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工业技术   7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本研究通过对航空发动机油管路零件的清洗及清洁度检测生产线建立的工艺研究,并用我公司承制的国外某航空并行工程大型薄壁机匣类零件1号轴承支撑组件进行试验,通过用含有40—50%清洗剂Turco4215的溶液将零件彻底除油和清洗掉一切外来物,再用流动、清洁的水清洗零件所有表面,以除去溶液的痕迹,并用高压水枪冲洗零件及所有孔,此时零件目视已经非常清洁。再用具有一定压力的去离子水再次冲洗零件,并且收集和检测冲洗溶液以确定零件特别是内部通道是否含有硬颗粒,验证此清洗及清洁度检测生产线系统完全可以进行零件的清洗及清洁度检测。  相似文献   
42.
一首歌谣     
魏晓丽 《陕西水利》2010,(3):166-166
我的老家在凤翔县陈村镇紫荆村,老家好多人都叫我们村“屈家山”。这里流传着一首歌谣“屈家山,两头尖,井里没水涝池担,唾唾沫洗脸脸,尿尿尿打搅团……”,这首歌谣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这首歌谣也是老家过去没水吃的真实写照;我们村好多男壮青年找不到媳妇;不知有多少人为了水累弯了腰……  相似文献   
43.
以甲苯、异丙苯、正戊基苯和苯基环己烷为模型化合物,研究了烷基芳烃在酸性催化剂上的裂化反应性能及生成苯的化学反应路径。结果表明,甲苯很难发生裂化反应,苯的生成主要来自甲苯歧化反应;当烷基苯取代基碳原子数在3以上时,烷基苯裂化反应性能随着烷基侧链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加,烷基侧链含有叔碳原子则更易裂化,苯的生成主要来自脱烷基反应;随着烷基苯取代基碳原子数的增多,烷基芳烃的侧链裂化反应选择性增强,可利用此反应特性控制反应路径,达到降低汽油苯含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4.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专用测力量具的设计与应用过程。通过反复研究和对普通测力量具结构的分析,结合气动元件的优点,采用气压结构,充分利用生产现场的压缩空气,通过设计、制造、改装及使用方面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45.
催化裂化生成干气的反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4-甲基辛烷、4- 乙基辛烷为模型化合物,采用分子模拟技术,研究了催化裂化过程生成干气的反应化学。结果表明,烷烃分子首先在催化剂酸性中心作用下发生质子化反应,烷烃分子链上易受到氢质子进攻的位置一般在其叔碳原子或碳链中心碳原子附近的C-H键或C-C键处,形成反应过渡态-五配位正碳离子,反应过渡态主要以桥式结构形式存在,随后共价键的异裂主要发生在烷烃分子链上桥式活化结构α位的C-H键或C-C键处,前者异裂生成H2,当后者相连的是小于碳三的小分子基团时,异裂就会生成CH4、C2H6、C2H4等干气分子。  相似文献   
46.
朱颖  魏晓丽  何东敏  侯波 《硅谷》2011,(14):108-108,77
法国斯奈科玛公司我公司委托加工的第1个增压级鼓筒类零件,它结构上有三级燕尾槽,需在一次拉削下完成。作为大直径薄壁件,它的整体刚性较差,加工中易变形。通过使用内腔涨紧夹具,在拉削前找正零件,及通过在试件上调整优化拉削参数,保证该件三级盘槽的中心距尺寸374-0.1,以及132个燕尾槽圆周均布0.14等技术特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47.
近年来,化工转型及相关核心技术的开发已成为炼油化工行业关注的热点。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基于对石油中烃类结构和反应特性的认识,开发了促进目标反应物定向转化的催化材料制备以及反应环境优化调控的工艺,形成了化工型炼油厂核心技术。其中,重油定向加氢处理 选择性催化裂解集成技术可将重质原料转化为低碳烯烃;增产航煤和优质化工原料的蜡油加氢裂化技术将蜡油馏分转化为航煤的同时还能灵活增产芳烃和烯烃原料。这些技术从组分炼油的角度实现了石油分子的高效利用,为化工转型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8.
为拓宽石油化工行业生产烯烃的原料来源,高值化利用劣质重油原料,在中型试验装置上进行重油高效催化裂解技术(RTC)工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催化裂解工艺(DCC)相比,RTC工艺在加工加氢蜡油与加氢渣油的混合原料(两者质量比为45:55)时,液化气产率和丙烯产率均明显提高,干气产率和焦炭产率显著下降;在加工更为劣质的加氢渣油原料时,RTC工艺对改善产品分布和产品选择性均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9.
从分子水平研究了重油催化裂解反应中原料性质的影响、丙烯生成反应化学和丙烯再转化反应化学,创新了重油催化裂解反应理论和知识。在重油催化裂解制丙烯反应中,原料氢含量和饱和烃含量是影响丙烯产率的重要指标,而原料烃分子结构与大小对丙烯产率的影响也很大;丙烯的生成来自重质原料一次裂解和中间产物馏分二次裂解反应的共同贡献;烷烃分子经五配位正碳离子引发链反应是导致干气选择性高而丙烯选择性低的主要原因;催化裂解产物中丙烯存在再转化反应。同时提出了催化裂解增产丙烯并抑制干气和焦炭生成的新技术,并在工业装置上得到了验证;与原技术相比,在相同原料油和操作条件下,其丙烯产率提高了90.29%,而焦炭产率降低了17.53%,干气与丙烯质量产率比降低了34.88%。  相似文献   
50.
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实验装置,以喹啉为模型化合物,在反应温度500~560℃范围内,考察了大庆VGO和喹啉的催化裂化反应,以及剂油比和催化剂酸量对氮化物催化转化和产物氮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大庆VGO催化裂化后,汽油和柴油中氮化物的类型较少且含量很低,喹啉的加入不利于大庆VGO的转化,汽油和柴油的氮含量增加;喹啉在催化裂化过程中主要发生烷基化反应和裂化反应,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苯胺继续裂化生成氨;增大剂油比可以削弱碱性氮化物的竞争吸附效应,有利于降低液体产品的氮含量;提高催化剂酸量可以促进喹啉的转化,使原料氮更多地转移到焦炭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