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38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为研究高油大豆和低油大豆油脂体组成及乳化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差异,本试验分析了高油大豆和低油大豆油脂体基本组成、脂肪酸组成、磷脂组成、生育酚组成,同时比较了高油大豆油脂体与低油大豆油脂体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过氧化值及TBARS值。研究表明,高油大豆油脂体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低油大豆油脂体(P0.05),而高油大豆油脂体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P0.05);高油大豆油脂体的棕榈酸和亚油酸含量显著低于低油大豆油脂体(P0.05),而十七碳酸、油酸、二十碳一烯酸和α-亚麻酸含量显著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P0.05),高油大豆油脂体的总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83.08±0.05)%显著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81.86±0.12)%(P0.05);高油和低油大豆油脂体中脑磷脂、卵磷脂和溶血磷脂酰胆碱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高油大豆油脂体中DL-α-生育酚和γ-生育酚含量显著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P0.05);高油大豆油脂体和低油大豆油脂体的乳化性无显著差异(P0.05),而高油大豆油脂体的乳化稳定性显著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P0.05);14 d热处理条件下,高油大豆油脂体的过氧化值和TBARS值均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上述研究表明,高油大豆和低油大豆的油脂体之间的组成和稳定性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2.
刘雯  江连洲  李杨  隋晓楠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6):272-275,279
为了提高大豆水酶法的总蛋白提取率,在酶解过程中利用三聚磷酸钠(STP)进行磷酸化改性。通过研究加酶量、料液比、STP添加量、酶解时间和改性时间对总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分析优化出了最佳改性工艺参数:5000U·g-1底物,料液比为1∶8(w/v),STP添加量为4%(w/w),酶解时间为3.37h,改性时间为35.68min,此时总蛋白提取率为94.05%左右。  相似文献   
73.
甘蓝在干燥过程中叶绿素含量降低,产品感官品质下降。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脱水甘蓝护色工艺,以期提高脱水甘蓝的感官品质。正交试验以叶绿素残留率为指标,优化最佳护色工艺。结果显示,采用浓度为1%的Na2CO3溶液浸泡15min,100℃热烫1.5min,脱水甘蓝叶绿素保存率为52.3%,此时过氧化物酶相对酶活小于5%,可以有效保持甘蓝的原有颜色。  相似文献   
74.
以棕榈硬脂,棕榈仁油以及油茶籽油作为实验原料,进行酶法酯交换,化学法酯交换以及物理混合的样品进行物理性质的测定,其中包括脂肪酸组成,sn–2位脂肪酸组成,固体脂肪含量,热力学性质测定,流变性测定以及微观结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脂肪酶的特异性,酶法和化学法酯交换后样品的sn–2位脂肪酸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在测试温度下,两种酯交换样品的固体脂肪含量较为接近,且均低于物理混合样品。经过酶法酯交换后的样品晶体会更加细小且均匀,具有良好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75.
通过设定不同温度、光强度、光波长、时间对大豆油进行脱色试验,对大豆油的过氧化值、酸价及色泽进行了测定,研究分析了大豆油过氧化值、酸价及色泽随温度、光强度、光波长及照射时间变化的基本规律.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VIS-450光照脱色的最优工艺条件:光通量2400 lm,温度35℃,时间3h,脱色率为53.2%.UV-365光照脱色的最优工艺条件:光通量2 400 lm,温度35℃,时间2h,脱色率为42.4%.结果表明:UV-365比VIS-450对大豆油品质劣变影响较大;VIS-450比UV-365对大豆油脱色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6.
采用Alcalase 2.4L碱性内切蛋白酶对火麻仁进行酶解提取火麻仁油.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对火麻仁油水酶法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加酶量7 100 U/g,酶解温度61℃,酶解时间3.7h,料液比1∶3.8,酶解pH 8.在此条件下,火麻仁油提取率为93.82%.所得火麻仁油呈淡黄色,澄清透明,具有火麻仁特有的香味.  相似文献   
77.
乳状体系由水相和油相组成,不同的水相添加物显著影响乳状液性质 本实验分离纯化出大豆分离蛋白及其主要组分7S及11S球蛋白,针对水相添加不同大豆蛋白分子即7S、11S、SPI蛋白分子,分析各组分差异对大豆蛋白-磷脂复合乳化体系乳化性、粒径分布、流变性的影响 经研究发现7S相较11S更有助于蛋白-磷脂复合乳化体系的形成及稳定,形成的粒径也更小.  相似文献   
78.
黄莉  孔保华  江连洲  徐萍  马芙俊 《食品科学》2009,30(23):114-118
将转谷氨酰胺酶和酪蛋白酸钠作为重组牛肉使用的黏合剂,添加量为原料牛肉质量的1.2%。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0.3%(m/m)的卡拉胶、亚麻胶等多种食用胶,通过测定黏结性、色差、解冻损失、蒸煮损失、尺寸变化、剪切力、质构来说明食用胶对重组牛肉加工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亚麻胶和黄原胶都显著降低了重组牛肉的黏结性(P < 0.05),且成片性不好。卡拉胶能增加a* 值,δ- 葡萄糖酸内酯(GDL)和卡拉胶的复合胶却降低了a* 值。添加结冷胶、亚麻胶和黄原胶均降低重组肉的解冻损失和蒸煮损失,而且添加亚麻胶和黄原胶的重组牛肉嫩度最大。  相似文献   
79.
为克服薄荷油易挥发、不易溶于水的缺点,以大豆分离蛋白-磷脂酰胆碱复合物作为乳化剂,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薄荷油纳米乳液,研究大豆分离蛋白质量分数、薄荷油质量分数及均质压力对薄荷油纳米乳液的平均粒径、多分散性指数、Zeta电位、浊度、乳化产率、乳液稳定性指数的影响,并确定制备薄荷油纳米乳液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大豆分离蛋白质量分数2.5%、薄荷油质量分数5%、均质压力80 MPa。通过动态光散射和透射电镜验证最佳条件制备的薄荷油纳米乳液平均粒径小且分布均匀;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发现大豆蛋白-磷脂酰胆碱为乳化剂制备的纳米乳液可有效保护薄荷油功能成分;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薄荷油纳米乳液具有良好的动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80.
大豆制品的营养成分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中综述了大豆制品的营养成分及生理功能,探究了大豆制品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