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篇
工业技术   37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佟倩  孙齐松  陈涛  王立峰 《连铸》2014,33(4):37-42
研究了ER50-6焊线钢连铸小方坯的枝晶偏析及其在加热过程中的扩散动力学。应用电子探针观测和分析了ER50-6钢连铸坯断面边部和中心位置的枝晶偏析形貌,并通过高温加热试验分析了C、Mn元素的热扩散行为;最后借助扩散动力学方程讨论了高温加热制度对枝晶偏析的改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常规凝固条件下,ER50-6连铸坯中的C、Mn元素分布不均匀,锰元素在枝晶间富集,偏析现象明显;1 100 ℃保温36 min可以使C元素基本扩散均匀,但只能略微减轻锰元素的偏析,说明依靠连铸坯加热来减轻锰元素的偏析在实际生产中不可行。  相似文献   
52.
TiN是焊丝用钢ER50-G中存在的主要非金属夹杂物之一,对材料的使用性能有着显著影响.使用热场发射扫描电镜等对Ti含量约0.16%的ER50-G钢种的生产过程钢样进行了检测,在盘条成分基础上利用热力学计算得到其TiN粒子临界析出温度约为1549.6℃,在该钢种的液相线以上.分析发现ER50-G在固、液两相状态下均有TiN粒子析出,但以液态下析出的较大尺寸的TiN粒子为主;结合对TiN粒子尺寸的测量结果和物理化学相分析结果,认为在ER50-G生产中,钢液中TiN粒子的析出量高于理论值,而固相下的析出量则低于理论值,从而推导得出TiN粒子的实际析出曲线.  相似文献   
53.
吴泽艳  王立峰  武哲   《振动与冲击》2014,33(2):188-192
考虑高精度増维精细积分法求解大规模动力系统快速算法。为提高増维精细积分方法求解大规模动力系统精度,将非齐次项近似为高阶多项式,形成高精度増维精细积分方法;为减少计算时间、提高计算效率,提出高精度増维精细积分方法快速算法。算例表明,通过提高非齐次项近似阶数可显著提高计算精度,快速算法可使计算效率呈量级提高,高精度快速算法适合大规模动力系统长时间推进计算。  相似文献   
54.
姚轶俊  王立峰  鞠兴荣 《食品科学》2017,38(24):177-182
建立纤维素载体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系统,用于黑豆浆中大豆异黄酮去糖基化反应,并对该催化系统进行了可行性评价。结果表明,在40 cm3纤维素颗粒上可结合超过40 mgβ-葡萄糖苷酶,并且能有效将4-硝基苯-β-D-葡糖苷酸水解成对硝基苯酚,其反应最适温度为50℃。经动力学测试后可得其米氏常数Km值为(1.38±0.20)mmol/L。将该固定化酶系统用于黑豆浆中大豆异黄酮去糖基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转化效率,表明该系统可以在30 min内利用40 cm~3含酶载体将50 mL黑豆浆中的异黄酮全部转化为去糖基化形式。该固定化酶催化系统连续化催化稳定性实验表明,在经过15次反应以及15 d之后,该固定化酶系统仍然可维持其60%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55.
研究了在2%残氧下,加热温度和时间对弹簧钢55SiCr脱碳层深度和组织形貌的影响规律,并运用菲克定律讨论了脱碳层深度与温度、时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55SiCr钢在500~1 200℃保温30 min后,总脱碳层深度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没有出现全脱碳;在950℃和1 150℃保温5~80 min,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脱碳层深度呈增大趋势。相对于加热时间而言,加热温度对脱碳层深度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56.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完全抽取法的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在承德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某集中供热锅炉房中的应用情况,阐述了在线监测系统站房的设备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分析了造成系统监测数据不准确及系统监测数据异常的原因,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根据河北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平台出现的异常数据类型并结合在线监测系统设备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57.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菜籽多糖酸法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菜籽多糖的酸法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酸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进行了4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研究,并运用Design Expert 7.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以上4个主要因素对酸提菜籽多糖得率影响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酸法提取菜籽多糖的最佳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各提取因素对酸提菜籽多糖得率的影响顺序为:提取温度>酸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所得最佳提取条件为:酸浓度0.28 mol/L、料液比43.05 mL/g、提取时间5 h和提取温度71.9℃,在此条件下预期的多糖得率是4.07%,实际得率为4.01%。  相似文献   
58.
油菜籽饼粕中植酸的提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确立了简单有效的植酸测定方法,通过对油菜籽饼粕中植酸的提取量有影响的相关因素筛选,确定关键影响因素,并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了植酸最佳提取工艺:在提取温度为44,11~55.23℃时,只需在pH为9.70~10.96,料液比为21,87~25.74g/mL的条件下,油菜籽饼粕植酸提取量即可达到62.367mg/g(本实验中心点预测值)以上的提取量。对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解逆矩阵得知:在pH、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分别为10.96、56.07℃和23.96g/mL时,油莱籽饼粕植酸提取量可达到最大预测值为62.716mg/g。  相似文献   
59.
本文以分离自波兰开菲尔粒的开菲尔乳杆菌(Lactobacillus kefiri,L.kefiri)KL22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生长和产酸曲线,并通过分析其疏水性、自凝聚力、降胆固醇能力和对人源肠细胞Caco-2的免疫影响,来评价其益生特性。结果表明,KL22对二甲苯、三氯甲烷和乙酸乙酯的疏水性均大于80%,放置5 h的自凝聚力为21.17%;具有降胆固醇能力,培养48 h后,活性KL22的胆固醇降解率为52.94%;对Caco-2细胞中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β防御素2(β-Defensin 2,BD-2)的表达水平具有调控作用,当菌液浓度为10~8 CFU/mL时, IL-8和TNF-α的表达量上调,而BD-2的表达量下调;当菌液浓度为10~6 CFU/mL时,IL-8、TNF-α和BD-2的表达量均下调。在抗生素敏感性方面,菌株对四环素表现为中度敏感,对环丙沙星、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和苯唑西林表现为抗性,对其它25种抗生素表现为敏感(S)。综上所述,该菌株可作为潜在的益生性菌株。  相似文献   
60.
采用HPLC法对不同pH值条件下双低菜籽粕分离蛋白分子量进行测定,研究pH值对其分离蛋白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有明显的蛋白质峰的出现,其分子量在30 000 u左右,同时几乎检测不出其他高分子物质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