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8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赵慧君 《电子技术》2001,28(5):40-42,64
文章较详细介绍了MS DOS对内存的管理以及Windows 95虚拟内存的管理情况 ,论述了MS DOS和Windows 95平台下内存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72.
分别以籼糯米、大米和粳糯米为原料在同一条件下酿造黄酒,采用电子鼻(electronic nos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对不同原料酿造黄酒的风味品质进行比较研究。通过主成分分析、典型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原料酿造黄酒风味品质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经电子鼻技术评价发现,传感器W1C和W3C对粳糯米酿造黄酒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响应值显著偏高(P0.05)。经GC-MS技术检测发现,以粳糯米为原料酿造的黄酒中乙酸乙酯和己酸乙酯相对含量显著偏高(P0.05),而异戊醇、异丁醇和2-甲基-1-丁醇相对含量显著偏低(P0.05)。结果表明,黄酒的风味品质以粳糯米为原料酿造的最佳。  相似文献   
73.
以腐乳为研究对象,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技术与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相结合的手段解析及评价细菌多样性,同时利用传统纯培养的方法对乳酸菌进行分离、纯化与鉴定。结果显示:腐乳中主要微生物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80.45%),其中绿脓杆菌属、不动杆菌属、鞘氨醇杆菌属、布丘氏菌属和草螺菌属细菌为优势细菌属。同时通过PCR-DGGE和纯培养发现腐乳中鉴定出7株乳酸菌,其中2株为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1株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4株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由此可知腐乳中蕴含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同时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为优势乳酸菌。  相似文献   
74.
以黄酒熟麦曲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与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细菌多样性进行解析。DGGE结果表明:Bacillus(芽孢杆菌)、Weissella(魏斯氏菌)、Pediococcus(片球菌)、Staphylococcus(葡萄球菌)和Lactobacillus(乳酸杆菌)普遍存在于麦曲样品中。MiSeq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熟麦曲中的细菌门主要为Firmicutes、Proteobacteria和Actinobacteria,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87.95%、9.00%和1.16%。熟麦曲中的细菌属主要为Bacillus (芽孢杆菌属)、Weissella(魏斯氏属)、Staphylococcus(葡萄球菌)、Klebsiella(克雷伯菌属)、Pantoea(泛菌属)和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其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70.70%、8.55%、2.67%、2.29%、1.32%和1.07%。由此可见,Bacillus(芽孢杆菌)为熟麦曲中的优势细菌。  相似文献   
75.
该研究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酱豆样品的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利川酱豆样品中的真菌菌群隶属于3个门、15个纲、27个目、34个科、45个属,核心真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96.79%)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2.63%);核心真菌属为毕赤酵母属(Pichia)(37.46%)、曲霉属(Aspergillus)(29.48%)、德巴利氏酵母属(Debaryomyces)(3.92%)、假丝酵母属(Candida)(2.86%)、Starmerella(2.62%)、节担菌属(Wallemia)(2.19%)和镰刀菌属(Fusarium)(1.03%),且核心真菌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6.
采用传统培养方法对采集自湖北恩施地区的15份鲊广椒样品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然后,采用优势乳酸菌制作鲊广椒,并利用电子鼻技术分析其挥发性风味物质。最后,通过主成分分析(PCA)筛选出适合鲊广椒发酵的乳酸菌菌种。结果表明,从鲊广椒样品中共分离鉴定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10株、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3株、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1株和食品乳杆菌(Lactobacillus alimentarius)1株,其中,L. plantarum占总分离菌株的66.67%,是湖北恩施鲊广椒中的优势乳酸菌。电子鼻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L. plantarum的鲊广椒芳香类物质明显增多,氮氧化物、氢化物、有机硫化合物和烷烃等物质含量显著降低。PCA结果表明,L. plantarum HUBAS51132和HUBAS51141制作的鲊广椒其芳香性更好。  相似文献   
77.
为明确重庆东部地区鲊广椒中乳酸菌多样性和细菌群落多样性,该研究以采集自重庆东部5个地区的鲊广椒为研究对象,采用微生物纯培养技术对其蕴含的乳酸菌菌株进行分离鉴定,并进一步采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细菌菌群多样性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采用纯培技术共从鲊广椒样品中分离得到122株乳酸菌,鉴定为同一个门5个属下的22个种,其中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消化乳杆菌(Lactobacillus alimentarius)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为鲊广椒中的优势细菌,分别占乳酸菌总分离株的26.23%、20.49%和18.85%。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重庆东部地区鲊广椒样品以厚壁菌门(Firmicute)、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主,且在属水平上平均相对丰度大于1.0%的细菌属有7个,包括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魏斯氏菌属(Weissella)、乳球菌属(Lactococcus)、棒状杆菌属(...  相似文献   
78.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湖北文理学院在食品营养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积极融入思政教学元素。首先,分析食品营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将课程思政依据“基础营养、食物营养、营养与健康、公共营养”四个模块分别进行理论侧重与实践侧重,构建“实践-教学-实践”的思政培养体系。其次,通过混合式教学,综合工程认证要求和OBE理念,  相似文献   
79.
为明确恩施州鲊广椒的菌群结构特点,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恩施州利川市和恩施市的鲊广椒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恩施州利川市与恩施市的鲊广椒中检测到10个优势菌属,分别为促生乳杆菌属(Levilactobacillus),伴生乳杆菌属(Companilactobacillus)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等。两个地区间鲊广椒中相对含量具有显著差异的优势属有6个,分别为促生乳杆菌属、乳植物杆菌属(Lactiplantibacillu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肇源腐败乳杆菌(Loigolactobacillus)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此外,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是恩施市鲊广椒的特有菌属。基于线性判别分析效应大小(LEfSe)结果表明,促生乳杆菌属和魏斯氏菌属相对含量差异最大,是利川市和恩施市鲊广椒的生物标志物。另外,基于菌群功能分析,在丰度最高的代谢途径中,与核苷酸合成和碳水化合物相关的代谢途径数量最多。总的来说,采集自恩施州利川市和恩施市鲊广椒的优势属组成相似,但相对含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80.
锰锌铁磁性微粉制备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湿法制备锰锌铁磁性微粉的工艺,包括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超临界法、微乳液法、低温燃烧合成法、喷雾焙烧法等.着重介绍了锰锌铁磁性微粉在医疗技术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