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9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利用不同浓度乙醇浸提一种以云烟87为主的烟末,制备出5种烟末抽提物,经同时蒸馏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比较了5种烟末抽提物的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对烟草风味有重要贡献的物质(3-甲基丁醛、4-氧化二氢-α-紫罗兰酮、金合欢醇及棕榈油酸等)在烟末的乙醇抽提物中均被检出,而在烟草水提物中未被检出。说明乙醇能促使重要的风味物质溶出,而60%乙醇浸提烟末,得到的酮类、醛类、酯类和醇类含量丰富,是理想的烟草香料的来源。  相似文献   
22.
研究蔗糖酯用量对酪蛋白乳浊液的粒度分布、液相蛋白浓度、界面蔗糖酯浓度、脂肪部分聚结率及乳析率等指标的影响,探讨蔗糖酯对酪蛋白乳浊液稳定性影响的机理。实验表明:随着蔗糖酯用量增加,液相蛋白浓度与界面蔗糖酯浓度逐渐增加,脂肪部分聚结率呈下降趋势,乳浊液的粒径和乳析率逐渐减小,乳浊液稳定性逐渐提高。当蔗糖酯用量超过0.60%时,脂肪部分聚结率缓慢下降,而乳析率缓慢上升最后达到动态平衡。综合考虑,当蔗糖酯用量为0.60%时,乳浊液的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23.
秋刀鱼抗氧化肽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强忠  刘丹 《现代食品科技》2014,30(10):165-171
本文选择胰酶对秋刀鱼蛋白进行酶解,以蛋白质利用率和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值)为指标,运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秋刀鱼蛋白制备抗氧化肽的酶解工艺,并且对酶解产物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优酶解条件为加酶量1085 U/g蛋白,水料比3:1,酶解时间8 h时,此时蛋白质利用率和ORAC值分别为76.86%和883.40μmol Trolox equivalent/g。秋刀鱼酶解产物的总氨基酸含量为4576.69 mg/100 mL,其中游离氨基酸和肽态氨基酸分别占34.28%和65.31%;总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占34.76%,抗氧化活性氨基酸和支链氨基酸占26.25%,说明秋刀鱼酶解产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秋刀鱼酶解产物中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3000 Da之间的组分最多,占44.18%。秋刀鱼酶解产物清除DPPH·的IC50值为3.32 mg/mL,清除O2-·的IC50值为5.08 mg/mL,当秋刀鱼酶解产物的蛋白浓度为10 mg/mL时,其吸光值为0.67,说明秋刀鱼酶解产物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4.
对植物乳杆菌发酵烟叶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了发酵烟叶的化学成分、香气物质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发酵烟叶的最佳工艺为植物乳杆菌添加量0.80‰、葡萄糖浆添加量5.0‰、大豆蛋白肽添加量0.05‰、发酵时间8d,此工艺条件下,烟叶淀粉含量下降幅度最大,新增挥发性香气物质9种,烟碱含量下降5.58%。对比不同产地发酵烟叶后发现:外加植物乳杆菌及碳氮源可有效提高各产地烟叶的吸食品质,淀粉含量显著下降(P0.05),水溶性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明显提升,其中重庆产区烟叶变化幅度最大;总植物碱、总氮含量略微降低;感官评价显著提升(P0.05),其中贵州产区烟叶提升效果最佳,总体提升1.875分。  相似文献   
25.
搅打充气对搅打奶油流变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搅打充气对搅打奶油流变特性的影响,分析其变化规律及探讨搅打充气与搅打奶油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搅打奶油属于假塑性流体,其表观黏度、屈服应力、触变性和黏弹性(G~*)均随搅打充气进行而增加,而相对恢复率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在蠕变-回复测试中,蠕变柔量随搅打充气进行逐渐减小;推迟时间先增大后减小,到了搅打过度阶段又重新增大;回复率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26.
微乳液体系中Maillard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微乳液的形成机理、微乳液体系中Maillard反应特点以及应用情况,着重讨论了微乳液体系中Maillard反应的影响因素,如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水界面、含水量、反应物浓度、pH等对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以大豆酶解聚集体(insoluble soy peptide aggregate,ISPA)制备Pickering乳液凝胶,在探索ISPA制备高油相乳液性质的基础上,对比分析模拟环境对乳液凝胶性质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ISPA质量分数和油相体积分数增加,乳液粒径减小,凝胶强度增强,且以质量分数1.00%的ISPA和体积分数60%的油相制备的乳液展现出较强凝胶潜能;随后,将上述乳液凝胶置于不同NaCl浓度或酸性pH值下,发现乳液凝胶强度在高浓度NaCl或低pH值下仍有所增强,且经90 d常温贮藏或90 ℃加热60 min后粒径变化较小。综上,ISPA在新型Pickering稳定剂和食品配料开发中具有较大的加工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28.
在酪蛋白乳浊液体系中研究了单甘酯用量对乳浊液界面乳化剂浓度、液相蛋白浓度、粒度分布、脂肪部分聚结率及离心乳析率的影响,探讨了单甘酯对酪蛋白乳浊液稳定性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单甘酯用量的增加,单甘酯在界面膜上的竞争吸附作用增强,界面单甘酯浓度和液相蛋白浓度均逐渐增高;表面积平均直径D[3,2]、体积平均直径D[4,3]、脂肪部分聚结率和离心乳析率均先减小后增大,单甘酯用量为0.60%时达到最小值,乳浊液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29.
以烟末酶解物为基液,通过添加不同的氨基酸与糖类,进行美拉德反应,选择出合适的氨基酸与糖,同时通过GC-MS检测了氨基酸与部分糖类发生的美拉德反应。结果表明:从评吸得分和褐变程度来看,甘氨酸和木糖是比较合适的氨基酸和糖类,且糖氨比为2:1时,具有良好的风味;GC-MS结果表明:随着糖类的加入,产生了以吡嗪类、呋喃类、吡咯类及醛类为代表的25种风味物质。三种糖都产生了大量的糠醇,且木糖产生了其它两种糖所没有的6种呋喃类物质,同时风味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30.
测定了烟叶末在酶解、浓缩、美拉德过程中各阶段风味物质的变化,采用SPSS软件对此变化作了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烟叶末经复合植物水解酶酶解后,苯丙氨酸转化产物苯甲醇、苯乙醛、苯乙醇的相对含量都有所增加;再经Alcalase酶解后,产生了3种典型的非酶褐变反应产物2-呋喃甲醇、5-甲基-2-呋喃甲醇、2-乙酰吡咯,减少了苯甲醛;酶解液在进一步浓缩过程中生成了一种羰氨反应产物N-苄氧羰基-DL-正亮氨酸,同时真空浓缩致使香叶基丙酮、茶香酮、苯甲醇3种风味物质流失;但美拉德反应后生成了大量的呋喃及醛酮类化合物,使风味物质增加到43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美拉德反应后,风味物质在种类以及数量上都发生了显著地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