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0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以马齿苋为原料,通过正交实验和感官评定确定马齿苋冰淇淋的最佳配方为:羧甲基纤维素(CMC)的添加量为0.4%,明胶的添加量为0.1%,单甘酯和蔗糖酯的总量为0.25%,二者配比是3∶1,马齿苋汁的添加量为8%。所开发的冰淇淋口感细腻、风味独特,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42.
以毛酸浆籽为原料,以蛋白质提取率为指标,在超声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液pH等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超声辅助提取毛酸浆籽蛋白质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分析了该蛋白质的溶解性、乳化性和起泡性。结果表明:影响毛酸浆籽蛋白质提取率的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提取温度>超声功率>提取液pH>提取时间;当料液比为1:15(g/mL)时,超声辅助处理提取毛酸浆籽蛋白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50 ℃,超声功率300 W、提取液pH 9.0,提取时间50 min,此工艺条件下,毛酸浆籽蛋白质的提取率可达90.45%±0.16%。超声辅助提取的毛酸浆籽蛋白质在pH为10.0时,溶解性和乳化性最好,其氮溶解指数为58.32%,乳化性达到68.94 m2/g,在pH 7.0时其起泡性最好,为43%。该提取工艺能高效地提取毛酸浆籽中蛋白质,为该蛋白质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3.
以糜子麸皮为原料,采用超声-微波辅助酶法研究液料比、协同时间、提取温度、复合酶添加量对糜子麸皮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得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进行工艺优化,并分析糜子麸皮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糜子麸皮SDF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为31:1 mL/g、协同时间21 min、提取温度56 ℃、复合酶添加量1.4%,该条件下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6.35%,纯度为91.27%。抗氧化活性表明,当样品浓度为14 mg/mL时,糜子麸皮SDF还原力为1.219,其对于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羟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分别为2.45、26.15和5.98 mg/mL,说明糜子麸皮SDF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4.
变温压差膨化干燥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环保、节能的非油炸膨化干燥技术。介绍了变温压差膨化干燥技术的原理及其产品特点、阐述了物料厚度、预干燥原料含水量、膨化温度、停滞时间、膨化压力、抽空温度、抽空时间等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工艺参数,并对该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5.
为探究黑果腺肋花楸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主要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采取28℃密闭条件下自然发酵90 d,检测发酵液中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TSS)、酒精度、总酸、总多酚、总黄酮、花色苷和SOD等理化指标和活性物质,以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总抗氧化能力和总还原力等指标来综合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并进行主要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的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黑果腺肋花楸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其还原糖、TSS、总酸、花色苷含量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酒精度持续升高后逐渐趋于稳定,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和SOD酶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中总多酚、总黄酮和SOD酶活力最高值分别达到4.99 mg/mL、269.68 mg/L和5151.80 U/mL。发酵后酵素的抗氧化活性指标均呈峰型变化,较未发酵样品显著升高(P<0.05),其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总抗氧化能力和总还原力最大值分别为65.78%、85.06%、94.22%、750.48 U/mL和1.014;相关性分析表明,酒精度、总多酚、...  相似文献   
46.
为探究支链聚合度对支链淀粉-脂肪酸复合物糊化特性的影响,对5种支链聚合度不同的菠萝蜜种子支链淀粉(Jackfruit seed amylopectin, JFSA)与月桂酸复合物(M1ZY、M2ZY、M3ZY、M4ZY和M5ZY)的理化特性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这五种复合物糊化特征参数、重均聚合度(DPw)和复合指数(CI)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支链聚合度升高,形成的菠萝蜜种子支链淀粉-月桂酸复合物的复合指数显著增加(P<0.05),由23.27%(M1ZY)提高到35.95%(M5ZY);五种复合物的脱水收缩程度、水溶性与油溶性,以及膨胀度、溶解度值均明显增加;五种复合物的糊化特征参数值有显著差异,其峰值黏度(PV)、谷值黏度(TV)、最终黏度(FV)随支链聚合度聚合度的增加而升高,但崩解值(BkD)、回生值(StB)降低;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支链淀粉的DPw与复合物的TV、CI呈显著正相关(r=0.887,0.949,P<0.05)。支链聚合度是影响菠萝蜜种子支链淀粉-月桂酸复合物理化特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7.
为研究自然发酵过程中沙棘酵素真菌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的变化,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沙棘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真菌rRNA基因ITS1区进行测序。结果显示:根据97%的相似度对序列进行可操作分类单元分析,得到4个门,16个纲,35个目,71个科,98个属,112个种;真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在发酵前期(F22_Q)最高,随着发酵的进行,真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均呈下降趋势;真菌组成在发酵前、中期的绝对优势菌门均为子囊菌门,相对丰度为76.97%~96.30%,毛霉菌门是发酵后期的绝对优势菌门,相对丰度为2.39%~77.50%;在属水平上,刺盘孢属为发酵前期绝对优势菌属,相对丰度为30.64%,发酵中期绝对优势菌属为未分类的酵母目,相对丰度为58.06%,毛霉属为发酵后期绝对优势菌属,相对丰度为77.50%;3个发酵阶段可聚为两类,F22_Q聚为一类,中期(F22_Z)和后期(F22_H)聚为一类,样本在毛霉属、未分类的酵母目、红酵母属3种菌属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种水平上,发酵前期绝对优势种为未分类的刺盘孢菌,占比为31%,发酵中期未分类的酵母目和未分类的裸节菌的比例最高,分别为58%和22%,发酵后期真菌卷枝毛霉菌的比例最高(75%),占主导地位。本研究结果为开发沙棘酵素发酵过程中的优势真菌菌群和挖掘益生真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为降低有机酸菜的杂菌数量,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蒸汽灭菌时间、乳酸菌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盐液质量分数对有机酸菜杂菌数量和pH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曲面优化法确定降低有机酸菜中杂菌数量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蒸汽灭菌时间25.7 min,乳酸菌接种量0.11%,发酵温度34℃,发酵时间13 d和盐液质量分数3.08%。在该最优的工艺条件下,酸菜的最终pH 3.6~3.7,酸味适中,杂菌数量为4.97 CFU/g,有效地控制了酸菜的异常发酵,并且产品的品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49.
以新鲜蓝莓为原料,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酵母菌作为发酵菌种,以蛋白酶活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最佳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单独发酵蓝莓酵素时,发酵工艺条件为植物乳杆菌接种量为4%,39 ℃条件下发酵1 d。在此条件下蛋白酶活力及SOD酶活力分别为39.44 U/mL和84.17 U/g。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酵母菌复合菌种发酵工艺条件为同时接入4%植物乳杆菌与0.15%的酵母菌,34 ℃条件下培养4 d,蛋白酶活力及SOD酶活力分别达到了55.76 U/mL和81.27 U/g,该方式是最佳的蓝莓酵素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50.
为解决沙棘果汁分层问题,选用果胶、阿拉伯胶、黄原胶、魔芋胶作为稳定剂,通过测定离心沉淀率与粒径大小,分析稳定剂 对沙棘果汁稳定性的影响。根据单因素试验选择3种稳定效果好的黄原胶、果胶及阿拉伯胶进行响应面试验,并利用激光粒度分布仪 分析添加稳定剂前后沙棘果汁的粒径分布的差异。 结果表明,在果胶添加量0.14%、黄原胶添加量0.14%、阿拉伯胶添加量0.24%时, 浑浊型沙棘果汁的离心沉淀率为0.45%;通过激光粒度分布仪分析显示,空白组90%粒径分布在8.95 μm以下,而添加最优复配组合 稳定剂的沙棘果汁粒径90%分布在4.92 μm以下,表明添加优化后复配稳定剂的沙棘果汁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