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1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β-葡聚糖提取过程中果胶类物质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碱法提取β-葡聚糖过程中,酒精沉淀β-葡聚糖工艺中有大量果胶一同沉淀下来,降低β-葡聚糖纯度。该实验采用添加果胶酶方法除去果胶,实验以西藏青稞和燕麦为原料,经过碱法粗提β-葡聚糖,然后调节pH,加入果胶酶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反应液浓缩后经酒精沉淀,沉淀物即为较纯β-葡聚糖。实验中研究不同pH、温度、酶加量及反应时间对酶解β-葡聚糖中果胶影响,确定酶解果胶最佳条件为:pH=3;温度为50℃;酶加量为120 U/g;反应时间为5 h;添加果胶酶使燕麦和青稞中β-葡聚糖提取率分别从0.1%和0.2%提高到1.9%和2.2%;利用粘度法测得青稞中提取β-葡聚糖分子量为1.8×10~4,燕麦中提取β-葡聚糖分子量为2.1×10~4。  相似文献   
22.
鸡油菌多糖降血糖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鸡油菌多糖(CCPS)的降血糖作用.测定小鼠血清血糖值,研究鸡油菌多糖的降血糖效果;测定小鼠肝组织中SOD活性、GSH-Px活性及MDA含量,探讨鸡油菌多糖对小鼠的抗氧化酶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灌胃3种鸡油菌多糖低、中、高剂量组的小鼠血糖值均显著性降低(P<0.01),降糖率分别达到15.9%、23.9%和29.2%,鸡油菌多糖具有一定的降血糖功效;结果还表明,鸡油菌多糖可以提高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小鼠机体的SOD活性和GSH-Px活性,极显著抑制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23.
比较4种大孔树脂对红花总黄酮的吸附与解吸效果,从中筛选出适合红花总黄酮分离纯化的树脂,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其吸附与解吸工艺进行探讨。结果表明:AB-8是纯化红花总黄酮较好的树脂。静态吸附:最佳树脂用量为1:10(g/mL),最佳上样浓度为3mg/mL,最适pH为4.7,吸附6h,解吸时间4h;动态吸附:上样流速为2BV/h,上样浓度为3mg/mL,70%乙醇以2BV/h流速进行洗脱。用优化出的条件进行红花黄酮的纯化,得到的黄酮纯度63.31%,比纯化前的21.85%提高2.89倍。  相似文献   
24.
25.
酪氨酸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酪氨酸酶(tyrosinase,EC1.14.18.1)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化学本质是含铜蛋白,是黑色素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和限速酶.酪氨酸酶的活性与色素沉着性疾病、食品褐变等均有密切关系.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对人类皮肤色素疾病的治疗、食品保鲜及农业抗虫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酪氨酸酶抑制剂的来源、制备方法、抑制机理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6.
金莲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研究了金莲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对猪油的抗氧化作用。首先,我们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了金莲花中总黄酮提取的最佳方案,通过对提取溶剂、提取固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四因素三水平的选择实验,得出最佳提取条件为:以60%的乙醇作提取剂、按1:15的固液比、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2h。在此条件下,提取液总黄酮含量为15.93%,粗提物产品得率为20.33%。将产物以不同比例添加到猪油中,恒温并定期用Na2S2O3-I2滴定法测油样的POV值。结果表明:金莲花中黄酮类化合物对猪油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且黄酮类化合物的添加量在试验剂量范围内与其抗氧化性呈正相关;当添加量为0.5%时,金莲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性能可与BHT相媲美;同时还研究了提取物与VC的协同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金莲花中黄酮类化合物与VC有较好的增效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7.
酶法改性玉米蛋白功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6,他引:24  
利用胰蛋白酶对玉米蛋白进行水解,得到了不同水解度的玉米蛋白水解液,并对酶解蛋白液的溶解性、起泡性和乳化性等功能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对原料进行加热、加碱或添加0.1%的亚硫酸钠的预处理,可以大大提高酶解的效果,水解度可由7.1%分别提高到17.2%、17.6%和23.6%;酶改性可显著提高玉米蛋白的水溶性、起泡性和乳化性,在一定的水解度范围内,这些功能特性随着水解度的增大而增大,但继续增加水解  相似文献   
28.
酶法水解蚂蚁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以蚂蚁为原料,利用胰酶、胰蛋白酶及木瓜蛋白酶对蚂蚁蛋白水解。确定胰蛋白酶为较适宜酶,最佳水解条件为:温度45℃,pH8.0,底物浓度7.5%,酶与底物比6000u/g,时间6h,氨基氮生成率达43%,水解液含18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占54.4%,氮溶解指数达92%.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蛋白质补剂。  相似文献   
29.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研究了蛋白浓度、温度、加热时间等因素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大豆分离蛋白形成凝胶的最佳条件是大豆分离蛋白水溶液浓度为16%,温度90℃,凝胶形成时间为23min,当温度在85℃~95℃之间,凝胶形成时间随大豆分离蛋白浓度变大而减少.在沸水中,由于气泡产生而无法形成凝胶.温度高于85℃会使凝胶颜色加深.  相似文献   
30.
豆粕制备可食膜成膜机理及条件的研究鲁晓翔周俊近年来随着大豆制油工艺及设备的更新,制油后的豆粕品质有了很大改善,特别是低温豆粕,蛋白质含量均在50%以上,氮溶解指数达70%左右,是制备可食膜的理想原料,但据报道目前我国的豆粕90%以上是用于饲料或肥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