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3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中草药提取液对砂糖橘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具有良好防腐抑菌作用的中草药高良姜、大黄、丁香、桂皮、大蒜的提取液浸果,研究中草药提取液对无核砂糖橘果实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在常温贮藏条件下,与对照相比,中草药提取液处理提高了砂糖橘的好果率,减少了水分损失,延缓了果肉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及VC含量的下降.其中稀释50倍的中草药提取液处理的果实贮藏40 d时,好果率达98%,比对照提高了10%,失重率仅为1.9%,果实品质最好.中草药提取液处理还提高了贮藏前期果皮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强了贮藏后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利于延缓果皮的衰老和病变.  相似文献   
32.
桑叶黄酮的提取纯化及对油脂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的方法(有机溶剂、稀盐和酶法)提取桑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比较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率、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及纯度,从而探讨最佳的提取方法,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为层析柱填充料,对桑叶黄酮的提取物进行了纯化.以猪油为底物,采用碘-硫代硫酸钠滴定法测定了所得黄酮类化合物对猪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溶剂是60%丙酮,采用有机溶剂(60%丙酮)和稀盐(3%硫酸铵)的二步提取法在提取效果、成本、安全性等方面均优于有机溶剂的一步提取,而纤维素酶乙醇提取法效果最佳.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桑叶黄酮类化合物进行纯化效果明显.桑叶黄酮对猪油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且有剂量效应关系,尤其是经过纯化工艺后的黄酮类化合物,其抗氧化效果显著,是一种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33.
凤凰单枞乌龙茶抗氧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凤凰单枞乌龙茶、绿茶(龙井和碧螺春)以及红茶(滇红和英德红茶)水浸出物的抗氧化特性。结果表明凤凰单枞乌龙茶具有较多的水浸出物,并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同时表现出较高的DPPH、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抑制油脂过氧化特性,与绿茶水浸出物的抗氧化能力相似,显著高于红茶。这与凤凰单枞乌龙茶的水浸出物中存在较高含量的茶多酚、茶黄素和茶红素,特别是与其中的儿茶素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4.
35.
红毛丹(Nephelium lappaceum L.)果皮含有较高的色素。为综合利用植物色素资源,对红毛丹果皮色素进行提取与纯化,并从光照、温度、pH 值、氧化与还原介质、防腐剂、酸味剂、糖类、VC 和金属离子方面对该色素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毛丹色素属花色苷类;对自然光、高温、H2O2 和Na2SO3 的耐受性较差,在pH3 以下色泽较稳定;低浓度防腐剂苯甲酸钠对色素稳定性影响较小,柠檬酸具有一定的增色作用;乳酸、葡萄糖和蔗糖、VC 对色素的稳定性无明显的影响,但Fe3+、Fe2+、Pb2+、Sn2+ 对该色素稳定性起不利的作用。该研究为开发植物新的天然色素产品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6.
以采后“紫娘喜”荔枝果实为试材,使用0.5 mmol/L褪黑素(MT)溶液对其浸泡处理10 min,晾干后置于(4 ± 1) °C、(85 ± 5)%条件下冷藏30 d,研究MT处理对荔枝果实冷害及抗冷相关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MT处理显著降低了荔枝果实冷害指数,推迟了果皮色度a*值下降;冷害指数在冷藏第30天较对照果实降低49.4%,果皮色度a*值在第10~30天期间平均提高37.2%。MT处理减缓了果实膜相对电导率升高,抑制了丙二醛(MDA)、超氧阴离子(O2·-)和过氧化氢(H2O2)积累,如第30天时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O2·-生成率和H2O2含量较对照组分别降低29.6%,16.9%,6.9%和6.3%,从而减轻了果实氧化胁迫并使膜完整性得到维持。MT处理降低了果实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同时提高了总酚、类黄酮和花色素苷含量,导致果实酶促褐变减轻。MT处理提高了果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抗氧化酶的活性,维持了较高的抗坏血酸(AsA)和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及AsA/脱氢抗坏血酸(DHA)和GSH /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比值,从而增强了冷藏荔枝果实的抗氧化活性。此外,MT处理促进了冷藏期间荔枝果实LcMsrA1、LcMsrA2、LcMsrB1和LcMsrB2上调表达,进而改善了果实蛋白质氧化损伤修复能力。结论:外源MT处理可通过调节冷藏荔枝果实抗冷相关生理代谢使果实冷害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