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6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冷冻温度影响冷冻面团的质量。通过研究不同冷冻温度对非发酵面团中蛋白质结构、面团特性的影响,为冷冻非发酵面团产品冷冻工艺优化提供借鉴。结果表明,随着冷冻温度的降低,面团中聚合体蛋白、谷蛋白大聚体含量增加,游离巯基含量下降,蛋白解聚程度降低;与未冷冻面团相比,-20℃冷冻的面团中α-螺旋、β-转角结构显著下降,β-折叠结构显著上升,-30℃、-40℃冷冻的面团中α-螺旋、β-折叠结构无显著性变化;冷冻后,面团硬度、回复性、黏附性上升,弹性、内聚性下降;-20℃冷冻后面团的硬度最大,弹性、内聚性最低。冷冻面团中蛋白质结构与质构特性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降低冷冻温度,可以降低非发酵面团中聚合体蛋白的解聚程度,对蛋白二级结构和面团质构特性的稳定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2.
冻藏时间是影响冷冻面团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冻藏时间对非发酵面团质构、流变特性及蛋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面团硬度不断增加,弹性、内聚性、黏附性和咀嚼度降低,冻藏至30d时其弹性、内聚性大幅度下降;弹性模量(G′)与黏性模量(G″)均不断降低;面团最大蠕变柔量(J_(max))降低,零切变黏度(η_0)增加,瞬时蠕变柔量(J_0)与迟滞蠕变柔量(J_m)不断降低,面团结构稳定性变差,受到外力后的恢复力降低;面团中游离巯基含量显著上升,谷蛋白大聚体含量显著下降,蛋白二级构象发生改变,由α-螺旋、β-转角结构向β-折叠结构转变。总之,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非发酵面团品质不断下降,并且在30 d内品质下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3.
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减少疫病疫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提高食品产业链的透明度,世界各国相继建立食品安全追溯制度。文中在系统调查和分析中国肉羊养殖模式及肉羊养殖阶段存在的安全隐患基础上,基于GAP和GVP规范原则,以HACCP为手段,参照国内外现有的肉类食品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和指南,筛选和判定了肉羊养殖阶段的过程溯源指标和安全溯源指标,建立了肉羊养殖阶段的溯源指标体系,为羊肉质量与安全和羊肉原产地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4.
大豆分离蛋白对面条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在面粉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大豆分离蛋白,分析其对面粉蛋白质品质、面团流变学特性、面条色泽及蒸煮品质、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面粉中加入7%-9%的大豆分离蛋白质,可显著提高面粉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的含量,改善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制作的面条韧性和口感较好;无明显豆腥味,既增加了挂面的营养价值,又提高了挂面的加工工艺特性。  相似文献   
45.
陕西关中小麦品种食品制作和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小偃 6号、小偃 10 7、陕 2 2 9为对照 ,对陕西关中地区区域试验小麦品种的籽粒品质、食品品质进行聚类 ,分析其食品制作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 :陕优 2 2 5、小偃 6号、陕 15 0适合制作面包 ;小偃 6号、陕优2 2 5、远丰 898、西农 1376可制作优质面条 ;小偃 6号、小偃 10 7 远丰 898制作的馒头品质优良。经结果分析认为 ,小偃 6号为面包、面条、馒头兼用型小麦品种 ;陕优 2 2 5为面包、面条兼用型小麦品种 ;远丰为面条、馒头兼用型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46.
RFID技术在食品全程跟踪与追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介绍了射频识别技术(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功能特性,综述了RFID技术在食品跟踪与追溯中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其与其他溯源技术的区别与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制约可追溯系统应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RFID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7.
为探究相对湿度对小麦淀粉/谷朊粉基制品失水速率的影响规律,为失水速率调控奠定理论基础,以小麦面条主要组分富淀粉组分(淀粉)和富蛋白质组分(谷朊粉)为模式试验材料,设计淀粉占比分别为100%,90%,50%,25%和0%的淀粉/谷朊粉混合粉。调节环境的相对湿度构建样品水分活度与环境相对湿度差值逐渐降低(22%~2%)、基本不变(22%~22%)和逐渐增加(22%~37%)3种物理模型。分析混合粉在3种模型下的失水速率。结果表明,在水分活度与相对湿度差值逐渐降低模型、基本不变模型、逐渐增加模型中,淀粉占比100%,90%,50%,25%和0%混合粉的平均失水速率分别为2.26×10-3~6.41×10-3,2.20×10-3~6.83×10-3,3.06×10-3~7.39×10-3,3.74×10-3~6.79×10-3[(mg/mg含水量)/min]和4.31×10-3~7.15×10-3[(mg/mg含水量)/min]。结论:小麦淀粉/谷朊粉混合粉的失水速率随样品水分活度与环境相对湿度差值的增加而增加;谷朊粉(0%淀粉含量)的平均失水速率高于淀粉(0%谷朊粉含量),随着淀粉占比的增加,混合粉的平均失水速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8.
测定了小麦制粉过程不同粉路系统中面粉的谷蛋白溶涨指数(SIG)。结果表明,同一系统内不同面粉间SIG值的变异幅度较大,重筛系统和皮磨系统样品的SIG值变异较大,心磨系统和渣磨系统样品的SIG值变异程度最小;上交面粉SIG值普遍高于下交面粉;随粉路的延长,后路皮磨、渣磨系统的SIG值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49.
植物源性食品原产地溯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食品产地溯源技术是有效实施食品原产地追溯、保护名优特产品的重要技术手段。国内外对植物源性食品产地判别的研究日益增加。植物源性食品的溯源对象已由葡萄酒、茶叶、咖啡、橄榄油、蜂蜜、果汁等扩展至小麦、土豆、番茄、大蒜、蘑菇等食品;其分析技术主要为矿物元素指纹分析、有机成分指纹分析、近红外光谱指纹分析和电子鼻;植物源性食品产地溯源在研究地域差异的基础上,已开始关注地域特征成因分析及品种、年际、加工工艺等对溯源指标的影响。但对于不同亚地区的食品来源区分还存在较大困难,溯源模型的稳定性研究仍旧缺乏。本文旨在为植物源性特色农产品和地理标志食品的产地溯源、确证及监管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肉羊屠宰加工阶段溯源指标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羊屠宰加工阶段涉及多个加工工序,任何一个工序出现问题都必然危害羊肉的质量安全,而基于电子标签容量和成本的考虑,对所记录的大量溯源信息应进行逻辑分析和重要性筛选.本文在系统分析中国肉羊屠宰加工过程存在的安全隐患的基础上,依据HACCP、GAP原理,参照国内外现有的肉类食品安全生产标准、法规和规范,筛选出肉羊屠宰加工阶段的过程溯源指标体系和安全溯源指标体系,为实施羊肉质量安全追溯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