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业科学   10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饲料中L-肉碱对斑节对虾肌肉中肌苷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平均体重为(8.25±1.18) g的池塘养殖斑节对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水泥池(100 cm×100 cm×100 cm)养虾60尾,分别投喂添加0、50、100和200 mg/kg L-肉碱的配合饲料4周.在实验的第0、1、2、3、4周分别从每个重复中随机取样,测定肌肉中的肌苷酸含量,研究L-肉碱对斑节对虾肌肉风味的影响.结果显示,1周后,实验组对虾肌肉肌苷酸含量均有所提高,其中50 mg/kg的实验组肌苷酸含量比对照组高27.39%(P<0.05);2周后50 mg/kg的实验组比对照组高15.85% (P<0.05),随着肉碱添加浓度升高对虾肌肉中肌苷酸含量呈下降趋势;3、4周后,实验组肌苷酸含量均比对照组低,呈现明显的负相关.与野生斑节对虾相比,池塘养殖对虾肌苷酸含量均比野生的低,但使用实验配制的饲料养殖4周后的对照组则与其有接近趋势.  相似文献   
52.
文章通过观察人工养殖环境下,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ii)在堆积的竹筒和PVC管2种类型洞穴中的分布情况,分析比较了克氏原螯虾对2种洞穴的选择适应性和空间分布占比规律,不同洞穴内外的雌雄比例分布规律,及单一洞穴内虾的数量分布及雌雄比例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喜栖息躲藏于洞穴中(A组83.47%,B组89.87%),尤其喜栖息躲藏于竹筒洞穴中[B组竹筒(71.80%)和PVC管(11.63%)]。垂直摆放洞穴的上下位置会影响克氏原螯虾分布,克氏原螯虾更喜欢在中下层和下层洞穴中躲藏,其分布数量由下而上依次降低。克氏原螯虾具有一雄多雌同居一穴的现象,不同垂直空间雌雄分布比例没有明显规律,但雌雄比最高分别出现在A组的最下层(3.43∶1)和B组竹筒洞穴的最上层(2.86∶1)。  相似文献   
53.
PP2C家族蛋白(Protein phosphatase 2C family protein)是一类在抗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蛋白磷酸酶,但其在甲壳动物中研究较少。通过RACE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方法克隆并获得了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具有c型结构域的蛋白磷酸酶2C的cDNA全长(PmPP2C)。该基因cDNA开放阅读框(ORF)全长2 079 bp,可编码692个氨基酸。实时荧光定量结果显示,PmPP2C基因在所有检测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肝胰腺和鳃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胸神经、精巢、肌肉等组织。96 h急性低盐胁迫过程中,肝胰腺和鳃组织PmPP2C表达量先下调后上调。96 h急性氨氮胁迫中肝胰腺和鳃组织PmPP2C表达量整体呈下调-上调-下调趋势。结果表明,PmPP2C基因可能参与了斑节对虾急性低盐和氨氮胁迫响应过程,表明其可能在斑节对虾抗环境胁迫的免疫防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4.
为了探索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在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氨氮(NH3-N)解毒代谢中的作用,该研究利用RACE技术获得了斑节对虾AST基因(PmAST)的cDNA全长序列,进行了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荧光定量与氨氮胁迫实验的方法研究了PmAST基因在斑节对虾的不同组织以及不同浓度氨氮胁迫过程中差异表达情况。该序列全长1 957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 242 bp,3'非编码区(UTR)为584 bp,包括含有30个碱基的poly(A)尾,5'非编码区(UTR)为131 bp。ORF可编码413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45.852 kD,理论等电点为8.85。序列含有1个AAT-like超家族结构域、15个磷酸化位点和2个糖基化位点。PmAST的mRNA在斑节对虾各组织中都有表达,在肝胰腺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鳃组织,在胃和脑组织中的表达量最低。96 h氨氮胁迫后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PmAST在肝胰腺和鳃组织中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上调,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斑节对虾的PmAST基因在氨氮胁迫条件下会出现表达上调,并且氨氮浓度越高其上调幅度也越大,所以PmAST参与了斑节对虾的急性氨氮胁迫应答。  相似文献   
55.
文章探究了维生素E(Vitamin E,V_E)和裂壶藻(Schizochytrium sp.,Sch)对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雄虾精荚再生的作用。以基础饲料配制了4种不同配合饲料(0添加组;V_E 200组;1%Sch组;V_E 200+1%Sch组),饲喂被挤压排出精荚的成熟雄性斑节对虾40 d,评估斑节对虾雄虾精荚再生后的精子数量和质量。结果表明,添加量为200 mg·kg~(-1) V_E饲料组的活精子数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单一添加1%裂壶藻饲料组的活精子数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共同添加200 mg·kg~(-1) V_E和1%裂壶藻的饲料组的精子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精荚质量、精子数量及活精子数百分比3个指标得出,饲料中共同添加1%裂壶藻与200 mg·kg~(-1) V_E对斑节对虾雄虾精荚的再生和提高精子数量具有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6.
研究了戊二醛、二溴海因、蛋氨酸碘和次氯酸钙等4种消毒剂对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幼贝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毒性大小依次为次氯酸钙二溴海因蛋氨酸碘戊二醛,24 h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13.05、27.49、53.20、67.36 mg/L,48 h LC50分别为10.15、9.35、29.27、35.58 mg/L,安全浓度SC分别为1.86、0.32、2.66、7.52 mg/L。分析认为,由于戊二醛毒性相对较小,且在其安全浓度以下可获得较好的消毒效果,因此在大珠母贝幼贝的养殖过程中,推荐使用戊二醛作为常用消毒剂,二溴海因和蛋氨酸碘应谨慎使用,次氯酸钙不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57.

该研究以高氨氮和淡水胁迫致死时间为衡量指标,估计了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耐氨氮和淡水应激性状的遗传参数。以斑节对虾“南海1号”和非洲品系为亲本,建立了27个全同胞家系,含5个半同胞家系。利用单性状动物模型和ASReml软件估计斑节对虾幼体阶段的耐氨氮和淡水应激性状的方差组分和遗传参数。通过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估计所有个体和家系耐氨氮和淡水应激性状的育种值。斑节对虾耐氨氮和耐低盐的遗传力分别为0.11±0.04和0.29±0.08,且统计检验达到显著水平。斑节对虾耐氨氮和淡水应激性状的家系表型值相关系数为0.15,表现为低度线性正相关。斑节对虾耐氨氮和淡水应激性状的家系育种值相关系数为0.57,表现为中度线性正相关。因此在进行斑节对虾耐氨氮性状选育时,耐淡水应激性状也能得到一定的改良。

  相似文献   
58.
为研究三亚(S)、泰国(T)、印尼(Y)和非洲(F)4个斑节对虾地理群体的形态亲缘关系,实验运用多元分析方法,采用8个测量性状4个斑节对虾地理群体杂交与自交的10个F1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亚和非洲杂交SF(S♀×F♂)与泰国和非洲杂交TF(T♀×F♂)的F18个性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以S、T、Y为亲本的7个杂交与自交F1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斑节对虾形态特征主成分分析,共构建了2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72.54%。主成分1主要反映了斑节对虾第三腹节长(TSL)、第二腹节长(SSL)、第六腹节长(SISL)和头胸甲宽(CW)特征,方差贡献率48.15%;主成分2反映了体长与头胸甲长的变化,方差贡献率24.39%。10个F1辨别准确率较低。聚类分析结果显示,ST(S♀×T♂)、TS(T♀×S♂)、TT(T♀×T♂)的F1形态距离最近,首先聚为一支,SF、TF、YF(Y♀×F♂)的F1形态距离较近,聚为另一支。  相似文献   
59.
真核生物的转录调控多发生在转录的延伸阶段,细胞周期蛋白T(cyclin T)是细胞转录的重要调控因子。文章利用RACE技术获得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Cyclin T (Pmcyclin T) cDNA全长,其全长为3 421 bp,其中开放阅读框 (ORF)3 135 bp,编码1 044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氨基酸序列含有一个周期蛋白家族特有的CYCLIN保守区,并含有N-糖基化位点和磷酸化位点;经BLAST同源性分析显示,细胞周期蛋白T编码的蛋白与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切叶蚁(Acromyrmex echinatior)等多种节肢动物有很高的同源性;利用qRT-PCR技术对细胞周期蛋白 T在不同组织及卵巢发育各时期的mRNA水平的表达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细胞周期蛋白 T在斑节对虾的心、卵巢等7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卵巢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在卵巢发育各时期中,细胞周期蛋白T在Ⅲ期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60.
南海北部野生斑节对虾卵巢解剖结构及组织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解剖学、组织学观察,研究了南海北部野生斑节对虾卵巢结构及组织学,结果表明,(1)卵巢的解剖结构:卵巢可分为1对前叶、8对侧叶、1对向后延伸的尾叶,成熟卵巢8对侧叶以第2对侧叶最大,第6对侧叶末端可见一半透明小管穿过所对应的胸腔体壁通到同侧第3对步足基部的产卵孔。(2)卵巢的组织学结构:卵巢由卵巢壁、中央卵管和卵室组成;卵巢壁由外向内依次由上皮层、疏松结缔组织、基膜和分化上皮构成;中央卵管分化出大量卵原细胞;卵室内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母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