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93篇
工业技术   75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The bioavailability of lipids from an emulsion can be controlled and regulated by the property of the stabilizing interfacial layer. Here we evaluate how low-molecular weight surfactants including hexadec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 (CTAB), sodium dodecyl sulfate (SDS), and Tween 80 (T80) influence the interfacial behavior of lipase and bile extract on the surface of lipid droplets stabilized with gum arabic (GA). The lipolysis behavior was influenced by surfactant type and concentr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nionic SDS could completely displace GA from droplet surface. Cationic CTAB might either adsorb onto existing GA layers or displace GA, whereas non-ionic T80 could co-adsorb with GA on the interface.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surfactants was much higher than the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CMC), all the surfactants would form a dense adsorption layer on the droplet interface to prevent lipase from the direct contact with lipids.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surfactant in the aqueous phase may also compete with the bile salt and lipase, thus leading to suppressed digestion of lipids. Ionic surfactants would denature the lipase resulting in reduced enzyme activity, and T80 micelles may interact with the lipase, hindering their adsorption onto the droplet interface as well. These results were confirmed both by the digestion model and interfacial techniques. The results provided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mulsion-based delivery systems for functional lipid foods.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基本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 SSA)在迭代寻优过程中,种群多样性减少、易陷入局部极值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麻雀搜索算法(WSSA)。首先,基于Tent混沌映射策略初始化种群,提高初始解的质量;其次,结合鲸鱼优化算法(WOA)中的鲸鱼泡泡网捕食数学模型,改进发现者的位置更新策略,增强算法全局搜索;然后,采用自适应t分布变异,提升算法跳出局部最优能力;最后,在仿真实验中,结果表明改进麻雀搜索算法具有更好的收敛性和求解精度。  相似文献   
13.
冻融处理是常用的物理改性方法,在影响淀粉冻融特性的因素中,冻融循环次数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研究发现冻融处理可以提高淀粉的吸油率,导致淀粉晶体结构发生转变,使结晶度增加,而这些变化的形态因素与冻融循环次数呈显著相关。本文总结冻融循环次数对淀粉结构特性和理化性质的影响,通过对冻融循环中淀粉结构和性质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改性淀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单向硼纤维/环氧复合材料补片真空袋压工艺单面修复不同厚度含中心裂纹铝合金板,测试了修复试件的热学及准静态力学性能,并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修复试件的残余热应变和应力强度因子。结果表明:修复试件的弯曲挠度随铝合金板厚度增大而减小;修复试件铝合金板下表面裂纹尖端附近的残余热应变随铝合金板厚度增大而增大,补片上表面的残余热应变则随铝合金板厚度增大而减小,这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吻合较好。含中心裂纹铝合金板的应力强度因子随铝合金板厚度增大而减小,而单面修复试件的应力强度因子随铝合金板厚度增大而增大。采用相同长度和宽度的单向硼纤维/环氧复合材料补片单面修复后,铝合金板厚度为1. 76 mm修复试件的承载能力保留率为 93. 85 %,而厚度为 10. 20 mm修复试件的只有 84. 01 %;修复试件的刚度得到了完全恢复,等效刚度均大于完好试件的刚度。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的RFID标签所有权转移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雅佼  孙达志 《计算机工程》2015,(3):147-150,166
针对无线射频识别( RFID)技术标签在生命周期内安全转移其所有权的问题,提出一个不依赖可信第三方参与转移的、基于Hash函数的RFID标签所有权转移协议。采用挑战响应机制,使用Status标志位来标识标签当前所有权归属。其中新旧所有者分别与目标标签共享不同的密钥,并与其传递通信数据来认证参与转移实体的身份,从而认证新所有者获得目标标签的所有权。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满足标签所有权转移的安全需求,目标标签在执行协议后为新所有者所有,实现了所有权的排他转移,在安全性和效率方面较已有RFID标签转移协议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数据采掘技术的定义、数据采掘的过程和主要技术手段以及空间数据仓库的定义、基本结构框架、处理流程和技术支持,分析了基于空间数据仓库的数据采掘特点.  相似文献   
17.
PowerBuilder环境下异种数据库应用系统集成的实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一个CIMS系统集成开发过程为实例,提出了PowerBuilder环境下通过专用接口和ODBC的连接方式,进行异种数据库应用系统信息集成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图像数据挖掘中的关联规则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遥感图像数据的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对目前图像数据挖掘的研究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图像数据关联规则挖掘的最新进展,总结了图像数据关联规则挖掘的特点、类型及图像数据预处理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L3YP/6-311++G**基组水平上研究5-氟尿嘧啶…NO复合物体系,用更大基组(6-311+G(2df,p)和aug-cc-pVDZ)进行单点能的计算,发现5个能量极小的复合物。同时,使用自然键轨道(NBO)法和分子中的原子(AIM)法对5-氟尿嘧啶和NO分子间的作用本质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5-氟尿嘧啶和NO的结合方式是NO的N、O原子与5-氟尿嘧啶的N-H键形成氢键,或O原子与5-氟尿嘧啶分子间通过弱π键结合在一起。最稳定复合物的结合能为-7.86 kJ/mol。N原子与5-氟尿嘧啶的结合更有优势,N结合的复合物中,NO键长缩短,伸缩振动频率蓝移,而O结合的复合物中,NO键长伸长,伸缩振动频率发生红移。  相似文献   
20.
在较低温度条件下完成了难熔金属烧结纯W高压扭转实验,通过改变扭转圈数,利用EBSD、XRD、DSC等多种检测与计算方法分析了高压扭转变形纯W在后续加热过程中再结晶组织及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高压扭转变形后,纯钨组织的形变储存能增大,激活能降低,但变形后组织的再结晶温度仍处于高值。DSC测试后,原始烧结组织发生明显的晶粒长大情况,而由高压扭转法(HPT)变形产生的细晶钨再结晶组织仍较为细小,平均晶粒尺寸为4~6μm,且随着扭转圈数增大晶粒尺寸未发生明显变化,变形组织的热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