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8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L-乳酸脱氢酶生产菌的选育及产酶条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泡菜汁中筛得一株胞内L 乳酸脱氢酶(L LDH)活性较高的植物乳杆菌RS2 2,采用亚硝基胍和超声波同时作用进行诱变,使其比活力由3.48U/mg提高到7.49U/mg,并对突变株的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2.
综述了超声波作用于生物发酵过程的基本原理 ,并详细讨论了超声波在遗传育种、改善发酵工艺及发酵产物的提取与分离、发酵产物浓度的在线检测等方面的主要应用 .一定强度的超声波作用于发酵过程可缩短发酵时间 ,改善生物反应条件 ,提高生物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  相似文献   
23.
张玲  杨海麟  孙燕  霍惠芝  王武 《食品科学》2009,30(9):225-229
微生物来源的胆固醇氧化酶在医疗诊断、食品加工、生化制药、抗虫基因工程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就胆固醇氧化酶的种类、酶学性质、结构、功能、应用及近年来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4.
为确定一种高效、稳定的选育高产DHA裂殖壶菌菌株的方法,将出发菌株Schizochytrium sp.31进行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复合诱变,并将复合诱变方法与2种单因子诱变方法进行诱变效率、诱变后高产株发酵特性及遗传稳定性比较。结果显示,该复合诱变正突变率达到32.2%,远高于2种单因子诱变方法;复合诱变选育得到高产DHA裂殖壶菌菌株,其DHA生产能力和DHA含量分别达到7.2g/L和43.2%,比出发菌株分别高35.6%和19.2%;经过5代培养,其发酵指标稳定,遗传稳定性优于单因子诱变获得的菌株。该复合诱变方法是选育高产DHA裂殖壶菌菌株的有效手段,也为其它产多不饱和脂肪酸菌株的选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5.
生物浸出工艺工业化进展(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浸出作为一项最大限度地利用矿藏资源的绿色冶金技术,近年来其工业化应用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详细介绍了生物槽浸(Tank Bioleaching)和生物堆浸(Heap Bioleaching)两大类生物浸出工艺的工业化应用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6.
本研究以大孔硅胶为材料,对其进行环氧基和氨基两步活化,然后利用碳化二亚胺(EDC)将氨基化硅胶与Pancreas porcine脂肪酶(PPL)进行共价固定化。通过优化固定化条件,在EDC与蛋白摩尔比为50:1;载体与粗酶质量比为10:1,固定化pH为6.0, 固定化时间为8 h的条件下获得最大固定化酶酶活为86.67 U/g,远远高于未修饰硅胶物理吸附固定PPL所得固定化酶酶活(33.33 U/g)。此外,本文还利用扫描电镜(SEM)和傅立叶变换光谱仪(FT-IR)对固定化前后硅胶进行了结构表征,固定化后硅胶表面出现明显的丝状蛋白,且固定化酶在1543 cm-1处出现酰胺Ⅱ带,说明PPL成功共价固定于氨基化硅胶上。通过对所得固定化酶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固定化酶最适反应pH向碱偏移一个单位,最适反应温度提高了5 ℃,热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7.
超声波处理对红曲色素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低强度的超声波 ,选取作用时间为变化参数 ,对红曲细胞进行处理 ,其频率为 2 0kHz ,功率为 2 0 0W .结果表明 ,每间隔 8h照射 2min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28.
高浓度醋液态发酵是实现食醋集约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同时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随着乙醇和乙酸浓度的提高,乙酸菌的生长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研究表明,二级种质量、营养、通风和发酵终点的控制是影响生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9.
利用荧光光谱、圆二色性光谱及凝胶电泳等方法,研究液态胆固醇氧化酶失活机理。根据失活机理,选择添加两种不同保护剂提高酶稳定性,研究提高酶稳定性的机理。37℃下,添加15%甘油的液态酶稳定性较佳,45 h后酶活保留率提高58%,核黄素对酶基本无保护作用。经研究分析,甘油主要通过有效抑制分子间聚集,维持二级结构,增强酶稳定性;核黄素不能抑制酶自身聚集,对酶保护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30.
实验室条件下,考察了发酵过程中不同盐度对小球藻细胞生长、蛋白及油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时间为144h,小球藻在无NaCl培养基中生长最佳,其细胞干重、光合色素含量、比生长速率和最大生产强度分别为0.750g· L-1、39.50mg· g-1、0.225d-1和0.125g·L-1·d-1,且氮磷利用率高分别为96.4%及93.5%,其消耗效率分别为9.10、0.71mg·L--1d-1,藻蛋白含量也最高为55.0%(W),其生产效率为68.40mg· L-1· d-1;而藻细胞培养在2.5% NaCl浓度下,在96h脯氨酸含量达最高为2.25%(W),最高与最低值之比超过20.0;小球藻培养在含2.5% NaC1培养基中,在144h油脂含量最高达15.5%(W),其生产效率为16.10mg·L-1·d-1.NaCl浓度不仅影响小球藻细胞对氮磷等营养的吸收,而且对生物量、蛋白质、脯氨酸及油脂等细胞组分的生物合成具有明显影响.藉此,提出了通过改变盐浓度,达到调控小球藻胞内生理代谢组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