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6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更精确地鉴别小麦品种,实现小麦品种快速、无损、有效、稳定的鉴别。利用高光谱成像系统采集6个小麦品种籽粒光谱和图像信息,提取小麦籽粒胚、胚乳、胚和胚乳混合部位的光谱,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对原始光谱进行处理,利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和连续投影算法(SPA)提取特征波长,基于全波长和特征波长建立线性判别分析(LDA)、支持向量机(SVM)和K最邻近(KNN)模型,筛选出最佳的籽粒部位光谱、预处理方法和特征波长提取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光谱信息、形态特征及二者结合信息对小麦品种的鉴别效果。结果表明,基于34个特征波长光谱信息结合形态特征建立的LDA模型效果最佳,其训练集和预测集的正确判别率分别为91.3%和86.0%。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进行小麦品种鉴别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全麦熟面加工过程伴随着各种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反应,其挥发性风味物质在不同制作阶段香气特征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揭示在熟面制作过程中气味物质的变化原因,为开发、改善、生产销售全麦鲜熟面提供指导。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GC-IMS) 联用技术,比较分析全麦粉、全麦生鲜面、全麦鲜熟面样品的挥发性组分。结果显示,共定性识别出5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以醇类、醛类和酮类化合物为主。全麦粉制作成生面过程会加快全麦粉中脂质氧化或是氨基酸分解产生醛、醇、酯。煮制会使全麦面条中醛和醇的溶解和释放,并通过脂质氧化和热分解来调节酯和酮的浓度。以p<0.05且VIP>1为标准,共筛选出24种标志性差异化合物,这可能是造成全麦粉、全麦生面、全麦熟面风味差异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13.
黑小麦的加工品质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国际(ICC、AACC)、国家(GB)标准分析方法,以高优503为对照,通过对黑小麦1号、2号、3号(编号)品种籽粒品质、蛋白质品质、磨粉品质、面团流变学特性等小麦品种品质及食品制作品质进行系统分析。认为:黑小麦制作的面包品质较好,也可用于制作面条,制作馒头品质较差,其蛋白质品质、粉质参数、拉伸参数、粘度参数均优于普通小麦,降落数值偏高。  相似文献   
14.
以市售面粉为试验材料,分析了3种不同乳化剂对标准粉和特一粉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对面粉稳定时间和5cm拉伸阻力改良效应较大;分析了乳化剂对饺子皮蒸煮特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标准粉和特一粉的乳化剂添加较佳用量。  相似文献   
15.
新型保健食品——土豆面包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用土豆淀粉生产面包的较佳原料配比方案,分析了土豆淀粉对面包品质和面团品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以土豆淀粉为主生产土豆面包是可行的,其生产用原料的较佳配比为:土豆淀粉60%、谷朊粉18%、小麦面粉22%。土豆淀粉的添加比例与面包的体积显著负相关;当添加比例小于50%时,随着土豆淀粉的添加比例的增大,面包的其它表观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土豆淀粉的加入对面团品质影响较大:随着土豆淀粉比例的增大,评价值增大,吸水率下降,软化度先升后降。当土豆淀粉添加比例达90%时,不能形成面团。  相似文献   
16.
干燥是挂面生产的重要工艺过程。优化干燥工艺是干燥过程研究的重要内容,其理论依据是对挂面干燥动力学的深刻认识。根据挂面干燥工艺目标要求,以可自主设计温度、相对湿度,在线控制干燥条件,监测干燥过程物料水分状态和迁移轨迹的食品水分分析技术平台为工具;采用压延和挤压技术制作挂面样品;基于挂面干燥动力学和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用递进思维的方法,研究挂面干燥特性和干燥过程控制技术。系统分析了挂面的干燥特性、热能利用效率、工艺控制技术等;讨论干燥工艺、设备和操作参数的合理性;为干燥过程控制的合理性、智能化以及工业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干燥工艺是影响挂面产量、成本和质量的重要工序之一,是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遇到的主要技术问题。温度、相对湿度是挂面干燥工艺的主要可控制因素,也是影响挂面干燥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小麦面筋蛋白是使小麦粉面团具有弹性、延展性、成膜性等加工特性的基本因素。面筋网络结构是面粉与水混合发生水合作用后,在和面、压延、醒发、干燥、等过程中,经过解聚、聚合等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逐步形成的。因面筋特有的弹性、延伸性和成膜性,故最终影响产品的质量特性。本文依据相关研究资料,重点综述挂面干燥过程中温度和相对湿度对蛋白质结构及特性的影响,以及蛋白质结构与产品质量的构效关系,为进一步认识干燥过程蛋白质结构变化、干燥工艺设计、产品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收集不同来源的燕窝48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对不同来源燕窝中的27种元素进行了分析,发现燕窝中含有5种呈NaCaMgKP分布的常量元素、生物体必需微量元素(Fe、Cu、Zn、Mn、Mo、Co、Se、Cr)、3种轻稀土(La、Ce、Nd)和2种重稀土(Tb和Lu)。燕窝的27种元素中,除Pt外均呈偏态分布且变异系数(COV)较大。基于SPSS 20.0的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个案排秩(Tukey正态得分)及双因素方差分析技术,从燕窝的产地、采收方式及产地×采收方式交互作用等方面对变异原因进行分析,筛选出采收方式溯源特征显著的元素B、Na、P、Ca、Mn、Cu、Sr、Mo、Ba、Nd和产地溯源特征显著的元素Mg、Al、Pt。研究证实了基于多元素分析和化学计量学模型的燕窝溯源研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高光谱成像(Hyperspectral imaging,HSI)技术作为一种无损和快速的光学成像分析技术在谷物品质的无损检测应用广泛。本文简述了高光谱成像的基本原理、光谱信息数据处理方法,综述了HSI技术在小麦、玉米、稻谷3种大宗谷物中化学成分检测、品种鉴别、种子活力检测以及不完善籽粒检测等近五年的应用研究进展,提出HSI技术在谷物品质检测实际应用中需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以小偃6号、小偃107、陕229为对照,对陕西关中地区区域试验小麦品种的籽粒品质、食品品质进行聚类,分析其食品制作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陕优225、小偃6号、陕150适合制作面包;小偃6号、陕优225、远丰898、西农1376可制作优质面条;小偃6号、小偃107远丰898制作的馒头品质优良。经结果分析认为,小偃6号为面包、面条、馒头兼用型小麦品种;陕优225为面包、面条兼用型小麦品种;远丰为面条,馒头兼用型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