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
本文在分析了土壤源热泵系统优缺点的基础之上,对大连市某疗养院的空调系统冷热源的改造方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现场调查和计算分析,提出了可将现有建筑的传统空调、采暖系统改造为土壤源热泵空调系统。采用土壤源热泵系统虽然初投资较高,但可以节省可观的能源,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12.
人体在局部微环境与背景环境之间过渡时,热感觉是随着环境参数的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的。以往的各种方法总是试图寻找热感觉的精确预测,但由于热反应本身的复杂性,建立的模型往往不是很理想。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热感觉自动分类方法,将热感觉的预测转化成模式分类问题。通过提取环境空间中的6个参数及其不同组合方式,对不同过渡方案后的热感觉进行分类,经验证此分类模型能够取得较好的分类效果。结果还表明工位区与背景区的黑球温度、工位区的送风速度对分类效果基本不产生影响,背景区温度、工位区的送风温度、过渡后的时间对分类效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采用乙醇、丙酮、离子液体/N-甲基吡咯烷酮(ILs/NMP)和在微波辅助下ILs/NMP分别对宁夏双马烟煤(SM)、宁夏鸳鸯湖烟煤(YYH)、云南莲花塘褐煤(LHT)、内蒙古通辽褐煤(TL)进行分级萃取,依次得到了萃取物(E 1~E 4)和萃余煤(R 1~R 4)。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E 1~E 4进行分析,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R 1~R 4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乙醇、丙酮分级萃取之后,不同种类的亲水型离子液体对同一种煤的萃取率不同,亲水型离子液体与疏水型离子液体对同一种煤的萃取效果也不同,疏水型离子液体的萃取率更高。[Bmim]NTf 2/NMP的可检测化合物中发现酰胺类化合物,[Bmim]Cl/NMP的可检测化合物没有发现酰胺类化合物。分级萃取的萃余煤(R 1~R 4)中脂肪族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及含氮化合物的含量逐级减少,相应地,它们在萃取液中含量增大。微波辅助下,离子液体的加入可使煤中强键断裂,使萃取液中含氮化合物的种类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基于ABAQUS有限元平台,提出用于模拟螺栓连接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电缆沟有限元模型,给出参数选取、材料本构接触设置以及边界条件设定等过程的详细说明,通过实际试验与有限元模拟结果对比,得出了模型各阶段荷载位移特征、发展趋势以及所得到的破坏性结果等均与实际试验结果保持较好吻合度等结论。  相似文献   
15.
选取宁夏宁东(ND)鸳鸯湖矿区高硫煤作为研究对象,在高纯氮气气氛下,以5℃/min升温速率,制备出不同温度下的半焦.利用化学分析法、FTIR和XPS研究热解过程中硫的变迁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粒度级别煤粉中的全硫质量分数差异较大,煤中的硫分布不均匀,不同粒度级别的煤粉全硫与灰分之间呈线性关系,灰分质量分数越高,全硫质量分数也越高;煤中主要硫的形态为有机硫,占57.39%(质量分数,下同),其次是硫铁矿硫,占40.80%,硫酸盐硫占1.81%;热解全硫迁移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600℃时达到最大,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全硫迁移率有稍许下降.热解过程中,在540cm-1附近的二硫醚S—S特征峰强度由室温~500℃范围内逐渐减弱,至700℃消失,在475cm-1附近的硫醇S—H特征峰强度随着热解温度升高逐渐减弱;当温度超过700℃时,稳定的噻吩硫质量分数增加,同时含硫气体会与煤中矿物质热分解产生的金属氧化物结合,部分转化为硫酸盐硫.  相似文献   
16.
选取不同煤阶且硫分不同的24种炼焦煤作为实验用煤,研究了影响单种煤焦炭中硫分含量的因素;并设计了12种配煤方案,研究了SCO炉配合煤的硫迁移及配合性能,得到了一种新的焦炭质量控制模型。用模型预测出的焦炭硫分含量与实际测得焦炭硫分含量的误差均不高于0.04,满足国家标准。24种单种煤中的硫以有机硫为主,硫铁矿硫所占质量分数较小,硫酸盐硫所占质量分数最小。焦中的硫依然以有机硫为主。煤焦转化过程中,三种形态硫的脱除能力不同。硫酸盐硫很稳定,基本不会发生变化,硫铁矿硫脱除能力较强,而有机硫脱除能力较弱。焦炭硫分含量主要取决于煤中有机硫含量。  相似文献   
17.
煤矿日益加剧的高强度开采过程中,诸多因素综合影响着覆岩裂隙的空间分布特征。覆岩裂隙分布的特征对于解放层开采中的瓦斯治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开展多组二维物理相似模拟试验,探究了不同开采条件下(开采高度、推进速度、关键层层位、煤层倾角)覆岩裂隙网络分布特征及卸压瓦斯运储通道的属性参数,得到了几何参数、裂隙参数的拓扑干系网络。基于复杂网络演化理论可以简化现实干系的拓扑变换,并结合复杂网络特征参数分析运储通道干系结构和因素节点的演化特征,实现了覆岩裂隙网络干系影响因素的定量描述,建立了卸压瓦斯运储通道网络干系结构矩阵及模型。结果表明:卸压瓦斯运储通道的发育范围、贯通度以及分形维数均随着采高、关键层层位及煤层倾角增大而不断扩大;随着推进速度的加快,发育范围却呈现减小的趋势。采高的增加对离层量影响最大,6 m采高相较于4 m时增幅达到146.9%。破断裂隙密度的变化主要受煤层倾角影响,受推速的影响较小,将钻孔布置在高密度区域(破断裂隙密度>4.7条/m),可以有效起到瓦斯截留的作用。研究结果可进一步优化不同因素影响下瓦斯抽采钻孔的布置参数,提高瓦斯抽采效率,从而保证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对...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完善人体的热舒适性理论以及全面把握瞬变环境下人体热反应的研究现状,本文总结分析了以往关于瞬变环境下的人体热舒适的研究成果,并选取了温度突变、温度渐变、气流运动3种比较典型的瞬变环境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3种不同瞬变环境所引起的人体热反应是有明显差异的。同时,气流运动是未来非稳态条件下人体热舒适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9.
喷粉微加工技术是对硬脆材料进行微细加工的一种非常有潜力的加工方法.喷粉加工是基于传统的喷砂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加工硬脆材料的新技术,具有环境好、无热影响区、无火花、成本低等优点,对硬脆材料的精密微细加工特别是对复杂的三维微细结构的加工非常有效.本文介绍了喷粉加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加工过程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电热水器的热平衡及参数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