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5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70篇
工业技术   1385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由Litzler公司研制的新型碳纤维氧化系统包含了独有的交叉流动烘箱技术和获得专利的端封系统.  相似文献   
82.
 本文分析了矿井提升电控系统中提升机速度曲线给定方式,讨论分析了各种速度给定方式的优缺点,指出采用了电流(力矩)前馈控制方式对系统速度跟踪误差进行补偿,可提高行程控制精度,并最后提出了在减速点前可采用v=f(t)曲线给定,减速点后采用v=f(s)曲线给定的速度给定方式。  相似文献   
83.
地下装载机制动器的结构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地下矿山来说,由于路窄、坡大和弯多,保证行 车安全已成为当今地下装载机设计中一项十分引人关切的重大问题,所以对地下装载机制动系统的性能及结构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从而近十年来出现了不少新的结构、新材料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84.
本文介绍一种采用低位D/A转换器实现高位D/A转换的方法,并对其分辨率及误差进行了推导。  相似文献   
85.
冷连轧机板形控制对策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1 70 0 mm冷连轧机的控制进行了分析 ,同时对影响板形的主要因素也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基于规格、轧制负荷因素的板形调控思想 ,并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实效。  相似文献   
86.
氢化纳米硅(nc-Si:H)薄膜具有室温下的高电导率、电致发光及光致发光等独特的性能,可应用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因而引起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简单地综述了国内外有关nc-Si:H薄膜的制备方法、导电机理、发光机理及其应用于量子功能器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7.
带式输送机驱动系统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输送机驱动系统作了分析和比较,对带式输送机传动的变频控制(VFC)方法在中、高压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对使用高压IGBT基于中性点箝位原理的三电平逆变器以及采用转子磁场矢量控制策略的感应电机传动系统进行了讨论。表明采用HV IGBT对感应电机传动的矢量控制或直接转矩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8.
为解决欠驱动USV系统在模型不确定性和未知海流干扰下的水平面轨迹跟踪问题,基于反步法与自适应技术,提出一种非线性鲁棒轨迹跟踪控制策略. 针对欠驱动USV参数不确定问题,运用神经网络自适应方法对欠驱动USV系统未知函数进行估计和逼近;然后,运用动态面方法获取虚拟变量的导数,不仅控制律结构简单,易于工程实现,而且有效地减小了传统反步法中虚拟变量直接求导的复杂性;针对未知时变海流的干扰,设计了一种指数收敛海流观测器,有效估计未知缓慢时变海流速度;其次,基于李雅普诺夫理论证明了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保证运动轨迹收敛于期望值,并且保证了该轨迹跟踪闭环控制系统所有信号最终一致有界;最后,在控制输入受限条件下,为检验该控制器的跟踪性能,选取圆轨迹作为参考轨迹,仿真实验表明,该控制器能够有效地实现预期轨迹,神经网络自适应方法对系统未知函数可有效估计和逼近,对未知时变海流干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轨迹跟踪误差和速度跟踪误差均收敛到零附近的一个邻域内,从而验证了所提出控制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9.
高速射弹并联入水过程空泡演化特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多射弹并联入水时多空泡演化特征,首先设计了可用于双射弹水平高速入水的发射装置,通过试验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然后基于该系统进行了不同空化器直径、径向间距的双射弹并联入水试验,利用高速摄影技术采集到双射弹在并联入水运动过程;最后对采集到的运动序列图片进行数据分析,得到双射弹在并联入水过程中的双空泡演化规律,揭示了射弹并联入水过程中空泡之间的耦合演化机理. 试验结果表明: 高速射弹并联入水过程中,其空泡演化过程存在穿越、吸引及截断3种典型现象;空化器直径与射弹径向间距均是影响双空泡耦合特性的重要因素.相同射弹径向间距时,随着射弹空化器直径减小,双空泡之间的耦合程度减弱,完全穿越转变成部分穿越现象;相同的空化器直径时,随着双射弹的径间距增大,射弹的脱落空泡之间的吸引现象逐渐减弱,但是脱落空泡的偏移幅值随着径向间距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双射弹存在前后距离时,先发射弹易出现空泡的截断现象.随着轴向间距增大,截断现象将减弱.根据独立膨胀原理可知,相同条件下射弹前后间距减小时截断现象亦将减弱.  相似文献   
90.
在复杂环境的核心城市区,对有限地下空间进行加深改造利用,是实现存量资源活化增值、减少大面积开发潜在风险的有效手段。北京商务中心区(CBD)核心区Z1a项目属于超期服役深基坑再加深改造工程,通过对预注浆范围进行限制,解决扰动砂卵石层地下连续墙成槽坍孔难题,同时节省了施工材料,避免预注浆增大土方开挖难度;将地下连续墙兼作地下室结构外墙,通过预埋件及内衬墙,确保钢筋接驳准确性、结构整体性、外墙防水质量;将地下连续墙压顶梁兼作结构外墙,减少剔凿对地下连续墙结构损伤,有效增强接缝处防水质量。通过对地下连续墙成槽、钢筋接驳、内衬墙施工、外墙防水等进行研究与创新,形成整套超深基坑再加深技术,为狭小场地支护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