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8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萌发玉米中过氧化物酶的变化及其活力测定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利用愈创木酚比色法研究了萌发玉米中过氧化物酶的提取pH值、影响过氧化物酶活力的各种因素和过氧化物酶活力测定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的最佳提取pH值是6.7;各因素对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顺序为萌发时间>温度>pH值>反应时间。萌发玉米种过氧化物酶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温度40℃,pH5.4,萌发时间3d,反应时间5min。  相似文献   
62.
大葱提取物对微生物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葡萄球菌、粘红酵母、黑曲霉为对象,研究了大葱的总提取物、蛋白成分、脂溶性成分及多糖成分的抑菌能力。结果表明,大葱总提取物对细菌和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白色葡萄球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粘红酵母黑曲霉也具有抑制能力;大葱脂溶性成分对细菌和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大葱蛋白成分和多糖成分对细菌和真菌均没有抑制作用。研究表明,大葱中的抑菌成分主要为脂溶性成分。  相似文献   
63.
黑木耳多糖的提取及降血糖作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纤维素酶(EC 3.2.1.4)和蛋白酶(EC 3.4.14.9)从黑木耳当中提取出了2种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17×105和1.83×105。以正常小鼠和糖尿病小鼠为对象,对黑木耳多糖的降血糖功能进行了研究,使用剂量为100,200,400 mg/kg(以体重计)。结果表明,当质量分数在200 mg/kg以上,黑木耳多糖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值,但对正常小鼠的血糖值没有影响。黑木耳多糖能够增加糖尿病小鼠的糖耐量。  相似文献   
64.
探寻复合菌液态发酵米糠制备ACE抑制肽的原料预处理方法,以提高ACE抑制肽产率及产物ACE抑制活性。对米糠原料进行膨化预处理以及除淀粉预处理,以枯草芽孢杆菌1389与黑曲霉AS3.350按2∶1接种为发酵菌株,在接种量10.0%、发酵温度30℃、转速200 r/min发酵条件下,以发酵过程中的pH值、氨基酸态氮、还原糖含量、蛋白酶活性、肽转化率、ACE抑制活性为考察指标。结果表明:最佳原料预处理方法为膨化法,处理条件为米糠水分15.0%、挤压温度140℃、螺杆转速140 r/min。经膨化预处理后,复合菌液态发酵米糠制备ACE抑制肽,肽转化率可达38.86%;ACE抑制活性最高为64.48%,各项指标均好于除淀粉预处理。  相似文献   
65.
为解决蓝靛果口感酸涩、季节性强、储藏困难的问题,以酵母菌发酵生产发酵蓝靛果果汁,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其发酵条件,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研究最优条件下发酵过程中,发酵蓝靛果果汁香气成分的变化。结果显示,蓝靛果果汁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18℃、发酵时间8 d、酵母菌添加量1.0%。此条件下,感官评分为93.10±2.73分;利用该最优条件发酵蓝靛果果汁,在发酵过程中共检测到香气物质62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共得到4个主成分,其中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8.64%,癸酸乙酯、乙酸乙酯、9-癸烯酸乙酯、己酸乙酯、庚酸和异戊醇为发酵过程中果汁的主要香气成分。可见,以该方法制备的发酵蓝靛果果汁风味物质丰富,口感怡人。研究结论可为蓝靛果发酵果汁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6.
对超声波辅助浸提法提取香菇中多酚氧化酶的工艺进行研究,并考察香菇中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并对3种抑制剂对多酚氧化酶的抑制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为:磷酸缓冲液中添加的PVPP含量为2.0%,超声时间150 s,固液比为3∶5(g/mL);香菇中多酚氧化酶的最适pH值为6.9,最适温度为40℃,选取邻苯二酚为底物时,其最适浓度为0.3 mol/L,3种抑制剂对香菇中多酚氧化酶均有抑制作用,抑制效果为抗坏血酸柠檬酸乳酸,其中抗坏血酸在浓度为2 g/L时,抑制效果为对照组的8.42%。  相似文献   
67.
研究了转谷氨酰胺酶在聚丙烯微孔膜上固定化的影响因素。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紫外接枝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的膜固定化方法。结果表明,照射距离为10.1 cm,单体浓度为18.85%,二次照射时间为21.4 min时,接枝率可达34.62%。转谷氨酰胺酶固定化的条件为:己二胺质量分数为20%,胺烷基化时间90 min,胺烷基化温度50℃;戊二醛浓度2%,戊二醛作用时间40 min;酶晶体溶液质量浓度15 mg/mL,4℃条件下固定化时间为24 h。  相似文献   
68.
褐变是影响香菇的食用品质的主要原因,为深入了解香菇在贮藏期间褐变发生的规律和成分的变化,本实验以新鲜香菇为原材料,研究了贮藏期间,香菇的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总酚、还原糖含量,褐变度(BD值)及Vc含量的变化,分析了上述指标对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总酚和PPO活性与褐变度显著相关;还原糖和Vc的含量与香菇的非酶促褐变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9.
韩春然  张巍  魏金波 《现代食品科技》2010,26(8):776-778,888
本文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凝固剂葡萄糖酸-δ内酯(GDL)、CaCl2、MgCl2和复合凝固剂对改性大豆分离蛋白(SPI)与猪盐溶蛋白(SSPP)共凝胶的影响。结果表明,GDL对蛋白质共凝胶具有破坏作用,而CaCl2、MgCl2对共凝胶均有促进作用。蛋白质混合凝胶形成的最佳条件为:加热时间20min、CaCl2与MgCl2分别为0.3%、温度95℃、m(SSPP):m(SPI)=7:3。  相似文献   
70.
超临界CO2萃取玉米油中的共轭亚油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超临界CO2萃取玉米油中的共轭亚油酸(CLA)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萃取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2h。此时共轭亚油酸的含量为0.85m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