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工业技术   24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基于不同加工工艺的微小型结构件边缘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不同加工工艺微小型结构件的不同边缘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工艺匹配思想的微小型结构件边缘识别算法.该算法通过计算有效平均梯度,提取不同加工工艺微小型结构件的边缘过渡区,建立边缘过渡区的多项式回归模型,求导确定边缘点精确位置.通过对4种常用微细加工工艺建模分析可以看出,加工工艺对微小型结构件边缘区域影响较大,边缘精确识别时应加入工艺匹配的思想.该算法考虑了实际加工工艺的影响,算法上加入统计学方法,通过建立过渡区数学模型,使边缘检测结果达到亚像素级.  相似文献   
102.
以乙酸铜为铜源,L-抗坏血酸为还原剂,采用简单的液相反应制备不同形貌的Cu2O微晶,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温度、反应物浓度、表面活性剂种类等条件对Cu2O微晶粒径及形貌的影响,初步探讨了Cu2O微晶的生长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改变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可以选择性地制备出不同形貌的Cu2O微晶。以PVP为表面活性剂时制备的是直径约为1μm的Cu2O微球,以PEG为表面活性剂时制备的是边长约为700 nm的Cu2O立方体。  相似文献   
103.
以氯化铜作为铜源,六次甲基四胺(HMT)作还原剂和碳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作表面活性剂,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维Cu@C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并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Cu@C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为立方相铜晶体,无杂质出现。长度在几微米到十几微米,直径大约200~400 nm。产物由铜、碳2种元素构成;从透射电镜照片可以清楚的看出明暗对比,表明产物的核壳结构。在反应过程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起到了形状控制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4.
根据喀吗哆-1机器人的实际运行情况,利用三维实体建模软件Pro/E建立机器人实体模型;基于动态仿真分析软件ADAMS对喀吗哆机器入基本的运动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分析了各种关键参数对机器人运动性能的影响,给出了仿真结果,为喀吗哆-2机器人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持,并论证了喀吗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5.
用XRD、DSC-TG、TEM等方法,探讨了ZnO复合量对TiO2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适量的ZnO可减小TiO2颗粒的大小,提高TiO2由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转变的温度。在所研究的ZnO/TiO2体系中,ZnO的最佳复合量为30%(mol%)。  相似文献   
106.
纳米氧化锌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纳米氧化锌作为一种功能材料,有着许多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价值。对纳米氧化锌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制备技术(固相法、液相法和气相法)及其应用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评述,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对纳米氧化锌的形成机理及微观结构进行探讨,寻求行之有效的制备高纯、均匀纳米氧化锌的方法,以及制备各种性能的氧化锌粉体。  相似文献   
107.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对称水平底钢岔管,并研究了相应的设计理论和方法。该岔管在保持传统钢岔管优点的基础上,保证各管节的管底在同一高程,使其在高压管道检修时可以自流排水,不需要采用水泵抽水或在钢岔管上留孔并接专用排水系统,可大大缩短排水时间,增加检修的有效工时。结合某工程实例,通过有限元方法与月牙肋钢岔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型水平底钢岔管体形匀称,加工简单,水力特性良好,受力合理,采用地下埋管布置时开挖断面较小,经济性好,可以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8.
纳米TiO_2在不饱和聚酯中的分散性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机械搅拌和三辊研磨机对纳米二氧化钛和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混合物进行共混处理,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纳米TiO2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复合材料(TiO2/UPR);并对纳米TiO2在基体中的分散性及混合物的黏度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研磨处理比机械搅拌处理的TiO2/UPR复合材料分散更均匀,粒径更小。纯树脂和TiO2/UPR混合物的黏度均随混合处理时间的增加有升高的趋势,在交联以前,TiO2/UPR混合物的黏度比纯树脂的黏度显著提高,但纯树脂在研磨处理2 h后产生严重交联,黏度急剧升高。添加纳米TiO2提高了TiO2/UPR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纯树脂相比,添加纳米TiO2质量分数3.0%时,TiO2/UPR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了63%,弯曲强度提高了17%;添加纳米TiO2质量分数1.0%时,冲击强度提高了6.1%。  相似文献   
109.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强度补偿型二维光纤位移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的测量探头由3根呈正三角形分布、型号相同的光纤组成,其中两根光纤用于测量探头位置,另外一根光纤提供功率补偿。利用这种传感器,不仅可以测得探头正三角形中心相对于照明光纤中心的位移,还可以进一步给出二维坐标(x,y)。除此而外,这种传感器还可以消除光源功率波动对测量的影响,提高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10.
模拟了海底管线的腐蚀情况,并利用极化曲线及电化学阻抗技术,研究了试验六个月情况下试片的腐蚀规律。结果表明,试样在开放的海水介质中靠近裂缝处腐蚀速率较快,远离裂缝处腐蚀速率相对较慢。而在模拟海底的试验环境下,管线腐蚀规律与开放海水中测量的结果相反,即靠近裂缝处腐蚀相对较慢,,远离裂缝处腐蚀相对较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