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1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8 毫秒
81.
蛋白质果汁嗜喱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果汁嗜喱糖是以大豆蛋白为基础,添加苹果汁制成的一种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产品。大豆蛋白的等电点约为PH4.5,而喀幄糖一般具有较高的酸性,所以在制备过程中,蛋白质加入后很容易在调糖、调酸时及以后的保藏中,出现大量絮状物沉淀,影响产品的质量。因此,制备的技术关键是要解决蛋白质的稳定性和可溶性。本试验利用蛋白酶将大豆蛋白水解,使其水溶性较差的大分子转变成水溶性较好的小分子即多肽和氨基酸。巾于肽链变短,使蛋白质分子的功能性发生改变,特别是在等电点附近的PH值下仍保持可溶解状态,从而达到在酸性嗜眼糖中不沉…  相似文献   
82.
低温驯化结合冰温贮藏对西兰花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低温驯化结合冰温贮藏对西兰花保鲜品质的影响。贮藏期间每14d测定西兰花理化指标及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与直接冰温贮藏或冷藏相比,低温驯化结合冰温贮藏处理对延缓西兰花VC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均有明显效果,且可降低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提高西兰花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降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延缓相对电导率的升高。研究表明西兰花经低温驯化结合冰温贮藏的效果优于直接冰温贮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3.
温度驯化对蓝莓冰温贮藏期间生理品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继男  薛璐  鲁晓翔  陈绍慧 《食品科学》2014,35(22):265-269
研究不同低温驯化方式结合冰温贮藏对蓝莓采后生理和贮藏品质和保鲜效果的影响。采用10 ℃放置12 h后转入4 ℃放置12 h和在4 ℃放置24 h这两种驯化方式处理蓝莓,然后在冰温库中贮藏70 d,每10 d测一次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直接冰温贮藏和冷藏相比,低温驯化处理对延缓蓝莓的腐烂、抑制VC和花色苷含量的减少、保护蓝莓果霜均有明显效果,并且抑制了蓝莓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对过氧化氢酶和脂氧合酶活力也有很明显的抑制效果。其中经10 ℃放置12 h后转入4 ℃放置12 h处理的效果最优。说明经低温驯化后冰温贮藏蓝莓的保鲜效果优于直接冰温和冷藏。  相似文献   
84.
水果品质评价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利于我国水果产业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增强我国在水果出口方面的竞争力。无损检测技术高效、快速、准确的特点在水果品质检测中得到了极大的应用。本文综述了电子鼻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以及核磁共振技术等无损检测技术在水果品质检测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各技术的优缺点,为无损检测技术在水果品质评价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
紫背天葵中总黄酮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鲁晓翔  唐津忠 《食品科学》2007,28(4):145-148
实验研究从紫背天葵中提取总黄酮的工艺,并对提取的总黄酮进行抗氧化性测定。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条件是:利用70%的乙醇,料液比1:25,微波功率600W,微波时间120s;最佳的提取工艺为:原料在50℃的水浴中预热浸提30min,然后进行微波处理。在此条件下得到产物的提取率为59.7%。对产物的抗氧化性研究表明,在样品液黄酮浓度为0.66mg/ml时,对DPPH的清除效果最好,抑制率达到91.2%;当样品液黄酮浓度为1.32mg/ml时,其抗脂质氧化的抑制率为14.4%。  相似文献   
86.
AB-8树脂纯化柿叶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分离纯化柿叶总黄酮的最佳树脂,并对影响分离纯化的因素进行研究,得到优化的纯化条件。方法:选用AB-8、ADS-17和D3520三种型号大孔吸附树脂,采用动态吸附-解吸方法,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含量,研究了不同的大孔吸附树脂及其不同的工艺条件对柿叶黄酮分离纯化的影响。结果:实验表明AB-8树脂的分离效果最好,其最佳工艺为:上柱液pH6,上柱液流速2BV/h,样液浓度为3mg/mL,70%乙醇为洗脱液,洗脱液流速控制在2BV/h,洗脱液用量为3BV。在此条件纯化后,柿叶黄酮提取物中黄酮含量由9%提高到34%。结论:AB-8大孔树脂可以较好地分离纯化柿叶黄酮。  相似文献   
87.
靳文娟  鲁晓翔 《食品科技》2012,(10):177-181
用超声波法提取鸡油菌多糖CCP,经浓硫酸法对其进行硫酸化修饰,得到硫酸酯鸡油菌多糖S-CCP。通过测定对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以及对H2O2诱发MDA生成的抑制和H2O2诱发红细胞溶血的影响,评价S-CCP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S-CCP较之CCP具有明显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当多糖浓度为5mg/mL时,S-CCP对O2·清除率高出CCP22.71%;多糖浓度0.4mg/mL时,S-CCP对·OH清除率高出CCP14.9%;多糖浓度4mg/mL时,S-CCP作用于H2O2诱发MDA的生成量低于CCP0.4nmol/mg,且其对H2O2诱发红细胞氧化溶血抑制率高出CCP33.9%。  相似文献   
88.
在国际β-葡聚糖酶法测定β-葡聚糖含量的基础上,用纤维素酶代替昆布多糖水解酶水解β-葡聚糖,用β-葡聚糖酶代替β-葡萄糖苷酶,用苯酚-硫酸法代替葡萄糖试剂盒法测定β-葡聚糖酶解后得到葡萄糖含量,设计了适合我国应用的β-葡聚糖酶法测定方法。此法测定过程为:1.5mL浓度为60μg/mL的标准β-葡聚糖和一定浓度的样品,用浓度为50U/mL纤维素酶0.5mL酶解60min;然后用蒸馏水稀释至30mL,从中吸取0.5mL到另一试管,再加入浓度为2U/mLβ-葡聚糖酶1mL,作用15min后,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标准β-葡聚糖和样品酶解液中葡萄糖含量,计算出样品中β-葡聚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89.
苯酚-硫酸法测定β-葡聚糖含量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分别以β-葡聚糖和葡萄糖为标准品测定青稞提取物中β-葡聚糖含量。以β-葡聚糖为标准品时,线性浓度范围在6~13μg/mL,回归方程为y=0.0445X-0.0071,回归系数为R2=0.9568,青稞中提取β-葡聚糖粗提物纯度为22.3%(脱脂)和10.7%(未脱脂);以葡萄糖为标准品时,线性浓度范围在0-21μg/mL,回归方程为y=0.0588X+0.0326,回归系数为R2=0.9934,青稞中提取出β-葡聚糖粗提物纯度为12.5%(脱脂)和4%(未脱脂),二者之间测定结果有78.4%左右误差。在β-葡聚糖含量测定过程中不能用葡萄糖代替β-葡聚糖作标准品,用β-葡聚糖作标准品时苯酚-硫酸法工作曲线线性回归性不强,直接用苯酚-硫酸法测定β-葡聚糖方法不可取。  相似文献   
90.
从Vc含量、TSS含量和褐变度3个指标综合考察了柿叶黄酮(PLF)对鲜切苹果的保鲜效果,并从PLF对酪氨酸酶的抑制和抗氧化性两个方面探讨了PLF对样品的保鲜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PLF浓度为0.1mg/mL、浸泡时间为5min时的保鲜效果最佳,PLF对酪氨酸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LF对DPPH·、阴离子自由基(O-2·)和羟自由基·(OH)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实验结论:PLF对鲜切苹果片具有一定的保鲜效果;PLF对鲜切苹果片的保鲜作用与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和对多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有关,这可能是PLF对苹果片具有保鲜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