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3篇
  免费   524篇
  国内免费   212篇
工业技术   6019篇
  2024年   136篇
  2023年   458篇
  2022年   383篇
  2021年   336篇
  2020年   326篇
  2019年   430篇
  2018年   389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257篇
  2014年   470篇
  2013年   322篇
  2012年   282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安全防护是网络安全领域的关键问题之一。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是一种实现安全防护的新兴技术,其核心思想是提取并理解态势信息,预测安全趋势,全面把握网络安全状态,及时制定决策,将被动检测转换为主动防御,提高网络的安全防护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恢复网络系统弹性。对态势感知技术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3个阶段,分别梳理了这3个阶段的研究成果,归纳了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及其实现的功能,总结了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2.
文中设计了一种层叠结构的双极化微带天线,两个极化端口采用不同的电磁耦合馈电方式,激励起两个正交的辐射场模式,提高了极化端口之间的隔离度。设计的天线由三层介质极板组成,两个极化端口的馈电层分别位于不同的介质层上,端口1采用缝隙耦合馈电,端口2采用振子临近耦合馈电,两个极化端口均从地板底部输出,适合于阵列应用。设计了一种工作于X波段的双极化方形微带贴片,在馈电结构上进行了匹配设计,实现两个极化端口的匹配和隔离。采用全波电磁仿真技术进行了结构设计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在工作频率为9.85 GHz和10.15 GHz的频率范围内,该天线的两个极化端口的电压驻波比均小于2,极化端口的隔离度大于26 dB;在中心频点10 GHz处的增益分别约为5.79 dBi和5.17 dBi,带内增益平稳;虽然两个极化端口互异,但是在E面和H面上,两个极化端口表现出相接近的方向图,主瓣宽度均在80°左右,在主辐射方向上的交叉极化电平低于-25 dB。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双极化微带天线具有高隔离度和较为对称的辐射方向图性能,适合于在双极化阵列天线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3.
为了降低直调电/光转换组件的功耗,以对组件的散热分析结论为基础,提出一种降低直调电/光转换组件功耗的封装方法,即对组件变形敏感的区域采用传统的柯伐合金材料,对半导体制冷器(TEC)底部要求快速散热的区域则采用热导率较高的金刚石铜材料。仿真与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降低TEC热端面与组件底面之间的温差、TEC的冷热两端面温差、TEC的电流和TEC自身产生的功耗;在工作温度为70℃时,电/光转换组件的单通道功耗从传统封装方式的2.875 W降低到1.25 W,功耗降低了56.5%。  相似文献   
104.
基于语义分割的图像掩膜方法常用来解决静态场景三维重建任务中运动物体的干扰问题,然而利用掩膜成功剔除运动物体的同时会产生少量无效特征点.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在特征点维度的运动目标剔除方法,利用卷积神经网络获取运动目标信息,并构建特征点过滤模块,使用运动目标信息过滤更新特征点列表,实现运动目标的完全剔除.通过采用地面图像和航拍图像两种数据集以及DeepLabV3、YOLOv4两种图像处理算法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特征点维度的三维重建运动目标剔除方法可以完全剔除运动目标,不产生额外的无效特征点,且相较于图像掩膜方法平均缩短13.36%的点云生成时间,减小9.93%的重投影误差.  相似文献   
105.
针对频谱图对于音乐特征挖掘较弱、深度学习分类模型复杂且训练时间长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频谱增强和卷积宽度学习(CNNBLS)的音乐流派分类模型.该模型首先通过SpecAugment中随机屏蔽部分频率信道的方法增强梅尔频谱图,再将切割后的梅尔频谱图作为CNNBLS的输入,同时将指数线性单元函数(ELU)融合进CNNBLS的卷积层,以增强其分类精度.相较于其他机器学习网络框架, CNNBLS能用少量的训练时间获得较高的分类精度.此外, CNNBLS可以对增量数据进行快速学习.实验结果表明:无增量模型CNNBLS在训练400首音乐数据可获得90.06%的分类准确率,增量模型Incremental-CNNBLS在增加400首训练数据后可达91.53%的分类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6.
为了评估公共支路阻抗耦合效应对碳化硅MOSFET器件并联动静态电流分配的影响,改善并联器件间电流分配的一致性,首先建立包含关键寄生电阻和寄生电感的等效电路模型,分析公共支路阻抗耦合对并联器件动态和静态电流分配的影响。然后,针对不同应用工况下并联器件个数不同的问题,提出n个器件并联支路阻抗补偿的方法。通过对并联器件的漏极测和源极侧阻抗进行补偿,可以消除公共支路阻抗耦合效应对并联器件动静态电流分配的影响。最后,搭建支路阻抗补偿前和补偿后的仿真电路和实验平台。结果表明,通过对并联器件支路阻抗进行补偿,可提升并联器件动静态电流分配的一致性,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7.
为有效抑制印度国家卫星通信C频段和X卫星频段对超宽带通信系统的干扰,提出了一种新型双陷波超宽带滤波器。该滤波器采用阶梯T型多模谐振器(multimode resonator, MMR)与缺陷地结构(defected ground structure, DGS)的交趾耦合,实现超宽带特性。采用非对称耦合线及在MMR两侧耦合分裂环谐振器的方法,分别在6.67~7.06 GHz, 7.47~7.57 GHz两个频段内产生陷波。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该滤波器的通带范围为3.03~11.50 GHz, 3 dB带宽达到123%,插入损耗仅有0.87 dB,两处陷波中心频率分别在6.87 GHz和7.52 GHz,陷波深度均大于20 dB,且整体尺寸紧凑,仅有16 mm×8 mm大小。  相似文献   
108.
针对传统隧道火灾检测方法速度慢、误检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 YOLOv5s 的实时火焰检测算法,采用 K-means 重新计算锚框尺寸。 本文提出的 YOLOv5s-SRGAN 融合算法,在 1 326 幅隧道火焰图像中的召回率为 94%,是 YOLOv5s 的 1. 7 倍。 引入了 CBAM 注意力机制模块和梯度均衡机制,分别通过特征提取网络和损失函数提升模型的性能。 与原 YOLOv5s 相 比,火焰检测的平均正确率(IOU= 0. 5)提高了 44%,测试集平均检测速度为 32 FPS。 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火焰检测算法对小火 焰目标有了更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09.
电网公司已形成了输变配电设备资产运维检修标准成本体系,为适应成本监审、科学配置资源投入奠定了基础。由于配电网设备资产规模大,运维检修作业内容及频次繁琐,运维检修成本结构模糊,导致运维检修成本配置合理性仍存在不足,尚无法支撑成本精益管理。针对配电网运维检修成本配置问题,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熵权法的配电网设备资产运维检修成本优化配置模型。基于配电网运维检修成本关键影响因素,建立了成本优化配置评价指标体系;兼顾成本投入合理性和有效性,采用熵权法对优化配置评价指标赋权重,构建区域配电网设备资产运维检修成本优化配置模型,合理有效分配各区域运维检修成本;以某省14家地市单位为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及实用性。该模型能够较为合理地对配电网运维检修成本分配进行优化,并对比发现现有分配比例存在的问题,对配电网实际运维检修成本策略的制定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0.
风机采用最大功率追踪控制时无功率备用量,当系统供需发生变化时,易对系统稳定性造成较大影响。提出了一种风场变利用率的有功功率分配策略,在满足系统调度命令的同时,减少风能的损失,提高风能利用率。考虑到风场的尾流效应,所提方案通过改变每台风力机的利用率来控制风机的有功功率输出。其中,每台风力机的利用率根据其自身转速而自适应调整。当风机转速较高时,风力机的利用率则较高。当风机转速较低时,则降低风力机的利用率,这样风电场可存储更多的旋转动能,可在系统需要时释放回系统。通过在基于双馈风机的风电场中对所提变利用率策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满足调度需求的同时,所提控制策略比传统的等利用率方案更加节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