菌全长cDNA文库。文库质量鉴定结果表明,文库滴度为1.2×106pfu·mL-1,重组率为99.2%,插入片段平均长度大于1.0 kb。随机挑取400个白色克隆进行测序,共获得329个高质量EST序列,经聚类拼接后得到250条unique EST,包括36条contigs和214条singletons。在GenBank 进行Blastn 与Blastx 同源比对,有227条EST 与已知核酸或蛋白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占全部EST 的90.8%,其余23条无任何同源性,占9.2%。  相似文献   
55.
各地传真     
<正> (于木)河南省济源市去年畜牧业产值达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2.6%,农民来自牧业的收入达752元,在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中占四分之一。他们的秘诀缘于走好了"三步棋":抓住结构调整不放松调高品种质量生猪品种改良采取以"杜、长、大"三元杂交模式为主导,在山区采取"120模式"(即每个村养1头纯种杜洛克,20头长大二元母猪)目前全市生猪良种率已达98%以上。牛品种改良采取西门塔尔、利木赞、夏洛来等良种与本地黄牛轮回杂交模式进行改良,全市牛的良种覆盖率达50%以上。羊的品种改良,利用德国美利奴、无角陶赛特等种羊与本地小尾寒羊进行杂交改良。发展笨鸡  相似文献   
56.
宿根福禄考的繁殖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7.
在接穗芽萌动后,将接穗芽已萌动的部分切除,留下芽基部,在接穗顶部削一个斜面,接穗倒过来插入砧木,仍然采用皮下腹接的方法进行嫁接,成活率达到85%-100%,这种倒插接穗的方法可以将京东板栗嫁接时间延长10~15d,可为优良品种(或种质)提供充分的嫁接时间。  相似文献   
58.
根据2015—2017年南海海域海洋捕捞生产结构调查数据,选取休渔前后渔船日均产量、日均产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拖网渔获率等指标,应用显著性检验与增长幅度综合分析休渔效果。结果表明,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休渔后渔船日均产量比休渔前分别增加19.21%、49.99%和114.64%;日均产值分别增加0.40%、16.06%和49.14%;CPUE分别增加7.12%、73.30%和110.90%。休渔制度对渔船日均产量影响显著(P<0.05),对渔船日均产值、CPUE、渔获率与渔获结构影响有限(P>0.05)。总体评价,南海海域伏季休渔制度的实施对渔民增产效果显著,对改善资源群落结构效果有限,2017年休渔效果优于2015年和2016年。  相似文献   
59.
利用《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结合有关南海区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状况相关资料,对1979—2017年南海区(广东、广西、海南)捕捞作业量、捕捞作业结构以及捕捞产量的变化趋势和现状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海洋捕捞渔船船数和功率实行总量控制(简称"双控")制度全面实施后,虽然南海区渔船数量上升势头得到控制,近年来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渔船总吨位和总功率却基本呈上升趋势。自2002年以来,南海区机动捕捞渔船总吨位增长了45%,总功率增长了13.7%,2017年44.1 kW以下的海洋捕捞机动渔船占77.5%。南海区海洋捕捞产量由不断上升至近年逐渐得到控制,近5年南海区的捕捞产量约为340万~380万t,对渔业资源破坏力大的拖网和刺网产量占72%~74%。南海区海洋捕捞渔业存在捕捞生产数据统计不规范、渔业资源面临衰竭和捕捞作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建议依托渔港建立健全渔获物统计和核查体系,压减近海捕捞能力,稳定外海渔业,同时加强科学调查研究,从而优化南海区捕捞作业格局。  相似文献   
60.
自今年5月份以来,把白花花的牛奶倒掉,把正处高产期的牛卖掉,这种事情在石家庄周边部他县市频频上演。奶农叫苦不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