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8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鲜切甘薯不同部位褐变机理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渝薯17’甘薯为实验材料,将鲜切甘薯分为皮部、周边以及中心3 个部位。通过对冷藏过程中鲜切甘 薯不同部位褐变情况、褐变底物酚类物质含量、褐变相关酶活力的比较研究,探讨鲜切‘渝薯17’不同部位的褐变 机理及差异。结果表明,绿原酸是甘薯褐变的主要底物,鲜切甘薯不同部位褐变存在差异,皮部褐变最严重,周边 次之,中心最弱。皮部总酚和游离酚含量均显著高于周边和中心组织(P<0.05),其中主要底物绿原酸含量为周 边和中心组织的3~4 倍。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是引起皮部组织褐变的主要酶,苯丙氨酸解氨酶 对酚类物质的积累起促进作用;周边组织褐变由PPO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协同作用催化;中心组织 褐变则主要由POD引起。  相似文献   
32.
采用同孔接种的方法研究橄榄假丝酵母(Candida oleophila)结合CaCl2处理对采后苹果青霉病的控制效果及相关机理。结果表明:采用1×107 CFU/mL橄榄假丝酵母结合10 g/L CaCl2处理苹果果实,对其采后青霉病有显著的控制效果,且效果明显优于橄榄假丝酵母单独处理;在25 ℃条件下培养,橄榄假丝酵母能在果实伤口处迅速定植生长,并持续保持较高水平,10 g/L CaCl2对橄榄假丝酵母生长状态有明显促进作用;同时,橄榄假丝酵母复合CaCl2处理能显著诱导苹果果实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力的提高,促进相关代谢产物木质素、总酚、类黄酮的积累。  相似文献   
33.
姚世响  曹琦  谢姣  邓丽莉  曾凯芳 《食品科学》2018,39(10):131-137
以椪柑果实为材料,运用气相色谱-质谱和RNA-Seq技术分析在浮皮时,果皮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规律以及萜烯类物质合成途径基因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从椪柑果皮中鉴定到53?种挥发性物质,其中萜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为96%。浮皮发生时,果皮挥发性物质的组分并没有改变,但有32?种组分的含量发生了变化;挥发性物质总量在浮皮时降低为正常果实的82%,萜烯类化合物降为正常果实的81.4%。鉴定到12?个萜烯类化合物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大部分在浮皮时表达量降低。本研究首次阐明椪柑果皮挥发性物质组分及含量在浮皮时的变化特征,并且这种含量的降低与萜烯类物质合成途径基因的下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4.
目的针对采后柠檬绿霉病问题,探究热水处理对采后柠檬绿霉病的控制效果及离体条件下对柠檬指状青霉的抑菌机理。方法以‘尤力克’柠檬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热水处理对柠檬果实绿霉病的控制效果,并在离体条件下探索热水处理对指状青霉活力和致病力的影响。结果从具有典型发病症状的柠檬果实上分离得到指状青霉。筛选出柠檬果实适宜的热水处理条件为53℃热水浸泡3 min,该处理组能够有效控制柠檬采后绿霉病,果实在贮藏5 d时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分别降低93%和97%。在离体条件下,热水处理能够显著抑制指状青霉菌落的扩展,改变其细胞膜通透性,且热水处理后的指状青霉回接发病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该实验中,采用53℃热水浸泡3 min处理对指状青霉引起的柠檬果实绿霉病控制效果显著,在离体条件下采用热水处理降低了指状青霉的活力和致病力。  相似文献   
35.
用静电纺丝法制备MWNTs/聚胺醚复合纳米纤维,将收集到的无纺布通过SEM观察其微观形貌,并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测量纤维的直径;分别用TG和XRD测试了复合纤维的热性能和结晶行为。结果表明,MWNTs含量较多的纺丝溶液受到的电场力较大,比较容易得到纤维,且得到的纤维直径较细;MWNTs含量为1%时溶液的可纺浓度为30%~34%;TGA分析表明,随碳管含量增加复合纳米纤维的热稳定性提高;XRD分析表明,碳管较好地分散于聚胺醚中。  相似文献   
36.
邓丽莉  明建  曾凯芳 《食品科学》2009,30(7):266-269
本文综述了寡聚糖类诱抗剂诱导处理后,果蔬组织内部在结构、生化以及分子水平上产生的抗性变化。结构抗性的改变包括细胞膜受体蛋白的发现,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胞内结构和细胞壁成分的变化等;生化抗性涉及苯丙烷代谢途径的激活、病程相关蛋白和蛋白酶抑制剂的诱导表达等;分子水平上的抗性变化则涉及组织细胞内抗性相关基因的激活和积累表达。  相似文献   
37.
乳酸菌产苯乳酸对指状青霉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乳酸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KXP13和L. plantarum CWXP24产苯乳酸的能力以及苯乳酸对柑橘绿霉病的控制效果及其抑菌机理,本实验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这两株乳酸菌的苯乳酸产量,并通过研究苯乳酸处理后指状青霉的孢子存活率、菌落直径、菌丝形态、胞外电导率来探究其抑菌机理,最后以柑橘果实绿霉病干预实验探究苯乳酸对绿霉病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L. plantarum CKXP13、L. plantarum CWXP24均能产生苯乳酸,产量分别为42.4 mg/L和91.9 mg/L,苯乳酸质量浓度为2.5、5.0、10.0 mg/mL条件下,指状青霉的孢子存活率、菌落直径随苯乳酸质量浓度上升而显著降低(P<0.05),菌丝也随苯乳酸质量浓度升高出现表面粗糙、相互缠绕、形成塌陷或树瘤状凸起的情况,同时乳酸菌还能增强病原菌细胞膜的通透性,促进细胞内容物泄漏,导致病原菌死亡。果实绿霉病干预实验证明,10、20 mg/mL苯乳酸都能有效控制柑橘果实绿霉病。综上所述,苯乳酸作为天然杀菌剂在控制柑橘采后绿霉病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38.
射频(RF)热处理技术具有体积加热、加热速率可调、能源利用率高等优点,其应用于食品工业已有很多年。本文重点就RF热处理技术应用于干果杀虫和杀菌,鲜果杀虫和病害控制方面进行了综述。RF热处理技术可以加速干果干燥,在不损害干果品质的前提下杀灭害虫或病菌;RF用于鲜果杀虫时果实的品质可能受到影响,将其用于鲜果侵染性病害控制的研究不多。最后对RF热处理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9.
研究"秸秆源品质改良因子"采前处理在(20±1)℃条件下对贮藏过程中金冠苹果贮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源品质改良因子"采前处理可以加快果实的后熟软化过程,促使其转黄,使乙烯高峰提早到来,同时加速芳香物质的形成。另外,"秸秆源品质改良因子"采前处理提高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降低其固酸比,从而对果实风味产生影响。"秸秆源品质改良因子"采前处理能促进苹果果实成熟衰老,对果实风味改善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 优化热水浸提黄芩茎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 选取浸提时间、水温、料液比为影响因素, 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确定各因素的分析水平, 利用响应面中心组合法设计试验方案。结果 以总黄酮提取量为响应值, 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得到黄芩茎叶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组合为: 浸提时间70 min、水温89 ℃、料液比1:55, 并分析了双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论 本研究所提出的优化组合可以为黄芩茎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