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分析PeerCast广播机制和节点维护算法的基础上,增加上游节点向下游节点广播状态信息的函数,改进节点的加入和维护策略,并在局域网内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广播机制和节点维护算法能够减少节点断线重连的时间,提高断线重连的成功率,降低断线后对YP的访问次数,减轻YP的压力。  相似文献   
52.
介绍了涤纶FDY竹节丝的生产过程 ,探讨了切片质量、纺丝温度、侧吹风、卷绕工艺对生产FDY竹节丝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合理的干燥工艺 ,控制好纺丝温度 ,上油率 ,第一、第二热辊速度 ,可纺出质量优良的FDY竹节丝  相似文献   
53.
研究了涤纶POY在纺丝过程中,切片含水率、泵供量、纺丝速度、冷却条件、上油嘴位置、卷绕张力等因素对涤纶POY条干不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切片含水率低,泵供量、纺丝速度稳定,且生产中选择卷绕张力为20~25cN,接触压力为120~130kPa时,有利于减小POY的条干不匀率。  相似文献   
54.
通过溶剂沉淀法制备3D打印用尼龙66(PA66)/Cu复合粉体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仪(XRD)、激光粒度分析仪和电子万能拉伸机等测试方法,研究了Cu不同加入量对PA66/Cu复合粉体及其烧结件的形貌、热性能、结构、粒度分布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由SEM和粒径分析结果发现,Cu的加入使得复合粉体的粒径大幅下降,外观更近似于球形; DSC结果表明,复合粉体结晶速率和烧结窗口温度均大于PA66,有利于SLS 3D打印成型; XRD结果显示,当Cu含量低于0. 5%时,Cu可以完全被包裹在PA66中,并且Cu的加入不会改变PA66的晶体结构;拉伸结果表明,Cu加入量在5. 0%以下时,能够有效改善烧结件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5.
详细研究了在间苯二胺(MPD)水相中添加亲水性溶剂二甲基甲酰胺(DMF)对聚酰胺复合膜表面形貌和分离性能的影响。随着DMF浓度的增加,聚酰胺分离层表面逐渐形成连续扁平的片状结构,厚度和表面粗糙度均逐渐减小。尤其是DMF的加入能够在提高复合膜通量的同时避免截留率大幅降低。其原因是DMF一方面降低了MPD向有机相中的扩散速率,另一方面促进了聚合反应的进行,致使MPD与均苯三甲酰氯(TMC)只能在更薄的区域内反应,从而最终形成更薄的聚酰胺分离层,以及层内更加扁平连续的片状结构。  相似文献   
56.
在物体原始计算全息图基础上,基于Gerchberg-Saxton迭代算法,给出了一种全息图的再现像放缩算法。该算法利用物像关系原理,通过设定恰当的参数,在指定再现位置处实现再现像任意比例的放缩,能有效避免放大比例过大导致的照明不均匀等问题。在MATLAB平台进行数值模拟,搭建基于硅基液晶纯相位空间光调制器的全息再现光路对算法进行验证,在特定衍射位置处得到一张二值化图片在缩放比例分别取0.5、2和3时的再现像。对一张灰度图像放大再现,分析该算法对再现像成像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算法实现了预期的再现像放大缩小,并且有效地提升了再现像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57.
介绍机器人视觉伺服的一般原理,然后选取图像的全局特征描述子-图像矩来描述图像的特征信息,推导出基于图像矩特征的图像雅可比矩阵,并按李雅普诺夫稳定性方法推导出模型无关的无定标视觉伺服控制律.最后通过运动物体轨迹跟踪的仿真试验,验证了摄像机固定和eye-in-hand两种结构下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8.
本文主要对基础树脂,降温母料和增韧母料对材料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扫描电镜和偏光显微镜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材料中各组分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并通过毛细管流变分析,此材料具有优良的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59.
采用分散金黄E TD、分散红3B和分散蓝2BLN对阻燃涤纶和普通涤纶纱线进行染色,探讨了染色温度、时间、pH值和染料用量对染色涤纶K/S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型分散染料可在98 ℃上染阻燃涤纶;染色pH值对阻燃涤纶的影响与普通涤纶类似;染色涤纶的提升性能与染料结构性能有直接关系;阻燃涤纶染色温度达到75 ℃后上染速率大大加快,需严格控制升温速度;阻燃涤纶的染色牢度与普通涤纶类似。  相似文献   
60.
于翔  李静静  王延伟 《材料导报》2012,26(22):59-63,70
对聚酯与聚乳酸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熔体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制备不同比例的PET/PLA共混体系,并利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研究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发现m(PLA)/m(PET)在20%以内时相容性较好。而后利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剪切速率下共混体系的熔体流变性能,发现随PLA含量的增大,非牛顿指数先增加后减小,且在m(PLA)/m(PET)=10%时出现极大值;黏流活化能则随PLA含量的增大而降低;另外当m(PLA)/m(PET)=10%时的共混体系可纺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