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研究以EGCG微乳为原料,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考察不同的复配剂种类、复配剂浓度和复配温度,分析各因素对EGCG微乳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GCG微乳的较佳复配剂为没食子酸丙酯,复配剂浓度为(0.01~0.1)mg/mL时微乳液的总抗氧化能力呈线性提高趋势,在(25~65)℃时复配温度对EGCG微乳液的总抗氧化能力无显著影响。综上所述,复配工艺是EGCG扩大应用范围的有效方式,优选复配剂能够提高EGCG微乳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骏眉工艺加工的红茶化学成分特点和抗氧化活性,方法 搜集了不同产区和嫩度的骏眉工艺红茶样,以及全国各产茶区的对照红茶产品,分析了茶叶中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和聚酯型儿茶素成分的含量及其总抗氧化活性。结果 骏眉工艺红茶具有较高的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聚酯型儿茶素A(theasinensins A, TSA)含量,19个骏眉工艺红茶的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TSA含量的均值分别为15.67%、4.50%、0.75%和0.38%,高于24个对照红茶的10.95%、1.75%、0.59%和0.21%。骏眉工艺红茶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19个骏眉工艺红茶的抗氧化活性均值比24个对照红茶均值高57.0%。结论 本研究为探索骏眉工艺红茶化学成分特点及后续的产品品质提升提供了一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茶是二十一世纪风靡全球的健康饮料。茶叶中含有多种保健功能成分, 尤其是儿茶素类物质。儿茶素 具有诸多医疗保健功能和一些特殊性质, 不仅被应用于经口服的膳食补充剂、保健食品、保健饮料等产品, 还应用于化妆品、日化用品等外用型的健康产品, 具有良好的市场开发潜力。本文综述了内服和外用两种方式下儿茶素类物质的保健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的脂溶性和生物利用度,在乙酸乙酯体系中化学合成乙酰化EGCG。研究酰基供体乙酸酐用量、催化剂吡啶用量、溶剂乙酸乙酯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EGCG乙酰化分子修饰取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0.19 g的EGCG为原料,乙酸酐用量0.04 m L、吡啶用量0.02 m L、乙酸乙酯用量20~60 m L、反应温度20~25℃、反应时间1~3 h有利于1~3取代度乙酰化EGCG生成;乙酸酐用量0.12~0.20 m L、吡啶用量0.06~0.20 m L、乙酸乙酯用量10~20 m L、反应温度17~25℃、反应时间5~9 h有利于4~6取代度乙酰化EGCG生成;乙酸酐用量0.40~0.80 m L、吡啶用量0.10~0.20 m L、乙酸乙酯用量5~10 m L、反应温度25~40℃、反应时间5~9 h有利于7~8取代度乙酰化EGCG生成。  相似文献   
15.
选取FeCl3、Fe2(SO4)3、Fe(NO3)3三种化合物为氧化剂,对茶多酚酸性氧化制备茶黄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茶多酚在FeCl3、Fe2(SO4)3、Fe(NO3)3三种酸性氧化剂条件下均可氧化形成茶黄素(TFs),且在酸性氧化剂浓度为40mg/ml时,茶黄素生成量最高.实验还就茶多酚酸性氧化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8种上犹名优绿茶的品质。方法 对8种上犹名优绿茶进行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检测,采用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对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8种上犹名优绿茶感官品质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为:五指峰上洞茶厂云片>峻岭茗毫毛尖>油石嶂毛尖>忠誉鹰盘山黄金叶毛尖>陶氏茶业毛尖>营前雾毫毛尖=光菇山毛尖>犹江绿月毛尖;各茶样在品质成分含量上存在一定差异,水浸出物含量为32.62%~51.75%,可溶性糖含量为4.31%~5.37%,可溶蛋白含量为1.92%~2.22%,茶多酚含量为15.37%~18.97%,游离氨基酸含量为3.24%~5.71%,咖啡碱含量为3.52%~4.08%,黄酮含量为0.39%~0.6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水浸出物、可溶性糖、茶多酚与汤色呈弱正相关,可溶性糖与香气呈弱正相关;游离氨基酸与滋味、香气呈弱正相关,咖啡碱与滋味、香气均呈高度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81和0.85;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综合品质得分数学模型Y=0.4848Y1+0.1829Y2+0.1456Y3, 8个茶样综合品质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陶氏茶...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嫩度鲜叶加工工夫红茶对品质和内含成分的影响,分别采摘一芽一二叶、一芽二三叶和一芽三四叶原料,按照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4道工序加工工夫红茶,探索不同嫩度鲜叶加工工夫红茶过程中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氨基酸等含量的变化,以及对茶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感官品质总分表现为一芽一二叶一芽二三叶一芽三四叶,其中一芽三四叶各感官因子得分均为最差,一芽一二叶和一芽二三叶的汤色、香气和滋味内质评分相近;内含成分的变化表现为揉捻和发酵期间儿茶素含量迅速下降,水浸出物含量也有降低,茶黄素含量上升,红茶加工过程中咖啡碱含量变化不大,不同嫩度原料之间比较,红茶加工过程中EGCG的氧化率一芽一二叶最高为92.09%,一芽二三叶为85.29%,一芽三四叶为86.30%,生成的茶黄素为一芽二三叶最高,氨基酸含量为一芽一二叶一芽二三叶一芽三四叶。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O2对茶多酚化学氧化(碱性氧化和酸性氧化)形成茶黄素类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接近真空、露置空气和通氧等3种不同O2含量的条件下,茶多酚碱性氧化和酸性氧化均可得到茶黄素类物质,其含量随着2种反应体系中O2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化学氧化中儿茶素消耗的主体是EGCG、EGC、C、EC,说明O2是茶多酚化学氧化形成茶黄素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而相关研究报道却极少涉及到关于O2在茶多酚化学氧化合成茶黄素过程所发挥的作用;另外,比较茶多酚碱性氧化法和酸性氧化法形成茶黄素的情况,前者比后者得到更多茶黄素类物质。文中还考察了O2对茶黄素化学氧化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茶多糖降小鼠血糖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江和源  郑高利 《食品科学》2004,25(6):166-169
以小鼠为实验动物,针对茶多糖的急性毒理、对正常小鼠和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血糖值的影响开展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茶多糖的半数致死剂量为4.19g/kg,能抑制小鼠口服淀粉和葡萄糖后1.5h内血糖的升高,能抑制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升高,能改善小鼠的糖耐量,具有降血糖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红茶产销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我国和世界其它国家红茶产销情况,分析了我国红茶产销的优劣势,并对我国红茶产业发展前景予以展望,提出了我国红茶产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