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1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聚乳酸抗菌包装中麝香草酚在食品模拟物中迁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麝香草酚/聚乳酸包装材料中的抗菌剂麝香草酚在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行为。在4、10、20、30 ℃条件 下分别将麝香草酚/聚乳酸包装材料浸入蒸馏水溶液、体积分数4%乙酸溶液、正己烷溶液、体积分数10%乙醇溶液 中,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模拟液中麝香草酚迁移量,分析温度和食品模拟物对麝香草酚迁移量的影响,在 实验数据基础上,采用Piringer方程建立麝香草酚迁移模型,分析验证迁移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麝香草酚迁 移量随着迁移温度升高和迁移时间延长而逐渐上升直至平衡,且在4 种食品模拟物中麝香草酚的迁移量大小顺序为: 正己烷>10%乙醇>4%乙酸>蒸馏水;根据幂律方程发现麝香草酚的迁移机制符合Fick扩散定律,且迁移方程扩散系 数随迁移温度升高而增大,分配系数与之相反;Piringer方程能够较好地描述麝香草酚迁移行为。在迁移实验的基础 上构建数学模型,进一步完善基于聚乳酸食品包装材料的迁移理论,以期更好地预测食品包装中麝香草酚的迁移。  相似文献   
62.
采用捕捞前禁食1 d、2d和不禁食3种处理方式,研究禁食对虾捕捞后各品质指标与感官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捕捞前禁食处理,其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都不同程度地下降,而禁食前期虾维持生命代谢主要以消耗脂肪为主.捕前禁食1d有利于提高虾在无氧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显著降低虾捕捞后的初始细茼总教.并减轻虾的黑变及腐烂程度.禁食处理可引起虾体重下降,禁食2d以上容易降低虾的营养品质.综合考虑各因素,为改善虾捕捞后的保鲜和加工品质,宜捕捞前1d进行禁食处理.  相似文献   
63.
SO2控释保鲜剂对南方巨峰葡萄的贮藏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自制SO2控释保鲜剂对冷藏条件下南方巨峰葡萄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控释保鲜剂可以明显抑制巨峰葡萄的呼吸作用,提高SOD活性,延缓膜脂过氧化;并减少总酸的消耗,降低果实腐烂率和SO2残留量,避免了漂白伤害.  相似文献   
64.
贮藏条件对原料葵花籽油脂酸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白色葵花籽原料为研究对象,考察温度、包装、避光等不同贮藏方法对原料葵花籽在贮藏过程中过氧化值、酸价、碘价、p- 茴香胺值和TBA 值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葵花籽原料在贮藏过程中发生了油脂的氧化酸败,表现为过氧化值、酸价、p- 茴香胺值和TBA 值上升,碘价下降。采用低温贮藏和真空避光包装可显著降低葵花籽的氧化酸败、延缓品质劣变,可延长贮藏期。  相似文献   
65.
研究物流运输过程中发泡聚乙烯(EPE)减振包装对蓝莓果实品质的影响,为蓝莓物流运输及保鲜提供依据。对比研究EPE、气泡垫和发泡聚苯乙烯(EPS)3种减振材料的性质,发现EPE减振材料缓冲性能优于气泡垫和EPS,选用不同厚度(4,6,8 mm)的EPE材料对蓝莓进行减振贮藏研究。与对照组相比,在贮藏末期,8 mm EPE减振材料蓝莓腐烂率仅为17.2%,是对照组的0.51倍,可有效降低蓝莓果实腐烂率,蓝莓8 mm EPE材料处理组在贮藏末期失重率仅为对照组的39%,延缓了失重率的增长,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随着贮藏时间延长逐渐减少,贮藏末期,8 mm EPE组TSS含量最高,为贮藏初期的75.4%,而对照组含量为贮藏初期的37.4%;8 mm EPE减振材料蓝莓组硬度变化延缓,对照组花色苷含量在贮藏14 d时含量最丰富,含量为1.96 mg/g,而EPE组在第28天时达到最高含量,依次为1.88,1.93,1.96 mg/g;对照组总酚含量在第7天达到峰值5.675 mg/g,EPE处理组在贮藏21 d时含量最高,其中8 mm EPE减振材料含量最高;在贮藏末期,各组MDA含量分别为17.5,12.3,11.5,10μmol/L,EPE组含量低于对照组,8 mm EPE组含量最低,是对照组含量的57.1%,说明8 mm EPE减振材料能有效延缓蓝莓贮藏期间花色苷、总酚和丙二醛含量的降低,有助于蓝莓的贮藏保鲜。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蓝莓外表皮蜡质中的主要组分(齐墩果酸与熊果酸)在果实采后抵御病原菌侵染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齐墩果酸与熊果酸分别处理去蜡与蜡质完整蓝莓果实,并以灰霉菌孢子悬浮液接种果实,测定蓝莓病害程度、活性物质含量及抗病相关酶活的变化。结果:齐墩果酸与熊果酸处理均显著降低去蜡/蜡质完整蓝莓果实的腐烂率与失重率,维持果实TSS、硬度、VC含量、总酚含量与花色苷含量,抑制TA升高和MDA生成。此外,齐墩果酸与熊果酸处理能够提高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β-1,3-葡聚糖酶(GLU)、几丁质酶(CH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结论:蓝莓外表皮蜡质中的熊果酸、齐墩果酸可以增强果实的抗病性,从而保持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67.
蓝莓采后品质调控和抗氧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莓富含花色苷等营养成分和抗氧化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和经济价值,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蓝莓果实不耐贮藏,易受病原菌侵染,导致腐烂,品质劣变,影响贮运、流通和消费。本文综述蓝莓采后生理、生化变化,以及国内外贮藏保鲜技术、抗氧化活性和药用研究的一些最新进展,以期为我国蓝莓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品质调控保持和抗氧化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8.
为了提高杨梅酚酸稳定性,本研究分别采用乳清蛋白、β-环糊精和乳清蛋白-果胶混合乳液包埋杨梅酚酸,并研究不同环境(pH、温度、光照、人工胃肠液)对其包埋产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处理方式,乳清蛋白-果胶混合乳液包埋对杨梅酚酸的包埋率最好,可达82.33%(P<0.05)。酸碱稳定性结果显示,杨梅酚酸的稳定性随pH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其中乳清蛋白-果胶混合乳液包埋稳定性最好(P<0.05),在pH=11.0条件下处理120 min后,酚酸剩余相对含量可达52.23%。热稳定性和光照稳定性结果均显示,采用乳清蛋白-果胶混合乳液包埋效果最佳,处理120 min后杨梅酚酸剩余相对含量分别为68.28%(90℃)和77.67%(27000 lx)。人工胃肠液稳定性结果显示,乳清蛋白-果胶混合乳液包埋可显著提高杨梅酚酸稳定性(P<0.05)。此外,光学显微镜结果表明,乳清蛋白-果胶混合乳液具有更强的凝胶网络和更厚的涂层结构。综上所述,乳清蛋白-果胶混合乳液能较好地提高杨梅酚酸在不利环境中的稳定性,为开发应用富含杨梅酚酸的功能食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9.
为明确核桃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和油脂)的消化代谢情况及其抗氧化特性,以“新新2”核桃为研究对象,利用模拟胃肠道消化模型分析蛋白质和油脂两类主成分的代谢过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消化过程中5个阶段的代谢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胃肠道消化时间的推移,蛋白的消化产物中游离氨基酸总量从3.50 μg/g增至61.85 μg/g,呈持续增加特征(P<0.05),如精氨酸的含量从0.24 μg/g增加至25.50 μg/g,赖氨酸的含量从0.12 μg/g增加至6.03 μg/g。油脂的消化产物中游离脂肪酸含量从1.08 mg/g增到413.20 mg/g,呈持续上升趋势(P<0.05),这表明消化过程中在酶的作用下生成新的脂肪酸,如顺式-11-二十碳烯酸和反式-10-十九碳烯酸。探究5个不同配比组(蛋白∶油脂的质量比分别为1∶0,7∶3,1∶1,3∶7,0∶1)消化后的抗氧化特性,结果显示,抗氧化能力均随物质浓度的提高而增强。研究发现蛋白:油脂的质量比为1∶0时,抗氧化能力最强,其质量浓度在50 mg/mL时,DPPH和ABTS+清除率分别为80.65%和81.02%,Fe3+还原力吸光度值为1.55,说明核桃蛋白的抗氧化能力优于油脂。这是因为蛋白质的两级消化产物均具有抗氧化性。本研究结果为明确核桃主成分的消化代谢机制提供数据支持,为开发具有高抗氧化功能的核桃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
以园蓝蓝莓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400,600 μmol/L和800 μmol/L的脱落酸溶液喷淋处理,研究脱落酸对低温贮藏蓝莓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细胞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物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探讨脱落酸处理对蓝莓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600 μmol/L脱落酸处理蓝莓贮藏35 d,硬度降低至对照组的87.8%,可溶性固形物增加至对照组的103.2%。相对电导率比对照组降低5.05%,丙二醛(MDA)含量降至对照组的90.7%。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16倍和1.4倍。超氧化岐化物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51,1.26倍和1.18倍,花色苷和抗坏血酸(AsA)的含量比对照组提高了1.72倍和1.34倍。保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的含量,提高了蓝莓果实的抗冷性,有助保持蓝莓果实的品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系分析表明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脯氨酸(Pro)、和超氧阴离子(O2·-)与蓝莓果实的抗冷性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抗冷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