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工业技术   22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离子修饰纳米Pt的合成及其在FC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Nation聚合物作为修饰离子,合成具有原位质子导电能力的纳米Pt颗粒;TEM分析显示:Pt颗粒的平均粒径为4nm,颗粒之间界限明显,分散状态良好;将这种离子导体修饰的纳米Pt沉积到纳米碳管(CNTs)表面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电极,纳米碳管相互缠绕在催化层形成交联的电子通道。实验结果表明:Pt颗粒表面具有良好的质子、电子和气体通道,单电池具有良好的输出功率,达到2.8W/mg。  相似文献   
8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启停控制策略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的耐久性是制约其商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响PEMFC寿命的因素非常多,而车载燃料电池发动机不可避免的要经历频繁启停的工况,那么如何减少PEMFC电堆在启停过程中的性能衰减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主要介绍了PEMFC在启停过程中衰减的机理,并从启停控制策略的角度,综述了改进PEMFC寿命和耐久性的办法,指出了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启停控制策略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3.
IrO_2复合涂层电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rO_2复合物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抗氧化特性和电化学特性,被应用于析氧催化与氧还原催化领域。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IrO_2复合涂层电极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IrO_2晶体结构特点、IrO_2复合涂层电极制备方法以及复合涂层电极在析氧催化与氧还原催化领域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84.
本实验主要对双低菜籽种子贮藏蛋白的营养价值和功能特性进行研究。以脱皮脱脂冷榨双低菜籽粕为原料,分离提取得到种子贮藏蛋白清蛋白及球蛋白,清蛋白及球蛋白含量分别占菜籽粕蛋白的20.8%和60.2%,且抗营养因子含量均大幅度降低;氨基酸测定结果表明贮藏蛋白氨基酸组成平衡,必需氨基酸组成模式符合FAO/WHO标准;对种子贮藏蛋白的溶解性、吸油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起泡稳定性等功能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其功能特性良好。  相似文献   
85.
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内部增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某些质子交换膜必须在含有水分的条件下才能显示出优异的综合性能。介绍了采用硅酸盐水泥与导电陶瓷Ti3SiC2,通过室温模压的方法制备具有增湿功能的导电复合材料;报道了该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和含水率,以及借助扫描电镜观察到的微观结构,分析了影响复合材料导电性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水泥/Ti3SiC2复合材料可改进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的增湿功能,但需进一步提高其电导率。  相似文献   
86.
国产碳纤维纸合成PEMFC气体扩散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国产碳纤维纸为基体、酚醛树脂为粘接剂,采用液相浸渍法对碳纤维纸进行导电碳黑填充,合成了适合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扩散层使用的碳纤维纸。采用Pt载量为0.6mg/cm^2的MEA,在70℃H2/O2常压条件下对碳纤维纸组装的单体电池进行了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电池输出性能良好,在0.55V时输出功率为520mW/cm^2。  相似文献   
87.
改性全氟磺酸阻醇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以其优良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电导率而广泛应用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然而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存在严重的甲醇渗透问题,致使其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讨论了甲醇在Nation膜中的渗透机理,综述了降低甲醇渗透率的方法,并从电导率和甲醇渗透率的角度对这些方法作出了评论。  相似文献   
88.
周斌  华周发  刘震  余意  潘牧 《电池工业》2009,14(3):180-184
分析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电阻组成,讨论了电池在不同加载策略下其电阻的动态变化情况,并结合在线测得的电池内阻值进行分析,从膜内水含量的角度讨论内阻变化原因,指出电池在不同电流密度下均对应一个相应的内阻值,电流密度越大,电池的内阻值越小;定义了起始内阻Ri的概念,发现电池动态加载时,起始内阻越小,极化程度越小;实验结果发现,电池水淹时内阻会持续下降,提出可以利用实时电池内阻的大小判断电池的实时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89.
罗志平  华周发  潘牧 《电池工业》2009,14(5):294-297
从分子运动理论出发,考虑扩散层对传质影响,按照扩散规律,建立一定的模型,对氢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阴极和阳极极限电流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具体计算。结果表明:极限电流都随扩散层厚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在温度为60℃、压强为1个标准大气压的标准状态下,扩散层厚度为零时,氢气和氧气的极限电流密度最大分别为2.18×10^5A/cm^2与5.45×10^4A/cm^2;当扩散层厚度为0.2mm时,极限电流密度分别降至1.5×10^3A/cm^2和2.2×10^2A/cm^2。  相似文献   
90.
罗志平  张玉平  潘牧  杜凯 《电源技术》2007,31(6):472-474
质子交换膜中的水含量及水在质子交换膜中的分布直接影响着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性能.有不少学者按Springer模型,基于膜两侧压力差均匀分布在膜内的假设,采用计算机模拟,得出膜中水按指数规律的分布.通过巧妙的实验设计,直接测量出膜内的水含量,发现膜两侧在压力差作用下,膜中的水分布基本均匀,与文献报道不同.作者认为原因主要是:膜两侧受压时,压力不是均匀分布在膜内,而是作用在膜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