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13篇
  免费   945篇
  国内免费   839篇
工业技术   18297篇
  2024年   131篇
  2023年   435篇
  2022年   450篇
  2021年   412篇
  2020年   397篇
  2019年   526篇
  2018年   524篇
  2017年   235篇
  2016年   287篇
  2015年   415篇
  2014年   954篇
  2013年   722篇
  2012年   809篇
  2011年   851篇
  2010年   825篇
  2009年   788篇
  2008年   745篇
  2007年   814篇
  2006年   770篇
  2005年   715篇
  2004年   687篇
  2003年   572篇
  2002年   519篇
  2001年   448篇
  2000年   399篇
  1999年   441篇
  1998年   288篇
  1997年   296篇
  1996年   291篇
  1995年   312篇
  1994年   251篇
  1993年   220篇
  1992年   231篇
  1991年   251篇
  1990年   220篇
  1989年   203篇
  1988年   106篇
  1987年   104篇
  1986年   110篇
  1985年   91篇
  1984年   85篇
  1983年   81篇
  1982年   62篇
  1981年   51篇
  1980年   44篇
  1979年   40篇
  1978年   19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12篇
  196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52.
1 概述梅山水库位于淮河支流史河上游,安徽省金寒县境内,是一个以防洪、灌溉为主,兼有发电等综合利用工程,控制流域面积1970km~2,总库容23.37亿mm~3、大坝建成于1956年,由16个拱、15个垛组成的连拱坝,最大坝高88.24m,坝轴线长44.35m。  相似文献   
53.
激光问世不久,人们就产生了用激光作武器的想法,并进行了概念设计、总体技术、高能激光器、光束控制、发射系统、目标识别、瞄准和跟踪系统、大气传输、目标破坏机理等方面的大量研究工作.目前研究结果表明:激光对目标的破坏机理主要有三种效应,即热烧蚀、力学效应和辐射破坏.实际上对目标的破坏,往往是这些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不管上述哪种效应,都要求使目标上接收到足够的辐照度.美国的战术型激光武器已经装备部队,用于战区反弹道导弹的机载激光武器已进入装备研制阶段.所以激光对导弹已经构成了现实的威胁.因此,在研究激光对导弹的破坏效应的同时,研究导弹的抗激光加固措施是很重要的.主要包括导弹壳体加固,含抗激光辐射的壳体结构、加固层、涂料,抗激光辐射的材料;导弹导引头罩的抗激光加固;光学和光电装置的抗激光加固等.为了增强导弹等武器装备的抗激光性能,美国国防部采取的措施是:(1)在光电武器系统中,只要效费比合算,就需根据预计的激光威胁以及该系统对这种威胁的敏感性和易损性,采取相应的防护加固和对抗措施.这些系统包括现有的和正在研制中的.(2)所有采用光电装备的新系统,都必须检验它们抗激光武器攻击的能力.这种检查通过正常的国防武器系统新产品审议委员会或其他适当的审批程序进行.  相似文献   
54.
55.
目前SET协议在电子商务交易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对SET协议的安全性的要求就越来越高。论文在SET协议的交易流程基础上,分析了其安全机制采用的技术和优点,指出了SET协议安全性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6.
《近代物理通讯》(Modern Physics Letters A)A1(1986)215 在四维和五维空间中计算了SU(2)混合模型的相图。采用变分方法和把累积量展开作为其修正,结果要比原始变分处理好很多,给出了与Monte Carlo结果以及其它近似解析结果之比较。  相似文献   
57.
58.
液膜技术是一门在发展中的新的分离萃取技术。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并迅速发展。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的研究进展表明,液膜法提取稀土工艺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9.
60.
肖冬青 《华中电力》2004,17(1):60-61,64
针对三峡施工供用电网中产生的电压不平衡的各种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归纳出了导致电压不平衡的几种故障的一些主要现象和基本特征,并根据三峡施工供用电网35kV和6kV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验证了在小接地电流系统中采用过补偿运行方式的优越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