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5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以大菱鲆(Scophthatmus maximus)为研究对象,系统比较分析了其背部、腹部、胸腔部、尾部、裙边和鱼皮的基本营养成分、胶原蛋白含量、氨基酸与脂肪酸组成及质构特性,并进行了营养价值评价,获得了大菱鲆各部位营养与质构品质的基础数据。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部位的粗蛋白含量存在差异,鱼皮中含量最高为29.04%,而裙边含量最低为12.99%,与其他部位肌肉差异均极显著(P<0.01)。背部、腹部、胸腔部和尾部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8.76%、18.96%、17.91%和18.39%;裙边粗脂肪含量最高达17.47%,脂肪酸种类最多为27种,并且含量达318.09 mg/g,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其他部位的3.90~6.76倍,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107.26 mg/g),其次为DHA(64.39 mg/g)和EPA(26.61 mg/g);鱼皮中胶原蛋白含量达224.69 mg/g,显著高于其余部位(P<0.01),可作为制备胶原蛋白的原料。各部位中均检测出18种氨基酸,背部、腹部、胸腔部、尾部和裙边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Met+Cys,而在鱼皮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Trp;另外,大菱鲆除鱼皮之外,其余各部位氨基酸组成均符合FAO/WHO参考模式标准;通过质构特性分析,发现胸腔部肌肉的硬度、咀嚼性和弹性显著高于其余部位(P<0.05),口感更佳。  相似文献   
12.
对极谱氧电极仪直接测定抗氧化剂在反应体系所放出的氧量表示抗氧化剂清除O-· 2 能力的初步研究 ,表明本法方便、快速、微量化、灵敏度高 ,可自动连续记录作用过程的变化 ,适用于测定一些抗氧化剂如黄酮化合物、VC对O-· 2 的消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渔药残留的检测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水产品中渔药残留的来源、检测技术以及渔药最高残留限量(MRL)的制订,分析了国内外渔药管理监控现状,并对我国渔药的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水产品产量大,种类多,不同品种间的品质和价格差异悬殊,致使市场上的水产品尤其是高值水产品掺杂使假、以次充好、错误标识等现象频发,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给健康带来了风险,传统的鉴别方法存在主观性和片面性,方法不易标准化的缺点,因此亟需建立有效、客观和快速的水食品真伪鉴别与评价技术。综述了主要水产品的真伪鉴别与评价技术,包括感官鉴别、仿生感官评价技术、光谱和色谱鉴别技术以及基于核酸和蛋白质的鉴别技术等,比较了上述方法的优缺点,对水产品的真伪鉴别与评价技术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基于蒙特卡罗的水产品中甲醛定量风险评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开展水产品中的甲醛定量风险评估工作,量化中国普通居民食用水产品途径的甲醛膳食风险水平。运用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risk软件,以风险商表征食用水产品途径的甲醛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中国普通居民通过食用鲜活水产品及干制水产品途径摄入甲醛的风险商平均值和各百分位数风险商均小于1,且通过食用干制水产品途径的甲醛膳食风险商平均值和各百分位数均比食用鲜活水产品途径的甲醛膳食风险商平均值和各百分位数要低1个数量级。因而,中国普通居民仅通过食用水产品途径的甲醛膳食暴露尚不存在健康风险,但是仍需加强对鲜活水产品中甲醛的控制和监测,从而进一步降低中国普通居民食用水产品途径的甲醛膳食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6.
龙头鱼中内源性甲醛产生的酶促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比了龙头鱼不同内脏对肌肉甲醛含量的影响,其中肾脏活性最强;从龙头鱼肾脏中获得了提取物,在体外模拟体系中,该提取物能够将氧化三甲胺分解为甲醛和二甲胺,通过响应面分析,发现该提取物反应最适条件为50℃,pH=7,能够被三氯乙酸灭活而丧失分解氧化三甲胺的能力,该提取物在不同的温度和pH条件下呈现酶的特性,且分解产物甲醛和二甲胺的含量比例关系稳定,保持在1.6~1.8之间。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龙头鱼中甲醛的产生原因,表明龙头鱼中的甲醛可以自身产生。  相似文献   
17.
水产品中甲醛本底含量与产生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水产品中甲醛本底含量和产生机理的阐明,对于开展水产品甲醛残留及安全限量指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广泛收集国内外资料,结合几年来研究工作对水产品中甲醛的可能来源,产生甲醛的水产品种类及含量、氧化三甲胺酶的性质及影响甲醛产生的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微塑料广泛存在于海洋中,是全球十大新兴环境问题之一.微塑料可以被鱼类、贝类和底栖动物等海洋生物摄入,危害海洋生命.为了更好地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和检测微塑料,本研究优化了一种新方案.以斑马鱼(Daniorerio)为原料,对其中的微塑料进行分离提取.首先,通过消化率、回收率、拉曼光谱分析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KOH、H2O2、...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和评价市售南极磷虾油产品营养品质,为南极磷虾油的质量监管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对市售18个南极磷虾油产品的功能性成分(4个指标)、挥发性风味物质(14个指标)和色泽(3个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建立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算法的南极磷虾油品质分析模型.[结果]通过PCA算法对功能性成分、挥发性风味物质和色泽3类指标进行数据降维至每类1个主成分指标,3个主成分指标的贡献率分别为93.23%、94.32%和95.49%,均能较好地代表对应多个指标的特征.建立了市售南极磷虾油产品品质的分析和对比模型,该模型包括三部分,分别为基于现有18个样品的基础模型、现有18个样品的品质指标基础数据库和实现数据库相关及PCA相关的Python程序模块.由模型分析可知,样品2和样品7的功能性成分指标相对于其余样品较为突出,18个样品的色泽和挥发性风味物质指标能够在模型中得到显著区分.[结论]建立的市售南极磷虾油产品品质分析和对比模型能够实现对南极磷虾油产品品质进行分析并与市售同类产品进行对比,且可在分析新样本时,通过基于Python的程序语言模块根据新样本对模型自身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20.
渔用饲料质量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渔用饲料质量现状 渔用饲料的质量与水产养殖生产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密切相关。从水产养殖生产大规模开始之时,农业部对渔用饲料的质量就给予充分重视,规划以国家水产品质检中心为基础筹建农业部渔用药品饲料质检中心。中心在筹建过程中不仅积极参与行业质量评优,还积极承担地方渔用饲料监督抽查、质量仲裁检验、科研、标准编制等工作。 尽管如此,我国渔用饲料较畜禽饲料而言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 1.企业规模小:渔用饲料企业的规模和产量与畜禽饲料生产的大公司相比较小,效益较低,规模和效益限制了其难有较大的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