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9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采用全自动样品前处理-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建立了压榨油茶籽油挥发性成分的分析方法,最佳的萃取条件为:二乙烯基苯/羧基/聚二甲基硅氧烷(DVB/CAR/PDMS)固相微萃取柱,萃取温度60 ℃,萃取时间50 min,解析时间5 min,相比较传统手动水浴萃取法具有更高的总峰面积和主峰面积;采用该方法共鉴定和定量出压榨油茶籽油挥发性成分47种,其中醛类化合物是油茶籽油中主要挥发性成分;通过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分析得到压榨油茶籽油的特征风味物质为2-氢-3-羟基-4,4-二甲基-2(3H)呋喃酮、二羟基-2(3H)呋喃酮、2-甲基丙醛、苯乙醛、壬醛、正己醛、反-2-壬烯醛、癸醛、1-庚醇、3-乙基-3,5-二甲基-吡嗪。  相似文献   
52.
新的五项食用植物油产品标准已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将于2003年10月1日起实施。为此我们对食用植物油产品国家标准制修订目的和指导思想,标准制修订的主要内容,五个标准的质量指标内容进行了详细地介绍。  相似文献   
53.
葵花籽油蜡糊蜡精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葵花籽油蜡糊为实验原料 ,通过使用不同溶剂对葵花籽油蜡糊中蜡的精制试验 ,确定了基本工艺参数 ,回收了中性油 ,精制的蜡品质纯度达 95 %以上  相似文献   
54.
蜡含量法鉴别初榨橄榄油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蜡含量法鉴别(特级和中级)初榨橄榄油的方法。采用色谱分离技术,通过柱色谱,洗脱出橄榄油中的蜡组分,再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用内标法测得C40酯至C46酯总的蜡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C40酯检出限为0.106μg/mL,线性范围为0.001 06~0.106 mg/mL,加标回收率为98.8%~107.1%,试验过程中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7%和0.8%。该方法具有重复性好,回收率高等特点。通过测定橄榄油中蜡的含量,可用于鉴别(特级和中级)初榨橄榄油。  相似文献   
5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研究大豆油甘油三酯组成特性.对大豆油中16种甘油三酯进行了定性和相对含量测定,分别为LLnLn (0.97% ~4.72%)、LLLn (9.06% ~14.22%)、LLL(23.19% ~ 35.57%)、LOLn(4.64% ~ 7.44%)、PLLn(2.18%~4.48%)、LLO(15.23% ~ 22.74%)、PLL (9.73%~16.18%)、LOO(3.49% ~6.48%)、PLO+SLL(2.90%~9.86%)、PPL(0.81% ~1.06%)、OOO(1.23% ~2.90%)、OLS(1.56%~4.82%)、POO (0.30% ~1.06%)、SSL(0.47%~0.96%)和POS(0.15% ~0.51%).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依次是LLL、LLO、PLL和LLLn,占大豆油总甘油三酯的57.21% ~ 88.71%.该分析研究可为大豆油品质鉴定及油脂掺伪鉴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6.
新的《大豆油 》和《花生油 》产品国家标准颁布实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我国主要食用油产品--大豆油、花生油产品国家标准已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将于2004年5月1日起实施.为此,我们对这两项新的产品国家标准修订的意义、主要内容、指导思想和大豆油、花生油标准的质量要求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57.
各种天然有机物总氮含量通常采用经典的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本法对凯氏定氮法中水蒸汽蒸馏滴定步骤进行了改进,利用茚三酮与氨的显色反应,在570毫微米处进行比色测定,工作曲线在0.4288~3.814微克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与经典微量凯氏定氮法相比,本法具有操作简单、干挠因素少、快速等特点。  相似文献   
58.
利用近红外分析技术测定大豆水分含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基于FOSS XDS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快速测定大豆水分含量模型,对光学处理和数学处理手段等因素对模型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对模型进行了内部和外部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建模参数为:光学处理选用标准正常化处理(SNV Only),数学处理选用1.4.4.1方法,大豆水分定标方程的交互定标决定系数(1-VR)为0.990 8,定标决定系数(R2)为0.993 9,定标标准误差(SEC)为0.096 7,交互定标标准误差(SECV)为0.127 3,现有数据预测标准偏差(SEP)为0.136.利用该模型对大豆水分含量进行检测,达到了代替常规标准方法的要求,可以应用于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59.
为了提高米糠利用水平,开展米糠中关键组分的精准化分离研究至关重要。通过砂轮型号、碾磨转速和碾磨时间等参数对米糠中关键组分如蜡、粗脂肪和粗蛋白等组分含量影响变化进行研究,并通过扫描电镜、多元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手段进行表征和建模。结果表明:糙米中各组分电镜表征呈现层级交替分布的特点,从外到里依次为蜡酯层、纤维层、脂肪-蛋白层和淀粉层;米糠关键组分最高含量及其碾米工艺组合分别为:蜡0.67%(860 rpm,1.0 min)、粗脂肪18.37%(1060 rpm,1.0 min)、粗蛋白18.59%(960 rpm,2.0 min)、粗纤维16.85%(760 rpm,0.5 min)和淀粉41.12%(1060 rpm,2.5 min);砂轮型号对于蜡含量和粗纤维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碾磨时间对米糠得率和淀粉含有极显著影响(P<0.01),碾磨转速除粗蛋白含量外均具有显著性的影响(P<0.05);粗纤维与其余变量整体上具有更高的极显著相关性,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84(蜡)、0.83(粗脂肪)、0.73(粗蛋白)、–0.69(淀粉)和–0.42(米糠得率)。采用细碾和粗碾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实现米糠关键组分的精准分离。  相似文献   
60.
食用植物油能够为机体生长和代谢提供能量,补充人体必需脂肪酸和多种微量营养素。植物油中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发生氧化酸败,产生一系列有害氧化产物,食用后对机体生理健康造成一定威胁。因此,本文简述了食用植物油氧化诱因、主要氧化途径-自动氧化机制及油脂氧化的危害,具体从低温储藏、气调储藏和添加单一或复配抗氧化剂方面综述了食用植物油抗氧化研究进展,并对目前食用植物油氧化和抗氧化措施等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食用植物油氧化稳定性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