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5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为探究雪花牛排在高氧气调包装贮藏期间的肉色稳定性,该实验选用两种不同脂肪含量(A1和A3等级)的雪花牛排,进行高氧气调包装(80%O2+20%CO2).在每个时间点(0、5和10 d),测定其各个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两种等级的牛排脂质氧化程度均逐渐增大,肌红蛋白还原力逐渐减弱,使高铁肌红蛋白比例显著...  相似文献   
22.
冰温保鲜是一种新兴的食品贮藏技术,然而长期冰温贮藏后的牛肉存在货架展示期缩短、肉色稳定性下降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该研究利用真空贴体包装对长期冰温贮藏后(0、2、8、16周)分切的牛排进行货架期展示(0~35 d)并监测货架展示期间的品质特性变化。结果表明,冰温贮藏0、2、8周,牛排的L*、a*、b*值随着贮藏时间和展示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牛肉冰温贮藏时间的延长促进了展示期内高铁肌红蛋白的产生,降低了高铁肌红蛋白还原力,但脂肪氧化程度总体较低。长期冰温贮藏后期,牛肉在展示期内挥发性盐基氮增长较快,表明牛肉腐败速度加快。总体上,经过冰温贮藏0、2周的大块肉分切后可以真空贴体包装展示21 d,贮藏8周的大块肉分切后仅可以展示10 d。  相似文献   
23.
牛肉的食用品质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满意度,是决定牛肉商品价值的重要因素.感官评价是评定牛肉食用品质的主要手段之一,能够直观反映产品品质是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肉制品加工及品质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的口味偏好、饮食文化、消费习惯各不相同,感官评价的数据经常有很大的波动,具有较强的人文效应.因此...  相似文献   
24.
在加工及贮藏过程中,肉极易污染微生物,货架期短是制约肉销售的主要因素。电子束辐照能够有效杀灭肉中的微生物,延长肉的货架期,但同时会对肉品的感官品质、营养价值等产生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电子束辐照杀菌的原理,重点论述了电子束辐照对肉颜色、风味、质构,以及营养价值和微生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比了不同剂量电子束对肉的品质及微生物的影响,使肉的货架期得到显著延长的同时,最大限度的维持肉的品质。本文为使用电子束辐照延长肉的货架期,控制肉的品质提供了理论及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5.
肉色作为衡量肉品质的关键指标一直是肉品产业关注的焦点。刚屠宰的牛胴体由于缺氧、缺血产生了大量活性氧,活性氧积累造成胴体氧化应激,进一步促进肌红蛋白的氧化,对肉色产生不利影响。但目前关于氧化应激对肉色及肉色稳定性的影响鲜有系统、深入总结。本文综述氧化应激通过调控脂质氧化、蛋白质氧化和降解以及线粒体的功能等途径对肉色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以期为通过控制宰后氧化应激来保持牛肉良好的肉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
肉与肉制品在日常膳食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人类提供了优质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随着消费者对天然防腐剂的青睐,天然植物多酚凭借其独特的抑菌和抗氧化效果,目前已成为肉品科学领域最新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主要总结近几年出现的新型天然植物多酚提取物及其防腐机制,围绕多酚的抗氧化和抑菌功能阐述其在生鲜肉及其制品保鲜方面的具体应用,并从物理、化学和加工技术等层面介绍可用于提高多酚稳定性的有效措施,旨在为植物多酚类物质在肉类工业的广泛应用及其绿色制造技术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7.
为确定沙门氏菌在宰前、屠宰过程中的污染情况,明确沙门氏菌在厂内发生污染的主要环节,为工厂中沙门氏菌的控制提供数据支持,本研究采用荧光扩增长度多态性(FAFLP)的方法对屠宰过程中7个工序分离出的7种不同血清型共计83株沙门氏菌进行分子分型。结果显示83株沙门氏菌在0.83的相似度下划分为6个大群,与血清型呈现一定的联系。以0.86的相似度进行溯源,发现FAFLP较血清分型具备更高的灵敏度,与前期的流行率的调查数据吻合。溯源结果表明沙门氏菌在肉牛皮毛、粪便中存在较为严重的交叉污染现象,同时部分粪便、皮毛分离出的沙门氏菌穿过了屠宰企业的防控屏障,对工厂内部的胴体造成了污染。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应注重宰前动物的规范化管理,减少宰前交叉污染对工厂内部干预措施的压力,同时应增加必要的危害控制点,以降低沙门氏菌检出的风险。  相似文献   
28.
为研究宰后早期不同温度处理对牛肉中一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活性、糖酵解进程及肉品质的影响,探讨了AMPK是否参与糖酵解及牛肉品质的调控。选取牛背最长肌在宰后早期进行不同温度(0、14℃)处理,分别测定pH值、AMPK活性、糖酵解指标和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宰后早期14℃处理牛背最长肌的pH值下降速率、糖原分解速率、乳酸积累速率及肉的保水性和嫩度显著高于0℃处理组(p0.05);在宰后2、4 h时2个处理组AMPK活性差异极显著(p0.01);14℃处理组比0℃处理组的AMPK较早地达到最大活性,其丙酮酸激酶也较早地达到最大活性。结果说明,在宰后牛肉中AMPK可能通过介导丙酮酸激酶的活性而调节糖酵解速率进而影响肉品质。  相似文献   
29.
高氧气调包装贮藏牛排肉色稳定性的蛋白质组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了解高氧气调包装牛排贮藏过程中肉色稳定性变化的机理,本研究比较了腰背最长肌牛排在各贮藏时间点(0、5、10、15?d)的肉色指标变化以及蛋白质组学变化。结果发现高氧气调包装牛排的肉色稳定性随贮藏时间延长不断降低,这可能是贮藏期间牛排的高铁肌红蛋白还原能力和氧气消耗率显著下降所致;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共发现了20?个在贮藏过程中发生显著变化的差异蛋白,其中有15?个蛋白与肉色密切相关,它们主要是一些参与糖酵解和能量代谢的酶类(丙酮酸激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果糖-二磷酸醛缩酶、果糖-1,6-二磷酸酶同工酶2、苹果酸脱氢酶和黄素还原酶),这些代谢酶的表达量随贮藏时间延长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下调,减少了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和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的产生,进而降低了肉色稳定性;另外,高氧气调包装贮藏过程中肉色稳定性的降低可能也与肌红蛋白的表达量下调有关;高氧环境还可能会促使抗氧化蛋白2、热休克蛋白以及DJ-1蛋白的表达量上调以抵御肉品的氧化应激反应,这些蛋白也都与肉色指标紧密相关。这些发现表明贮藏期间高氧气调包装对牛排蛋白质组的影响将直接决定其肉色稳定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30.
为延长烤鸭腿货架期、保持其食用品质并阐明烤鸭腿冷藏过程中的菌群演替规律,本实验以托盘包装为对照组,研究了0~4 ℃条件下两种气调包装(100%(体积分数,下同)N2、50% CO2+50% N2)对烤鸭腿贮藏过程中微生物(菌落总数、乳酸菌数、肠杆菌科数)、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值及感官特性的影响,并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了贮藏过程中烤鸭腿的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与托盘包装和100% N2包装相比,50% CO2+50% N2包装显著抑制了烤鸭腿微生物的生长(P<0.05),使其货架期接近21 d,并抑制了其脂肪氧化(P<0.05),较好地维持了烤鸭腿的品质和感官特性。贮藏时间和包装方式对贮藏后期烤鸭腿的菌群结构有明显影响,泛菌属、类香味菌属、假单胞菌属和不动杆菌属为50% CO2+50% N2包装烤鸭腿中的优势菌群,索丝菌属、泛菌属、假单胞菌属、肉食杆菌属和明串珠菌属为100% N2包装烤鸭腿中的优势菌群,优势菌群的不同是导致不同包装方式烤鸭腿间货架期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