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5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食品企业实施HACCP 存在的主要障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系统(HazardAnalysisandCriticalControlPoint,HACCP)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许多国家公认的最有效的保障食品安全的管理方法,正被逐渐地应用于食品行业。但是许多食品企业并没有恰当、全面地执行和理解它,有许多因素阻碍或延迟了它的应用,这些障碍主要指对理解HACCP的概念和有效地执行HACCP的准则有消极影响的行为、态度和观念等。本文分析了可能存在于HACCP计划实施前、实施过程中和实施后的潜在障碍,将有助于我国的食品企业实施HACCP管理。  相似文献   
22.
比较分析滤膜法和平板计数法在检验可过滤饮料中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计数以及大肠菌群计数微生物指标是否具有等效性。通过预实验结果,采集可过滤液体饮料样品分别加入定量的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以及大肠杆菌制备成样品,分别采用滤膜法与平板计数法分别检测菌落总数、霉菌计数、酵母计数以及大肠菌群计数,参照采用ISO 17994:2014《水质-用两种定量方法对比微生物回收率的基本要求》对滤膜法和平板计数法的检测结果,然后进行数据比较分析,以验证两种方法在可过滤液体饮料微生物学检验中的是否具有等效性。结果表明当取样量为100时,滤膜法和平板计数法在检测可过滤液体饮料微生物学检验中具有等效性。滤膜法与平板计数法应用于可过滤饮料中微生物学指标的检验可考虑相互取代。  相似文献   
23.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香菇中23种有机磷农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香菇中23 种有机磷农药残留。样品通过乙腈提取、盐析分配,得到的乙腈提取液采用C18和N-丙基乙二胺粉末分散固相萃取净化,经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分析,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方式及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方法的定量限达到0.01 mg/kg;回收率为
70.2%~105.0%,相对标准偏差为3.5%~13.0%。该方法灵敏、准确、快速,可满足香菇中多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24.
为了选择科学准确、合理有效的测评总α、β放射性不确定度的方案,作者根据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放射性指标》(GB/T 5750.13-2006)检测饮用水中的总α、β放射性,并采用(GB/T 5750.13-2006)及(JJF 1059.1-2012)的方案对总α、β放射性不确定度分别进行测评分析。GB/T 5750方案的测评数据为C’(α)=(0.112±0.022)Bq/L,C’(β)=(0.122±0.018)Bq/L,JJF 1059方案的测评数据为C’’(α)=(0.112±0.024)Bq/L,C’’(β)=(0.122±0.020)Bq/L,两个方案的测评数据相近。由此表明,当检测过程足够严谨,可选用GB/T 5750的方案对饮用水进行放射性活度不确定度测评,从而提高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25.
采用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typhi)、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il)、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rulgaris)、副溶血性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等食源性致病菌作为指示菌株测试青芥辣的抗菌作用。实验条件为加入5×105-5×107cfu/mL的菌悬液到20g样品中,作用3min后测试残留菌量,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种类青芥辣对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typhi)、致病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il)、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rulgaris)、副溶血性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等食源性致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26.
ε-聚赖氨酸是一种高安全性天然食品防腐剂,具有抑菌谱广、抑菌活性强的特点。该研究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为指标菌,利用荧光探针5-氰基-2,3-二甲苯基氯化四唑检测菌体细胞在ε-聚赖氨酸处理前后的代谢活性,计算相对活性,考察ε-聚赖氨酸的杀菌效果,利用Linear和Weibull模型拟合杀菌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液体体系条件下低质量分数(0.005%)ε-聚赖氨酸与大肠杆菌作用15 min,活性下降至起始活性的86.33%,120 min时为73.44%;ε-聚赖氨酸作用质量分数为0.025%时,处理15 min时活性为起始活性的21.06%,120 min时仅为3.61%。ε-聚赖氨酸杀灭枯草芽孢杆菌的效果与大肠杆菌相近。动力学分析显示ε-聚赖氨酸杀菌效果的Linear模型拟合度低,R2值低于0.70,Weibull模型在测试质量分数范围可精确拟合杀菌动力学过程,R2值大于0.97。该研究表明基于细胞代谢活性指标,Weibull模型可准确拟合ε-聚赖氨酸杀菌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27.
直接固体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茶叶中铅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直接固体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茶叶中铅含量,无需繁琐的样品消解过程,称样量小,方法简便,准确度较高,可实现铅的快速分析。本方法中铅的检出限为0.021ng,相对标准偏差为7.72%。  相似文献   
28.
为研究桶装饮用水的生产、贮藏和运输过程对聚碳酸酯(PC)桶中双酚A迁移量的影响,收集中国14家工厂共532个PC桶,采用贮藏时间、日光曝晒及洗桶温度等3种模拟试验条件,运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分别测定PC桶中双酚A的迁移量。结果表明,桶装水的贮藏时间越长、曝晒时间越长、循环次数越多,PC桶中双酚A的迁移量就越多,但均远低于GB/T 23296.16-2009中规定的水基食品模拟物中双酚A的测定低限(0.03mg/L)。且短时间高温碱洗不会导致PC桶中双酚A的析出。  相似文献   
29.
以北京房山张坊地区为例,通过模拟各方向光照模型增强多光谱影像线性特征的方法,选择最佳光照模型以增强区域构造的线性特征,有效地提高了线性构造信息的可解译性,进行了断裂构造的遥感解译,为该区岩溶机理研究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0.
包装饮用水生产工艺中微生物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在A、B、C、D四个市的包装饮用水产工艺中的微生物进行调查,获得微生物污染的基础数据,评价企业生产工艺中微生物污染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全面对四个工厂生产工艺过程中原水、过程水及成品水进行微生物检测,利用传统和分子方法对优势菌进行菌种鉴定。结果显示,33份样品霉菌和酵母计数、大肠菌群检出值均1 CFU/mL,砂滤水和碳滤水的菌落总数均有检出,且检出值较高。过程水中的产气荚膜梭菌均未检出,其中碳滤水有检出粪链球菌,反渗透(Reverses Osmosis,RO)水有检出铜绿假单胞菌。共分离到34株细菌,优势菌包括食酸菌属、假单胞菌属、分枝杆菌属和芽胞杆菌属。包装饮用水企业生产工艺对微生物的控制较为有效,微生物危害风险较低。议包装饮用水企业建立生产现场微生物识别系统,加强微生物监控,掌握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风险,为合理有效地控制生产工艺中微生物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