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宣威火腿、诺邓火腿、鹤庆圆腿、撒坝火腿及三川火腿共5种云南干腌火腿肌内及皮下部位进行游离脂肪酸种类及含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5种火腿中的游离脂肪酸种类最多检测出16种,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油酸(C18∶1 n-3)、和亚油酸(C18∶2)是5种云南火腿的主要脂肪酸,且不同火腿及不同部位间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存在差异(P 0. 05);以诺邓火腿和三川火腿的含量最高,诺邓火腿肌内及皮下脂肪部分的游离脂肪酸总量分别为40. 378 mg/g、79. 959 mg/g,三川火腿的为42. 336 mg/g与77. 548 mg/g,其次分别为撒坝火腿(30. 147 mg/g、62. 049 mg/g),宣威火腿(28. 446 mg/g、62. 078 mg/g)与鹤庆圆腿(27. 361 mg/g、55. 953 mg/g);肌内及皮下的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与必需脂肪酸含量,诺邓火腿与三川火腿均高于其余火腿,因此诺邓火腿与三川火腿的脂肪组成较其他3种火腿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2.
肉类及其制品是极易腐烂变质的食品,其保质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可食性膜由蛋白质、脂类、多糖组成,可作为天然活性物质的载体,为肉制品增加色香味以及各种功能性,既可有效延长肉制品的保质期,又不会对环境造成负担。不同的肉类和肉类产品需要特定的包装条件,复合生物基薄膜在肉类保鲜领域具有广阔的潜力。本文论述了可食性膜制备方法及其在肉和肉制品中国内外的应用研究现状,以期为功能性可食膜在肉和肉制品保质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木姜子精油为主要原料,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木姜子精油微胶囊,并以包埋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结合正交试验,进行木姜子精油微胶囊包埋工艺的优化,以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同时进行木姜子精油微胶囊的质量评定,分析其理化性质、微观结构、及在储藏过程中精油的挥发率及过氧化值。结果表明,木姜子精油微胶囊包埋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复合壁材比(大豆分离蛋白:β-环糊精)为1:1(g/g)、芯壁材比1:5(g/g)、固形物含量15%、乳化剂含量3%、乳化剂配比1:4(g/g)、乳化温度40 ℃,在此条件下制备出的木姜子精油微胶囊包埋率可达到84.68%,水分含量、溶解度及堆积密度分别为3.05%、91.04%和0.35 g/cm3。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木姜子精油微胶囊呈不规则块状。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木姜子精油微胶囊的挥发率和过氧化值均低于木姜子精油,表明木姜子精油通过微胶囊化,能够有效减缓精油的挥发速度,降低精油氧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GC-MS法测定宣威火腿中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宣威火腿为对象,通过提取成熟宣威火腿的肌间脂肪和皮下脂肪,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宣威火腿肌间脂肪与皮下脂肪中脂肪酸的组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宣威火腿肌间脂肪中含11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34.75%,15种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64.78%,主要的脂肪酸为油酸(C18∶1)、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亚油酸(C18∶2),含量分别为33.44%、23.37%、8.44%、20.55%;皮下脂肪中含11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36.23%,15种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63.47%,主要的脂肪酸为油酸(C18∶1)、棕榈酸(C16∶0)、硬脂酸(Cl8∶0)、亚油酸(C18∶2),含量分别为31.47%、21.90%、11.13%、22.39%。  相似文献   
15.
双向电泳分析宣威火腿蛋白质组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宣威火腿为对象,采用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提取宣威火腿肌肉蛋白,对蛋白定量后,进行一向等电聚焦电泳和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电泳后的凝胶以考马斯亮蓝染色,ImageMaster 2D Platinum软件分析凝胶上的蛋白质点,切取1个蛋白质点,经胰蛋白酶消化后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 MS)获取肽质量指纹图谱,并用Mascot软件分析,以建立宣威火腿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结果表明:经双向电泳图谱分析所获得的宣威火腿蛋白点分布于pH4.0~7.0之间,共发现1749个蛋白点,蛋白点清晰,图谱分辨率较好;切取的蛋白质点经鉴定为Gamma-2-肌动蛋白,Mascot检索分值为129分(阈值为67分)。可见,成功建立双向电泳分析宣威火腿蛋白质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前体物含量对杂环胺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牛、猪、羊、鸡、鸭和鹅肉分别在200℃下煎烤10 min,分析其原料肉中前体物的含量与加工肉制品中杂环胺的形成量,以探讨不同动物原料肉中杂环胺的形成量及原料肉中前体物的含量对杂环胺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原料肉中前体物含量差异较大,肌酸与葡萄糖的摩尔浓度比在0.89~9.84之间。加工肉制品中共检测出10种杂环胺,其中9H-吡啶并[3,4-b]吲哚(Norharman)与1-甲基-9H-吡啶并[3,4-b]吲哚(Harman)在加工肉品中含量最高,分别在10.90~24.16 ng/g与4.64~14.04 ng/g之间。而2-氨基-3,8-二甲基咪唑并[4,5-f]喹喔啉(MeIQx)在牛肉中形成量较高,达3.55 ng/g,2-氨基-1-甲基-6-苯基-咪唑并[4,5-b]吡啶(PhIP)在禽肉中易于产生,其中鸡肉中含量最高,达15.26 ng/g。PhIP与肌酸和葡萄糖的摩尔浓度比存在相关性(P<0.05),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高,PhIP的形成量减少。  相似文献   
17.
鸡汤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功能性成分,属于老少皆宜的汤类产品。本文主要介绍鸡汤的营养成分、风味物质、功效作用、加工工艺和保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鸡汤产品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产业化发展趋势,为鸡汤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鸡肉是重要的肉类来源,它以特殊的味道和较高的营养价值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鸡肉风味是由肉中水溶性化合物及烹饪过程中发生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的挥发性化合物组成,是鸡肉食用品质的特征指标。本文主要综述鸡肉中风味物质的产生途径、风味物质的种类以及在养殖和屠宰期间影响鸡肉风味的要素,为进一步深入探讨鸡肉风味物质形成机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虎掌菌为萃取原料,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进行虎掌菌精油的提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定CO_2流量为25 kg/h,原料粉碎粒度为40目,一次性投料量为800 g,通过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建立数学模型,确定最优工艺条件:选择萃取压力、温度、时间为影响因子,以虎掌菌精油萃取得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在萃取压力33 MPa,萃取温度55℃,萃取时间145 min时虎掌菌精油萃取得率最大为4.18±0.46%,与理论值(4.23%)相接近。此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虎掌菌精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通过人工解析结合标准图谱数据库(NIST)检索定性确认,共检测出77种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化合物含量占总面积的68.868%,其中主要成分为酸类28.09%,醛类18.77%,含氧杂环5.13%,烃类4.90%,酚类4.37%,醇类4.02%和酮类3.61%等,含量较丰富的有有2-甲基-己酸(19.46±0.81%),苯甲醛(6.86±0.17%)。  相似文献   
20.
虎掌菌是一种珍稀名贵的野生食用菌,该菌性平味甘,有追风散寒、舒筋活血之功效,现代医学认为,它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抑菌等活性。野生虎掌菌中含有多糖、蛋白质、氨基酸以及一些挥发性香味成分,其还含丰富的矿质元素,是镁、铁、锰、锌等元素的良好食物来源。野生虎掌菌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真菌,其食药用价值正不断地被研究认识和开发利用。本文旨在概述野生虎掌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为虎掌菌开发成为新的功能食品和药材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