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7篇
工业技术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为减少废弃龙虾壳对环境的污染及资源浪费,以虾壳和质量分数为50%的D-葡萄糖酸溶液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辅助法以龙虾壳为原料制备人体钙补充剂葡萄糖酸钙,研究虾壳粉的粒径、葡萄糖酸的添加量、液料比、超声时间、反应温度和超声功率对葡萄糖酸钙产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实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质量分数5...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加州鲈鱼肉品质,在禁食条件下暂养加州鲈8周,每周取鱼背肌肉,运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和质地剖面分析对样品水分横向弛豫时间(transverse relaxation time, T2)和质构特性进行检测,计算水分峰面积(area, A)和峰面积占比(proportion, P),并进行鱼肉水分和质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加州鲈鱼肉水分主要为不易流动水,其峰面积占比P21可达95.00%以上。随着暂养周期延长,鱼肉结合水T2b呈下降趋势;暂养至6~8周,鱼肉自由水信号消失,P2b和P21之和可达100%。与第1周相比,暂养6~8周鱼肉硬度和咀嚼性分别下降34.34%~42.03%和18.54%~26.34%,恢复性和凝聚性均显著上升(P<0.05)。主指标相关性结果显示,鱼肉咀嚼性和硬度均与A22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凝聚性和恢复性均与T21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以上结果表明,禁食暂养期间鱼肉自由水和不易流动水的是影响其质构特性的主要因素;加州鲈禁食暂养6~8周,可以提高鱼肉与水分的结合力,改善鱼肉品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60Co-γ射线辐照对鳝鱼品质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方法 将鲜活鳝鱼剖杀、切段处理后进行辐照灭菌,设置2、4、6、8 kGy 4个剂量组,以未辐照组作为对照组,真空包装后在4 ℃冰箱中进行储藏。定期取样测定其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 TVB-N)、脂肪含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es, LPO)来研究60Co-γ射线辐照灭菌对鳝鱼冷藏品质的影响,并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SPME-GC-MS),研究未辐照、8 kGy辐照鳝鱼的挥发性物质变化情况。结果 第8d时未辐照组鳝鱼片挥发性盐基氮值为20.92 mg/100 g,菌落总数超过1.0×106 CFU/g,超过可食用标准限值,但辐照导致鳝鱼脂肪氧化产物增加,第6d时未辐照组的LPO和MDA含量分别为8.64 μmol/g prot和7.64 nmol/mg prot,而辐照各组均高于未辐照组。挥发性物质检测结果显示,在鳝鱼中一共检测出62种挥发性物质,其中胺类6种、醛类15种、烃类25种、酸类5种、酮类5种、酯类2种、醇类1种,其他化合物4种。结论 辐照能够有效延长鳝鱼冷藏货架期,结合TVB-N和菌落总数指标,辐照组鳝鱼的冷藏货架期最长可至15d,但辐照也有促使脂肪氧化、产生影响风味的挥发性物质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检测鲜活水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丁香酚类麻醉剂的代谢残留情况,本研究建立了同时检测斑点叉尾鮰鱼肌肉组织中6种丁香酚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取冻干鱼肉肌肉组织用15 m L甲醇与乙腈体积比为2:1的混合溶液超声提取,100 mg疏水气相纳米二氧化硅净化,过滤处理后。流动相体积比为58%甲醇和42%的0.1%乙酸水溶液,流速为0.8m L/min,柱温箱为35℃,紫外检测波长为272 nm,进样量为10μL,外标法定量。6种丁香酚类化合物在0.02~100.0μg/m L线性关系良好,R2均大于0.999,在三个不同水平的添加浓度下,日内平均回收率在50.52%~97.9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25%~14.56%,方法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方法的检出限在0.026~0.121mg/kg,该检出限低于日本所规定的丁香酚残留限量标准,可以用于批量鱼样中多种丁香酚类化合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法分析条件的优化及结合保留指数(retention index,RI)法和相对气味活度(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值对鲈鱼背部肌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萃取和分离鉴定,并以淡水鱼肉中典型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己醛、庚醛、壬醛、癸醛、苯甲醛、1-辛烯-3醇、2,3-辛二酮)作为参照对象,以峰面积作为主要指标对HS-SPME-GC-MS分析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HS-SPME-GC-MS 的较佳分析条件为鱼肉与饱和食盐水质量比7:3,萃取温度70 ℃,萃取时间40 min,解吸时间5 min,并经分析得到鲈鱼背部肌肉中含7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为羰基类、醇类、烃类化合物,其相对含量分别为26.50%、7.15%、57.54%,其中己醛、庚醛、辛醛、壬醛、癸醛、2,4-癸二烯醛、1-辛烯-3-醇为新鲜鲈鱼背部肌肉中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本实验方法操作简单,能够快速对鲈鱼背部肌肉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萃取分析与鉴定。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丁香酚麻醉辅助加州鲈无水活运技术,探究保活过程中较佳的丁香酚质量浓度、麻醉及保活温度,并分析在较佳保活条件下保活不同时间后加州鲈血液生化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无水保活的鱼样血清中皮质醇、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肌酐、尿素氮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同时随着保活时间的延长水平会一直升高,鳃Na+/K+-ATP活力、血清白蛋白和溶菌酶水平随保活时间延长显著降低(P<0.05),这些血液指标经过复苏暂养一段时间后基本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即无水保活对加州鲈器官的损伤基本可自行修复;通过测定不同保活时间的肌肉品质,发现随保活时间的延长结合水会转化成不易流动水,造成肉质疏松、品质变差,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暂养可恢复到正常水平;通过药浴的方式丁香酚会富集到加州鲈体内,肌肉中的丁香酚经过2 d暂养后会代谢到日本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0.05 mg/kg)以下。结论:丁香酚麻醉无水保活有助于短时间运输,无水运输后鱼的肌肉品质有所降低,但经过短时暂养即可恢复正常水平,建议无水运输后的鲈鱼经2 d暂养后上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了提高副产物虾壳中蛋白的提取率,并探究虾壳蛋白的功能活性,以实现低值虾壳的高值化利用,为其进一步在食品药品领域的应用提供数据依据。方法 以小龙虾虾壳为原料,在单因素的基础上,以加酶量、复合酶比例、酶解时间和超声时间为响应变量,蛋白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超声辅助复合酶法提取小龙虾壳蛋白的最佳工艺。进一步比较复合酶解与单酶酶解制备的多肽的抗氧化活性、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活性和氨基酸成分组成,研究酶解虾壳蛋白多肽的功能性质。结果 加酶量12000 U,复合比0.65,酶解时间2.8 h,超声时间30 min,该最优条件下的蛋白质提取率为90.41%,与预测值相对误差为1.2%。与单酶酶解液相比,复合酶解液的抗氧化能力和ACE抑制能力均显著增强,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 -2-picrylhydrazyl,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的EC50值分别为4.38 mg/mL和3.66 mg/mL,最大的ACE抑制率达(44.93±0.89)%,且具有竞争性抑制模式。氨基酸组分分析发现酶解制备的虾壳多肽中必需氨基酸和疏水性氨基酸含量丰富,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3.06%和33.52%,从而表现出抗氧化活性和抗ACE活性。结论 该研究有效提高了虾壳蛋白的提取率,并可为虾壳功能活性肽的制备及在食品中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史氏鲟的保活时间和存活率,选取合适质量浓度MS-222麻醉史氏鲟,研究不同无水保活运输温度(4、8、12 ℃)对史氏鲟氧化应激的影响,分别记录模拟保活运输12 h和24 h后各温度组的存活率,分析保活运输前后应激指标和抗氧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MS-222麻醉史氏鲟,较佳镇静质量浓度为100 mg/L、镇静时间为(2.1±0.1) min,较佳麻醉质量浓度为110 mg/L、麻醉时间为(2.1±0.3) min;保活运输12 h时,12 ℃条件下存活率最高,为85%,保活运输24 h时,4 ℃条件下存活率最高,为62.5%;保活运输12 h后12 ℃条件下血糖浓度和皮质醇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活性显著低于其他组,同时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最低(P<0.05),表明受到的应激最小;保活运输24 h时,各温度组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明显差异,4 ℃条件下GPX活性较低,同时MD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因此在史氏鲟短时间(12 h)保活运输时,较高温度(12 ℃)减少应激效果明显,是较适的保活温度;在较长时间(24 h) 保活运输时,低温能更好保持低代谢和麻醉状态,4 ℃是较适的保活温度。  相似文献   
19.
活鱼运输过程中要提高存活率,保障鱼类的品质与食用安全性。本文介绍了影响鱼类有水保活运输的主要因素,并对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物理法、麻醉法、保活剂保活法等鱼类保活运输方法进行综述。文章最后介绍了有水保活运输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