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6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馒头是我国居民的传统主食之一。随着馒头机械化生产和市场化销售比例增加,馒头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在工业化馒头制作条件下,小麦品种特性及其面粉的馒头制作适宜性,尤其是面粉质量的稳定性,显著影响馒头的产品质量、消费体验及工业化生产的经济效益。选用豫西南地区生产上种植面积大、代表性较强的小麦品种为原料,分析其小麦粉品种的理化特性,研究馒头制作的适宜性及其小麦粉品种质量和馒头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豫西南小麦粉湿面筋含量较高,但面筋指数还有待改进;优质小麦占比有待提高;小麦粉色泽红绿值(a*值)、黄蓝值(b*值)、面筋指数、粉质参数的面团软化度、拉伸参数的拉伸面积及吹泡参数的面团延展性,是评价馒头粉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小麦品种郑麦119、平麦998、陕道198、郑麦1342、郑麦1860比较适合制作馒头。  相似文献   
62.
FMECA在食品安全追溯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FMECA的基本概况,说明了实施FMECA的相关国内外标准和通用实施步骤,阐述了FMECA技术在食品安全追溯中的应用情况,并通过对FMECA的应用现状的分析和应用前景的展望,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3.
谷氨酰胺转胺酶对饺子粉品质改良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分析了添加不同剂量谷氨酰胺转氨酶(M-TG)对小麦粉的粉质参数和拉伸参数,生饺子皮的色泽、质构特性和蒸煮干物质失落率,以及熟饺子皮的质构特性.结果表明,在0~45 mg/kg范围内,随着M-TG添加量的增加,面团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评价值以及生饺子皮的亮度、熟饺子皮的回复性均不断增加,弱化度逐渐降低;当M-TG酶的添加量高于45 mg/kg时,其对面团的粉质特性、饺子皮的品质特性有弱化作用.当添加量为45 mg/kg时,生饺子皮的干物质失落率最小,饺子皮的综合评分最高.因此,M-TG对饺子粉品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确定其最佳添加量为45 mg/k.  相似文献   
64.
区域小麦籽粒重金属分布及暴露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冶金和电厂工业园为研究区域,采集90份小麦籽粒样品,用ICP-MS测定铅、镉元素含量,应用普通克里金法预测小麦籽粒铅、镉含量空间分布;用目标危害系数(THQ)法评估其食用安全性,以及当地居民铅、镉暴露风险。以明确区域小麦籽粒重金属铅、镉污染水平及分布,评估当地居民铅、镉暴露风险。结果表明,该区域小麦籽粒铅、镉超过国家限量标准(GB 2762—2012)的比例为68.6%和34.3%;随着距铅锌冶炼厂距离的增加,铅、镉含量逐渐下降,距铅锌冶炼厂东南侧约l km范围内的小麦籽粒铅、镉含量最高;成人和儿童经小麦全粉摄入铅暴露风险均大于1(THQ_(成人)=1.05,THQ_(儿童)=1.35),成人和儿童经小麦全粉摄入镉暴露风险均小于1(THQ_(成人)=0.72,THQ_(儿童)=0.92)。该区域小麦籽粒已受到一定程度铅、镉污染。铅、镉含量空间分布图表明铅锌冶炼厂是小麦铅、镉污染的重要来源。成人和儿童经小麦摄入铅暴露风险均达到不可接受的水平,且儿童铅暴露风险大于成人;成人和儿童镉暴露风险均在可接受的水平。  相似文献   
65.
在欧盟《178/2002号条例》框架下,从2007年1月1日起,欧盟要求其成员国建立和实施食品和饲料的国家控制计划,推行由一个独立的部门进行统一管理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意大利作为欧盟的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在本国食品安全管理、科研、监督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本文重点介绍了意大利国家、地区和地方的食品安全管理三级机构,各机构的职能、任务、监督与审查等,以及科学与技术支撑机构与体系。  相似文献   
66.
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主要观点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险交流是指在食品安全科学工作者、管理者、生产者、消费者以及感兴趣的团体之间进行风险评估结果、管理决策基础意见和见解传递的过程。风险交流是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贯穿于整个风险分析的过程之中,也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目的所在。食品安全的风险交流是基于心理学、传媒学、管理学等原理,在食品科学和食品安全学的基础之上,继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之后,于上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新方向。本文根据有关国际组织的公开文献、国际交流的信息以及作者的研究和理解,概述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主要论点、原则、方法和技巧等,供食品产业链上的管理者、生产者和消费者参考。  相似文献   
67.
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检测冷冻熟面内部不同结合状态水分的弛豫时间和比例,分析预煮时间和冻藏时间对冷冻熟面复煮前、后水分状态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熟面中水分以强结合水(T21,0.20~0.69ms;A21,3.97%~11.14%)、弱结合水(T22,1.44~3.77ms;A22,5.87%~15.24%)和自由水(T23,33.36~67.20ms;A23,73.62%~89.68%)3种状态存在。熟面冻藏120 d内,水分与面条内部大分子物质的结合强度降低,面条的持水能力下降,面条中心与边缘含水率的差值逐渐缩小,水分梯度趋于平缓。预煮7 min和9 min的面条冻藏至28 d,复煮后中心与边缘含水率仍存在显著差异(P<0.05),保持中心含水率低于边缘含水率的水分梯度;预煮11 min的面条冻藏至第7天,复煮后中心与边缘含水率无显著差异,水分梯度消失。适当缩短面条预煮时间可延长冻藏过程中面条水分梯度的保持时间,进而提升冷冻熟面的品质。本研究结果为冷冻熟面加工和物流环节品质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