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3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21.
以多孔板为水力空化发生器,研究对水中大肠杆菌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水力空化的发生器结构和操作条件会对大肠杆菌的去除效果产生影响。采用交叉分布的孔板、增加孔数和减少孔径、增加入口压力及空化时间,可有效提高孔板反应器对大肠杆菌的去除率;菌落初始浓度大于10~3CFU/m L时,增加初始浓度也可提高去除率。  相似文献   
22.
以四氢呋喃和N,N–二甲基甲酰胺作溶剂,将一定浓度的聚醚砜(PES)通过静电纺丝获得具有串珠结构的纳米纤维毡,并且发现通过提高制备过程中空气相对湿度可进一步获得形貌均一且无串珠结构的纳米纤维。采用比表面积与孔隙度分析仪,扫描电镜与水接触角测量仪等对PES纤维毡的形貌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系统表征。在相对湿度(RH)为0.20 g/mL时获得串珠状PES纳米纤维,其具有不同的珠长径比。当RH值增加到60%时,获得均匀的无珠子纳米纤维毡。此外,在此条件下,随着PES浓度的增加,纤维的平均直径,比表面积和累积孔容均逐渐增加。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了不同PES纤维毡样品对双酚A(BPA)的吸附量及吸附速率,发现具有更大比表面积和更好亲水性能的PES纳米纤维毡能够吸附更多的BPA,在RH=60%时,PES浓度为0.22 g/mL的比表面积为31.33 m^2/g,水接触角为108°,对BPA的吸附量可达8.28 mg/g,且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23.
防水透湿织物的研究现状及其在医用材料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各种防水透湿织物的防水透湿机理、性能特点、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阐述了防水透湿织物在医用材料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相似文献   
24.
地板辐射供暖因其具有热室内温度场分布均匀,舒适性较高,管道全敷设在地下室及楼道竖井内,室内没有明装管道,居室美化,改善和提高了生活环境质量,既舒适又环保、节能,在住宅工程中被广泛采用。介绍了使用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的原因、工作原理、地暖供热热负荷及地面散热量的计算方法、地暖泵站设备及室内外管道的安装铺设、运行管理等情况。  相似文献   
25.
基于相场法,对二元合金的非等温枝晶生长形貌进行了模拟.以铅锡(Pb-Sn)合金为研究对象,展示了枝晶界面形貌的演化过程,研究了它受相场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过冷度、耦合参数和各向异性参数等均对枝晶形貌有影响;引入反溶质截流(ATC)可以有效抑制溶质截流小包和侧边枝的出现;讨论了各向异性参数和枝晶尖端速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6.
相场参数对强制流动下枝晶生长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相场方法对强制流动下的纯物质凝固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流速、过冷度、耦合参数、各向异性参数对枝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制流动下的晶核生长为非对称的枝晶,迎流方向的枝晶臂尖端生长得到促进、逆流方向的受到抑制、垂直流方向则影响很小;随着过冷度、耦合参数、各向异性值的增大,3个方向的枝晶臂生长速度均增加.  相似文献   
27.
以大肠杆菌作为水中微生物的指示细菌,采用水力空化-次氯酸钠强化氧化技术去除水中微生物,考察了入口压力、次氯酸钠含量、空化时间等因素对水中大肠杆菌的去除效果,并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初始含量为5.0×10~6 CFU/m L、水温为30℃时,水力空化-次氯酸钠强化氧化消毒工艺的优化参数为:入口压力0.37 MPa、Na Cl O的质量浓度6.0 mg/L、空化时间38 min,在此条件下所得大肠杆菌去除量的对数为4.96,与模型的预测值相近,说明采用响应面优化得到的工艺参数可靠。  相似文献   
28.
吴金辉  杨荆泉  田涛  郝丽梅  王政 《材料导报》2012,26(18):71-73,92
采用国内外标准推荐方法检测抗菌聚氨酯复合面料的物理性能、防护性能、耐洗消性能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抗菌聚氨酯复合面料各项物理性能指标和耐微生物液体穿透性能均达到国内外相关标准规定的要求,材料洗消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抑菌率在99%以上。聚氨酯双面贴膜复合面料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正压防护服要求,且具有优良的耐洗消性和抗菌性,柔韧轻便,适合用于研制正压防护服等生物防护装备。  相似文献   
29.
采用电化学-水热法,以聚四氟乙烯(PTFE)微孔膜为支撑,制备Bi掺杂SnO_2修饰氧化石墨烯(GO)的电催化膜(Bi-SnO_2/GO),通过SEM、TEM、EDS、XRD、LSV、EIS、CV等手段对其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其对水中大肠杆菌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Bi/Sn摩尔比为1∶15、电沉积电压为2.0 V时,制备的Bi-SnO_2/GO催化膜的析氧电势为1.75 V,Bi-SnO_2/GO膜表面均匀分布着纳米Bi-SnO_2粒子,粒子尺寸约为10.4 nm,Sn和Bi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1.28%和3.59%;当外加直流电压为2.5 V且连续运行5 h时,Bi-SnO_2/GO催化膜对水中大肠杆菌的去除率达到96.82%,表明Bi掺杂SnO_2显著提高了GO基电催化膜的电性能及对大肠杆菌的去除性能(~62.0%).  相似文献   
30.
A novel antibacterial material (L-PET) was prepared by immobilizing ε-polylysine on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nonwoven fabrics. Surface modifications of the fabric were performed by using a chemical modification procedure where carboxyl groups were prepared on the PET surface, a coupling agent was grafted, and the ε-polylysine was immobiliz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 fabrics, while the toluidine blue method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grafting densities.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of the L-PET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shaking-flask method. The electron micrographs showed that the surface of the blank PET and the modified fabrics did not change. The results of XPS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ε-polylysine was successfully grafted onto the surface of PET. The results of the antibacterial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L-PET fabrics had excellent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Escherichia coli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that L-PET fabrics were stable in storage for at least two yea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