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3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54篇
工业技术   158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7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8篇
  1956年   21篇
  1955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解决现有噪声测量方法测量下限高、耦合噪声大,无法与MDH角速度传感器实现噪声匹配的问题,研究了MDH角速度传感器亚nV/(Hz)^0.5量级噪声的测量方法,并设计了一种噪声测量系统。通过使用噪声匹配变压器,将噪声匹配原理与双通路互谱测量原理相结合,优化测量系统的噪声系数,有效抑制了测量过程中的通路噪声和耦合噪声。通过理论和仿真分析了测量系统的固有噪声,实验证明测量系统的等效输入电压噪声谱密度为0.1nV/(Hz)^0.5。最后,采用该测量方法,精确测量出低至0.06nV/(Hz)^0.5的 MDH角速度传感器的微弱噪声。  相似文献   
42.
实际应用中,Dempster规则要求的证据独立性可能难以满足.在相关源证据已知的假设条件下,基于证据的众信度函数,提出一种相关证据合成方法. 该方法无需辨识独立证据的过程,可直接得到解析的合成结果,并且对相关源证据的形式没有要求.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3.
包头矿是我国特有的大型多金属共生矿,为综合利用矿石中的铁矿物,全国许多单位先后进行过浮选、重选、强磁选以及上述几种方法的联合流程的研究,主要是由于细粒铁矿物和含铁硅酸盐矿物的分离技术没有很好地解决,未能获得高品位铁精矿。  相似文献   
44.
45.
为了进一步提高末敏弹在复杂战场环境下对地面装甲目标的识别概率,提出了一种基于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的红外图像与距离像复合探测识别方法。网络设计考虑了弹载环境对实时性的要求,将网络划分为特征提取、特征融合2个阶段。在特征提取阶段,对不同源的图像进行了分布式卷积,提高了网络的并行性,降低了网络参数量与计算量; 为了弥补分布式卷积带来的特征损失,将距离像与红外图像的融合图像也一并作为网络输入; 在特征融合阶段利用深度可分离卷积实现了进一步的轻量化设计。通过仿真缩比实验环境获得的数据集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网络具有较小计算复杂度的同时能够对复杂背景环境下的装甲目标进行有效识别。  相似文献   
46.
针对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脱硫降烯烃组合工艺技术中,芳构化降烯烃改质催化剂M应用于重馏分汽油加氢时,存在因反应温度高而影响催化剂长周期运行及液体总收率等问题,对催化剂进行优化升级改进研究。结果表明,在M催化剂基础上,通过对HZSM-5分子筛原料改进及调变活性金属组分,研制出活性高和稳定性好的催化裂化重汽油芳构化降烯烃改质催化剂M-Ⅱ,与M催化剂相比,烯烃降低幅度相当时,芳烃增加1.5个百分点,研究法辛烷值提高0.8个单位。  相似文献   
47.
再生聚酯纤维可以实现废旧纺织品的循环利用,但由于缺乏生态安全性评价标准体系,其应用和发展受到限制。以挥发性有机物(VOCs)为例,综述了VOCs的测试方法和标准;阐述了再生聚酯纤维的VOCs形成机理、释放机制及其控制技术;分析了聚酯降解、染料、助剂、含杂组分和生产工艺等因素对于VOCs的影响规律。原生聚酯纤维的VOCs组分主要是乙醛,主要来源于聚酯的热降解和油剂的携带,苯系物的含量较少,基本满足生态纺织品的限值标准要求;再生聚酯纤维中的VOCs含量不能达到生态纺织品的限值标准,其VOCs的组分中,苯系物主要来自染料等芳香类助剂的热降解,醛酮类主要来自聚酯自身和油剂的热降解;研究再生聚酯纤维中的VOCs形成机理、释放机制及其控制技术,建立再生聚酯纤维VOCs含量的检测方法和标准等,对降低再生聚酯纤维中的VOCs含量,提高其生态安全性,实现废旧纺织品资源的有效利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索炎性疾病患者的乳酸林格氏液(Ringer's lactate,RL)液体动力学特征以及炎性生物标记物是否可以作为协变量影响RL分布和排泄。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40例美国麻醉医师分级(ASA)I-II级,腹腔镜下择期胆囊切除术(胆囊炎组,n=20)或者腹腔镜下急诊阑尾切除术(阑尾炎组,n=20)。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前开始输注RL,按15 mL/kg,35 min内输毕。采用酶联免疫(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测定血浆炎症(TNF-α,IL-10和CRP)或者内皮损伤生物标记物(syndecan-1,SDC-1);利用血红蛋白(Hb)稀释-时间曲线和尿量,使用Phoenix软件,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计算RL液体动力学参数和协变量的影响。结果:与胆囊炎组相比,阑尾炎组RL从组织间隙到血浆的转运速率常数(k21)显著降低(14×10-3min-1 versus 35×10-3min-1;P=0.012)。阑尾炎组C反应蛋白(CRP)升高[中位数38.1(1.8-143.6) μg/mL versus 1.3(0.1-159.0) μg/mL;P<0.001];与清醒状态相比,麻醉期间(输液开始后30~45 min),液体从中央室中到外周室的转运速率常数(k12)显著增加(57×10-3min-1 versus 32×10-3min-1;P<0.01)。清除速率常数(k10)降低90%(0.6×10-3min-1 versus 5.3×10-3min-1;P<0.001)。无论在清醒状态还是麻醉状态下低血压均能降低液体清除;炎症或者内膜损伤的生物标记物不能作为显著影响RL液体动力学参数的协变量。结论:阑尾炎或者胆囊炎患者术前输入液体后“炎症反应的生物标记物”不是RL的液体动力学的协变量,但是两组患者中,全身麻醉期间输入液体的清除率下降。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提高Co-WC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的吸收性能。方法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制备的Co-WC涂层上涂覆Co3O4-CoAl2O4薄膜。在大气环境下,对样品进行梯度温度热处理,通过XRD表征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涂层的组成成分;利用FE-SEM和表面粗糙度仪观察涂层表面微观结构和测量涂层表面粗糙度;通过天平称量涂层质量变化来评价Co3O4-CoAl2O4涂层在不同温度下的服役性能;借助EDS分析Co3O4-CoAl2O4涂层的元素分布情况;使用UV-Vis-NIR分光光度计测试涂层的吸收性能。结果 经过Co3O4-CoAl2O4薄膜改善后,Co-WC涂层的吸收性能提高。其中在650 ℃热处理温度下,Co3O4-CoAl2O4涂层的吸收率最佳,α=0.901,表面为典型的尖晶石结构,晶粒尺寸细小,表面粗糙度为3.519 μm。650 ℃热处理温度下,Co3O4-CoAl2O4涂层在40 h抗超声震荡实验和20次抗热震实验中,相比其他热处理温度下的样品,质量变化最小,分别为14.9 mg和0.5 mg,且涂层的吸收率维持在0.89左右。结论 Co3O4-CoAl2O4薄膜通过选取合适的热处理温度,可以在改善Co-WC涂层表面状态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提高吸收性能。  相似文献   
50.
模拟混凝土配置时的高温碱性环境,将建筑增强用聚丙烯腈(PAN)纤维浸泡在(80±2)℃、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碱老化,浸泡时间6 h,研究了碱老化前后纤维的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变化以及纤维的耐碱性,并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增强纤维和聚丙烯(PP)增强纤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碱老化6 h后,建筑增强用PAN纤维在3 348 cm-1和1 570 cm-1出现羧酸盐特征基团的新吸收峰,表面沟槽有所加深,结晶度和晶区取向度分别下降4.4%和1.7%,拉伸强度和初始模量分别为996 MPa和14.9 GPa,分别下降21.6%和13.4%,极限拉力保持率为91.0%;碱老化6 h后,PET增强纤维和PP增强纤维的极限拉力保持率分别为77.0%和99.6%;建筑增强用PAN纤维的耐碱性介于PP增强纤维和PET增强纤维之间,但其在碱性环境中保持突出的模量优势,可以更好地提高混凝土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