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2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以绿豆皮膳食纤维为试验对象,采用挤出改性、酶解改性、挤出-酶解复合改性3种处理方式对其进行改性处理。以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阳离子交换能力、吸附葡萄糖能力和吸附胆固醇能力为评价指标,研究改性处理对绿豆皮膳食纤维功能特性的影响。以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表征改性处理对绿豆皮膳食纤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出-酶解复合改性处理的效果最明显,其功能特性得到显著改善,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阳离子交换能力、吸附葡萄糖能力分别是未改性绿豆皮膳食纤维的1.46,1.15,1.87,6.98,1.66倍;在pH 2和pH 7条件下对胆固醇的吸附能力分别达(2.38±0.05)mg/(mL·g)和(3.45±0.12)mg/(mL·g)。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挤出-酶解复合改性处理后的绿豆皮膳食纤维表面结构粗糙、疏松,出现多层褶皱或多孔性特征。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表明,挤出-酶解复合改性处理后的绿豆皮膳食纤维的相对结晶度最低,各纤维素组分重新分布,部分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向可溶性膳食纤维(SDF)转化。结论:挤出-酶解复合改性处理是一种改性膳食纤维的较好方法,可为提高绿豆皮膳食纤维的利用率和进一步开发利用其营养价值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响应面试验优化玉米淀粉挤出-酶解复合法糖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经过挤出-酶解复合法液化后的玉米淀粉为原料,利用葡萄糖淀粉酶为糖化酶,采用挤出-酶解复合法糖化玉米淀粉挤出酶解物。以葡萄糖(dextrose equivalent,DE)值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糖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挤出工艺。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最优工艺为葡萄糖淀粉酶添加量140 U/g、原料质量分数70%、挤出温度85℃,由此工艺得到的淀粉糖DE值为42.12%。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得出DE38产品葡萄糖含量26.17%、麦芽糖含量25.29%、麦芽三糖含量14.86%,DE42产品葡萄糖含量29.57%、麦芽糖含量33.40%、麦芽三糖含量17.23%。红外图谱显示挤出物中含有葡萄糖等低聚糖特征峰,扫面电镜图显示原料经挤出后表面生成多孔状结构,X-射线衍射图显示有新的晶型结构生成,Brabender黏度曲线表明挤出物中含有小分子可溶性糖,黏度降低。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不同银耳多糖添加量对鲜湿面的粉质特性及质构特性的品质评价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低场核磁共振、动态流变学分析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微观结构分析,探究银耳多糖与鲜湿面水分迁移及抑制黏连的量效关系。结果表明:添加银耳多糖的鲜湿面具有较低的表观黏性,且多糖可抑制自由水的迁移,致使水分分布发生变化。与未添加银耳多糖鲜湿面相比,添加0.5%银耳多糖的鲜湿面的α-螺旋的相对含量增加了9.96%,β-转角的相对含量降低了7.11%;面筋蛋白有序性增强,且微观结构较为紧密,淀粉颗粒暴露较少,使鲜湿面持水性更佳,进而贮藏期间更加稳定。通过热特性、动态流变学特性分析结果均可证明,银耳多糖能够促进鲜湿面形成均匀、有序稳定的面筋网络结构。其中添加0.5%银耳多糖对抑制鲜湿面贮藏期间水分迁移,改善黏连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以玉米皮为原料,采用微波协同酶法提取玉米黄色素,并对其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微波协同酶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400W、微波辐射时间50s、料液比1:8(g/mL)、纤维素酶用量1.2%、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90min、酶解体系pH5.5。  相似文献   
15.
以超临界脱脂、脱皂苷后的人参渣为原料,采用超临界辅助热水浸提法提取人参多糖,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提取人参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80 ℃、萃取时间1.5 h 、物料粒度0.20 mm、原料-夹带剂比例1∶2.5(g/mL)时,人参多糖提取率为(38.03±1.43)%,多糖纯度为(54.71±2.16)%,与热水浸提法相比,提取率和纯度分别提高了16.15%和13.44%。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对人参多糖中的单糖组成和多糖平均分子质量进行分析,发现人参多糖含有较多的葡萄糖以及少量的半乳糖、阿拉伯糖,且超临界辅助热水浸提法中这3 种单糖的含量均显著高于热水浸提法。超临界辅助热水浸提法与热水浸提法提取的人参多糖重均分子质量分别为123 847 u和127 016 u,但是超临界辅助热水浸提法的人参多糖中多糖种类多于热水浸提法。  相似文献   
16.
双孢菇挂面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玮  樊红秀  刘振春 《食品科学》2011,32(6):314-317
为了提高挂面的营养价值,制备双孢菇挂面。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双孢菇挂面的制备工艺,得出最佳配方为(以面粉质量为基准)双孢菇的添加量5%、海藻酸钠添加量0.3%、食盐添加量3%、水40~45mL/100g,其最终产品具有良好的外观,独特的风味及一定的营养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7.
利用酶解-挤出复合法对绿豆皮膳食纤维进行改性,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影响改性工艺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绿豆皮膳食纤维改性前后的结构进行表征分析,以持油力、持水力、膨胀力、阳离子交换能力和吸附胆固醇能力为绿豆皮膳食纤维理化性能的考察指标。结果表明,当纤维素酶添加量120 U/g、酶解时间4 h、水分添加量70%、挤出温度140 ℃时,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12.74±0.29)%。改性处理后绿豆皮膳食纤维的表面结构疏松、粗糙,出现多孔性、多层褶皱特征,相对结晶度明显下降,各纤维素组分重新分布,而且有一部分不溶性膳食纤维转化为可溶性膳食纤维。改性处理后绿豆皮膳食纤维的持油力、持水力、膨胀力、阳离子交换能力和吸附胆固醇能力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8.
以玉米植物甾醇粗品为研究对象,应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植物甾醇的精制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液料比10∶1,结晶温度1℃,养晶时间3 h,甾醇得率为68.60%,甾醇纯度为95.68%,甾醇得率与理论预测值基本一致。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法和电镜扫描法对玉米植物甾醇进行表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精制产品中玉米植物甾醇的组成,鉴定出菜油甾醇、豆甾醇和β-谷甾醇3种植物甾醇,质量分数分别为28.57%、6.18%和65.25%。  相似文献   
19.
以5年人工种植人参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萃取人参脂溶性成分,通过正交实验对萃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对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3.5h、原料与夹带剂之比(g/mL)为1∶0.6时,人参脂溶性成分的萃取率最高,达85.38%±3.16%。从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人参脂溶性成分中鉴定出28种化合物,以脂肪酸类、酯类、甾醇类、倍半萜类、烯烃类化合物为主,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3种组分是亚油酸(43.12%)、顺式-6-十八碳烯酸(21.65%)和棕榈酸(11.86%)。  相似文献   
20.
以玉米胚芽油为原料,对其中亚油酸进行酯化衍生化,实现亚油酸的富集。分别考察碱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酸化程度对水解反应和H2SO4-甲醇溶液体积分数、用量、反应时间和温度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醇油比(95%乙醇-玉米胚芽油,mL/g)为2:1,KOH用量为玉米胚芽油皂化当量的1.1倍、80℃水浴回流100min时,水解反应最完全,酸值最大为207.85mg KOH/g,所得脂肪酸在催化剂5% H2SO4-甲醇溶液用量为5mL/g、70℃水浴30min条件下甲酯化反应最完全,气相色谱检测甲酯化程度为100%。经尿素包合进行富集得到纯度为96.98%的亚油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