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4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本研究以大豆浓缩磷脂为原料,从生产中将卵磷脂(PC)副产物磷脂酰乙醇胺(PE)进行纯化,并在超临界CO2条件下进行氢化,后与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酰氯培化,得到稳定性高的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氢化大豆磷脂酰乙醇胺(MPEG2000-HSPE)。采用95%的乙醇,在料液比为1:3,温度为-13 ℃的条件下去除副产物中的残余PC,再用90%的石油醚,在料液比为1:4,温度为30 ℃的条件下进行萃取,去除肌醇等其他磷脂,使PE纯度达到91.28%,得率为86.83%。在总压力为11 MPa(CO2分压7 MPa、氢气分压4 MPa),pd/c催化剂用量为4%,氢化温度为60 ℃,氢化时间为120 min,搅拌速度为300 r/min时,碘值和反式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当氢化磷脂酰乙醇胺(HSPE)与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酰氯比例为3.5:1,三乙胺添加量为3 mL时,反应温度50 ℃,反应时间4 h,产物转化率为84.63%。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发现原料中的-NH2消失,产物中出现-NH基团,产物吸光度为0.631、碘值为23.27 gI2/100g、水-正己烷两相分开10 ml时间为392 s,所得产品分散性好、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12.
自六十年代初第一台激光器问世以来,随着各类激光器的研制与发展,激光化学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正在向实用化纵深发展。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大量探索研究表明:激光化学最有效地应用于:制备特种超微粒粉末材料(UFP—Ultrafine particles)、新型材料及高效催化荆、新型半导体材料及超导材料、新型结构材料及功能材料,分离各种同位素及超高纯物质,引发或加速各类化学反应,检测和诊断各类特定分子、原子、基团及化学键,研究化学动力学、动态学等领域。总之,激光化学的发展,无论在应用上和理论上都具有深远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为核燃料后处理1AW废水综合处理流程的一部份。为了分离和提取废液中的~(241)Am,~(242)Cm,~(147)Pm,~(90)Sr,~(137)Cs等放射性核素,以甲酸脱硝的办法,使废液的酸度从3.5M HNO_3降至pH~2,此时大部份的锆、铌和铁成为沉淀而被除去,而媚、锔、钷、锶、铯等皆留于清液中,此清液即可直接用HDEHP萃取来分离这些元素。本文研究了甲酸脱硝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4.
以平均粒径2.2μm、纯度99.99%的硅粉为原料,采用纯度99.993%的高纯氮气作为反应气体,在1350和1400℃下进行了氮化时间为10~30 min的氮化实验,得出了不同温度下硅粉转化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将硅氮反应看成非催化气固反应,建立了硅颗粒氮化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拟合,得出两个模型参数:硅氮反应速率常数和氮气在产物层中的扩散系数.假定反应速率常数和扩散系数均满足阿伦尼乌斯公式,求得化学反应激活能和指前因子分别为2.71×104J·mol-1和3.07×10-5m·s-1,扩散激活能和指前因子分别为1.06×105J·mol-1和1.12×10-9m2·s-1.利用本文得出的氮化动力学模型对各温度下不同粒径硅粉的转化曲线进行了预测,预测曲线与文献中的实验数据在趋势上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以平均粒径为2.8 μm的硅粉为原料,添加氮化硅粉作为稀释剂,对常压氮气下直接氮化制各Si3N4粉的工艺进行了研究,氮化温度范围为1623~1823 K,氮化时间范围为0~20 min.借助XRD、SEM等检测方法,分析了氮化温度和氮化时间等因素对氮化过程的影响.基于不同氮化温度下硅的转化率与氮化时间的关系,利用粒径不变的缩芯模型,建立了一种简化的硅氮反应模型,该模型显示出硅的转化率随时间呈渐近线指数趋势.并利用该模型计算得出了硅粉常压直接氮化合成氮化硅粉的一些反应动力学参数:Arrhenius公式中指前因子为5.56×1012cm/s;活化能为534 kJ/mol;有效扩散系数为6.2×10-8cm2/s;以及反应速率常数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6.
豆豉纤溶酶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豆豉纤溶酶是从我国豆豉中分离得到的一种蛋白酶,具有良好的溶解血栓作用.文章综述了豆豉纤溶酶产生菌的菌种特性,酶的理化性质、发酵工艺、分离纯化、酶活测定、分子生物学及溶栓实验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应用和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纳米氧化铁粒子对乙苯脱氢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在乙苯脱氢铁系催化剂中加入nmFe2O3粒子后对其活性的影响,并对nmFe2O3:μmFe2O3(m)=1的催化剂进行了积分床评价。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与普通催化剂和进口催化剂G84-C比较,这种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18.
正在兴起的应用激光化学,将为能源、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同位素、新型材料等开发新的技术潜力,开拓新的发展前景,本文就此提出几点看法,以供研讨。  相似文献   
19.
激光气相法研制硅系超微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150W连续CO_2激光器为光源,以SiH_4气体为主原料,合成了超微Si、Si_3N_4、SiC粉末。研究了反应条件对超微粉性能的影响,并探索用廉价的原料代替SiH_4的可能性。该研究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食用植物油中掺混棕榈油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为植物油掺假提供检测依据。方法植物油样品先经过皂化和甲酯化处理,然后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植物油中的各种脂肪酸组成进行检测。以月桂酸为特征指标,直接定性,应用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配比实验验证和检测数据分析表明,该方法月桂酸检出限为0.01%,植物油中棕榈油的定量限为5%~100%,最低可以分辨出添加了5%棕榈油的食用植物油样品。结论此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精确度高,是一种分析迅速、经济实用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