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6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研究花蟹肉酶解物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的理化性质和功能属性,用花蟹肉酶解物(P)分别与木糖(X)、葡萄糖(G)、乳糖(L)和果糖(F)进行模式美拉德反应,并测定MRPs的褐变程度和pH值变化,同时通过对MRPs进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能力、O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e2+螯合能力的测定,评价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各MRPs的褐变程度增加,pH值下降,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能力和OH自由基清除能力逐渐增加,但各MRPs的Fe2+螯合能力下降。还原糖种类不同,MRPs的抗氧化性不同,各MRPs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能力和OH自由基清除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木糖-花蟹肉酶解物(X-P)、果糖-花蟹肉酶解物(F-P)、葡萄糖-花蟹肉酶解物(G-P)、乳糖-花蟹肉酶解物(L-P)。  相似文献   
32.
为分析电子束辐照对蟹肉嗅感的影响及利用电子束辐照技术消减蟹肉过敏性提供依据。研究1、3、5、7、9?kGy电子束辐照对细点圆趾蟹蟹肉感官、挥发性风味及相对气味活度值的影响。结果发现,辐照后蟹肉嗅感有一定变化,感官评分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有所降低;电子鼻分析结果显示,1、3、5?kGy组蟹肉的嗅感变化不显著,7、9?kGy组蟹肉的嗅感变化显著;经1、3、5、7、9?kGy剂量辐照,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鉴定到的蟹肉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种数由对照组的55?种分别增至60、57、62、60?种和58?种,但辐照对蟹肉中起关键和有修饰作用的气味物质的种类基本没有影响。总之,经5?kGy及以下剂量辐照,蟹肉能较好地保持其原有嗅感,7?kGy和9?kGy辐照会导致轻微异味的产生。  相似文献   
33.
香豆素对鱼鳞明胶可食性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天然的可食性包装材料,以罗非鱼鱼鳞明胶为原料制备可食性膜,将不同添加量(0、0.03、0.06、0.09、0.12、0.15?g/100?mL)香豆素添加到鱼鳞明胶膜中,研究其对鱼鳞明胶膜物理性质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豆素的加入对明胶膜的厚度和含水量无显著影响,但明显降低明胶膜的水蒸气透过率(water vapor permeability,WVP),且香豆素添加量为0.09?g/100?mL时WVP最小。随着香豆素添加量的增加,明胶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添加量为0.09?g/100?mL时达到最大值。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表明香豆素与明胶膜有较好的相容性,且明显提高明胶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表明香豆素与明胶发生交联作用,在香豆素添加量0~0.09?g/100?mL范围内,随着添加量的增加,二者作用增强,明胶膜表面更均一紧致;继续增加香豆素添加量,复合明胶膜性能和结构发生劣变。添加香豆素能有效降低明胶膜的紫外和可见光透光度。结果表明:0.09?g/100?mL添加量的香豆素更有利于开发阻湿性能好、机械性能高和表面均一的包装材料,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4.
对新鲜海鳗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脂肪酸组成、游离氨基酸、ATP(腺苷三磷酸)及其关联物、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测定,以分析海鳗的营养及风味特性。结果表明:海鳗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65.41%,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占23.63%,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EPA(二十碳五烯酸)含量较高;甘氨酸、赖氨酸和丙氨酸为主要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41、1.50g/kg 和0.89g/kg;IMP(肌苷酸)对海鳗的鲜味有很大贡献,在新鲜海鳗肉中的含量高达7.15μmol/g;海鳗肌肉挥发性风味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是烷烃类化合物,对鳗肉嗅感起作用的主要是醛类、酮类和含硫化合物。  相似文献   
35.
果蔬制品的变化及其防止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果蔬制品在加工贮存中变色的原因,综述了生产中常见的原料选择、热处理、添加化学试剂、驱除氧气等护色措施。  相似文献   
36.
为改善秘鲁鱿鱼鱼糜凝胶品质,分析紫菜粉添加量对鱿鱼鱼糜凝胶感官评分、色泽、凝胶强度、持水性、微观结构及其肌原纤维蛋白组成和二级结构的影响,探究紫菜粉改善鱿鱼鱼糜凝胶品质的机理.结果表明:紫菜粉对鱿鱼鱼糜凝胶白度影响显著,添加后鱿鱼鱼糜凝胶色泽偏黄绿色;随着紫菜粉添加量的增加,鱿鱼鱼糜凝胶强度和持水性显著增加,并在添加量...  相似文献   
37.
羧甲基壳聚糖抗菌性及其保鲜鲫鱼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为实验菌种,研究了羧甲基壳聚糖的抗菌性能,同时将其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对鲫鱼进行保鲜研究。结果表明:羧甲基壳聚糖对上述3种常见的食品腐败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最小抑制浓度为0.1%,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最小抑制浓度均为0.2%;0.5%羧甲基壳聚糖溶液对鲫鱼有一定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38.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海鳗的湿腌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优化鳗鱼肉湿腌工艺条件,为鳗鲞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腌制后鱼肉盐溶性蛋白含量、氯化钠含量、盐卤中蛋白质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不同腌制条件(时间、温度、盐度)对鳗鱼肉品质的影响,并建立感官评定结果与测定指标间的数学模型,以优化湿腌工艺条件。结果表明:1)鱼肉氯化钠含量及盐卤中蛋白质含量与腌制时间、温度和盐水浓度呈正相关;腌制时间、温度对鱼肉盐溶性蛋白含量有一定影响。2)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建立感官评定与腌制条件的数学模型,曲面回归方程拟合性好。对感官评定结果的影响:盐水浓度极显著,腌制时间较显著,而腌制温度不显著。3)通过响应面交互作用分析与优化,最佳腌制条件:腌制时间0.91h、温度9℃、盐度13.50%,所得鳗鲞的感官评分值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相符。结论:腌制时盐水浓度对鳗鲞感官评定结果的影响极显著,鳗鱼肉湿腌的最适盐度为13.50%。  相似文献   
39.
电子束辐照对泥蚶肉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电子束辐照对泥蚶肉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方法:以泥蚶为原料,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后泥蚶肉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1)经1~9kGy剂量辐照,泥蚶肉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种类由46种分别增至55、57、52、58和66种;各剂量组羰基化合物含量最高,是泥蚶肉的主体风味成分;酮类赋予泥蚶肉甜花香,醛类则赋予泥蚶肉的脂香及瓜果香味。7kGy组泥蚶肉的异味可能与其高含量的挥发性羰基化合物有关。2)3kGy、5kGy组泥蚶肉的挥发性醇类相对含量增加,其中烯醇类化合物可赋予肉品柔和的香味。辐照后部分烯烃含量降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泥蚶肉的腥味。3)辐照后杂环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有所增加,其中呋喃类物质赋予泥蚶多种果香味,而吡啶、噻唑等贡献泥蚶炸肉、坚果等风味。5kGy组泥蚶肉中芳香族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其中苯甲醛具杏仁香,可改善泥蚶固有风味。结论:3~5kGy辐照剂量对泥蚶肉原有风味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风味。  相似文献   
40.
胰蛋白酶对蚌肉蛋白水解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胰蛋白酶对取珠后的褶纹冠蚌肉进行水解,通过正交实验L16(45)法确定了酶解条件。结果表明,酶解的最适条件为温度45℃,pH4.0,时间7h,加酶量2.2%,在该条件下蚌肉蛋白的水解度可达43.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