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9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反应性氨基硅乳整理剂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用数均摩尔质量为2640g/mol的含N-β-氨乙基-γ-氨丙基的硅油与0.8%(相对于硅油的质量分数,下同)的甲基三乙氧基硅烷或0.6%的γ-(2,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90~110℃反应1~4h;再分别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乙二醇单丁醚和消也化,可制得反应性氨基硅乳RAS-、和RAS-2,将其用于聚酯/胶粘共混纤维织物的整理,轧余率约70%,织物经100℃烘干,180℃固化30s,可  相似文献   
12.
用1,3,5-三(甲基三氟丙基)环三硅氧烷(D3F)与N,N-二甲基-β-氨乙基-γ-氨丙基二甲氧基硅烷(KH-602)等进行开环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织物后整理剂AFSO-1,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应用性能上,与N-β-氨乙基-γ-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ASO-1)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AFSO-1整理织物的柔软性不及ASO-1整理的织物,但拒水性、增深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聚醚/氨基硅油的制备及其应用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以含氢硅油,烯基环氧化合物和烯基聚醚为原料,在铂催化剂存在下,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制成了聚醚/环氧硅油,所得产物再与有机胺反应,制得了聚醚/氨基硅油。研究了含氢硅油粘度,聚醚/氨基硅油的氨基结构,硅质量分数,pH值以及残留Si-H基对聚醚/氨基硅油性能的 影响,结果表明,与聚醚/环氧硅油柔软剂CGF相比,硅质量分数为25.95%,粘度大于10000mPa.s的哌嗪基聚醚硅油能赋予织物更好的柔软,平滑手感及白度,织物静态吸湿性为1″81。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给出了酸碱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分布系数计算的新方法。该方法规律性强,公式较为简单,计算方便。  相似文献   
15.
甲苯为溶剂,氯铂酸作催化剂,侧链型含氢硅油(PHMS)和烯丙基聚醚(FAE)及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经硅氢化加成反应制得一种聚醚和丙烯酸酯共改性有机硅(PEAMS).用单因素实验法探讨了反应条件如物料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产物破乳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PEAMS的结构用红外光谱(IR)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对原油的破乳性能.结果表明:PEAMS适宜合成反应条件为m(PHMS)∶m(FAE)∶m(MMA)=1∶0.675∶0.035、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5h.谱图分析证实合成了预期的产物.在PHMS链段相同时,随着接枝聚醚FAE用量的增加、MMA用量的减小,PEAMS的脱水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破乳温度60℃、破乳时间60 min、加剂量100 mg/L的条件下,PEAMS对模拟原油乳状液的脱水率达92%,油水两相分离且界面清晰.  相似文献   
16.
着重阐述了氨基改性有机硅微乳液的各种制备方法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氨基改性有机硅微乳液兼具聚硅氧烷和氨基的双重性质,从而具有链段柔顺性、耐热性、润滑性、反应性和吸附性等特点。介绍了氨基改性有机硅微乳液在化妆品、织物整理、皮革涂饰、纸浆造纸和汽车抛光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非离子型三硅氧烷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1,3,5,5,5一七甲基三硅氧烷和烯丙基聚醚为原料,在氯铂酸催化下,经硅氢加成反应合成出非离子型三硅氧烷表面活性剂(NTS).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探索,结果表明氯铂酸用量(以铂计)占总单体质量分数为4.0×10-5、烯丙基聚醚选用烯丙基聚乙二醇(8)甲基醚(AEM-8)、反应温度为85~90℃、反应时间为4.5~5 h条件下可得浅褐色透明高表面活性的NTS,用IR、H-NMR对NTS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1,1,1,3,5,5,5-七甲基三硅氧烷和单烯丙基聚乙二醇甲基醚在氯铂酸催化下经硅氢加成反应合成出了非离子型三硅氧烷表面活性剂(NTS)。通过红外光谱IR确证了NTS的结构,并通过测定NTS水溶液的平衡表面张力研究了其表面活性。结果表明在NTS浓度为6.3×10-4mol.L-1时,可将水的表面张力降低至23.5mN.m-1。0.1%NTS(质量分数)水溶液在塑料薄膜上的瞬间接触角为33.9°,15s时的接触角为17.3°,而空白水在塑料薄膜上的瞬间接触角为69.9°,30s时的接触角为59.3°;0.1%NTS(质量分数)水溶液铺展面积是水的7.2倍。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聚硅氧烷季铵盐的4种合成方法:氨基硅烷(油)与季铵化试剂的季铵化反应法、卤烃基硅烷与叔胺的取代反应法、含氢硅油(烷)与含活性基团的不饱和化合物的硅氢加成及季铵化反应法、甲基硅油与氨基硅烷、季铵盐的平衡反应法,介绍了其在织物整理、日化产品、农药、污水处理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安秋凤  郭睿  黄良仙  刘玉婷 《山东化工》2014,43(12):161-162,166
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与工艺学是化工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围绕该课程特点,本文就如何开展绪论教学、合理调控教学内容、传统板书与多媒体的结合、教学与科研实践的结合等进行了探索研究,获得了期望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