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水果纸是新鲜水果经过打浆、熬煮和干燥后制成的脱水干果纸状薄片小吃。干燥是最古老的食品保存方法之一,可去除水果中的水分,延迟其贮藏期限供全年食用。最常见的干燥方式包括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冷冻干燥及联合干燥技术。干燥过程的能源效率和水果纸的品质是水果干燥中需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归纳了可用于水果纸干燥的热风干燥、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微波干燥、红外辐射干燥和折射窗干燥的研究现状以及水果纸的预处理方法和干燥工艺对其形态、质构、营养成分的影响,旨在提高水果纸的干燥效率,最大限度地保留水果的活性成分,为今后食品行业中进一步研究水果纸的干燥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鲐鱼肉酶解物对带鱼鱼糜蛋白冷冻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鲐鱼肉酶解物对带鱼鱼糜冻藏过程中蛋白质冷冻变性的影响。方法:利用风味蛋白酶酶解鲐鱼肉,以鱼糜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Ca2+-ATPase活性、活性巯基含量及鱼糜保水性为指标,评价不同水解度酶解物(分别记为F1、F2、F3、F4和F5)的抗蛋白冷冻变性效果。结果:酶解物中含量最多的是含氮物,占82.92%84.96%,主要是非蛋白氮,包括多肽类和氨基酸,其次是灰分,占8.24%8.88%;各酶解物有显著的抗蛋白冷冻变性效果,其中酶解物F5效果最佳。结论:随着水解度的增加,酶解物抗蛋白冷冻变性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83.
本文研究了糟醉带鱼制作过程中营养成分和呈味物质的变化。带鱼糟醉过程中的高盐、低pH值和堆压作用,导致带鱼块脱水干瘪。糟醉过程中带鱼块的水分、蛋白和油脂逐渐渗入酒糟中,酒糟中的碳水化合物也渗入带鱼块中;带鱼块的渗出物质量小于渗入物,导致带鱼块质量下降。带鱼块在腌制和糟醉过程中核苷酸及其类似物迅速降解,游离氨基酸和肽的含量随着糟醉进程逐渐升高,特别是Asp,Glu,Leu,Ile和Lys 5种呈味氨基酸含量显著性升高。随着糟制的进行,有机酸含量迅速升高,使带鱼块和酒糟pH值降低。带鱼块中碳水化合物、游离氨基酸、肽和有机酸等水溶性呈味物含量的升高,是糟醉带鱼特有的甜、酸和鲜味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4.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草鱼的干腌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化了草鱼干腌工艺条件,为腊鱼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腌制后鱼肉盐溶性蛋白含量、氯化钠含量、盐卤蛋白质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不同腌制条件(时间、温度、加盐量)对终产品-腊鱼品质的影响,并建立感官评定结果与测定指标的数学模型,以优化干腌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鱼肉中氯化钠的含量及盐卤中蛋白质含量与腌制时间、温度和加盐量呈正相关;腌制时间、温度对鱼肉盐溶性蛋白含量有一定影响.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建立感官评定与腌制条件的数学模型,曲面回归方程拟合性好.对感官评定结果的影响:加盐量>腌制温度>腌制时间.其中,腌制时间和腌制温度对腊鱼感官评定结果的影响显著.通过响应面交互作用分析与优化,最佳腌制条件:腌制温度为9.3℃,腌制时间6d,加盐量11.70%,所得腊鱼的感官评分值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85.
86.
食品安全与其原料息息相关,为给政府监管提供依据,同时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转基因作物是目前食品安全的热点之一.本研究从大豆、玉米和番茄中提取到高质量的DNA,在分别对大豆内标准基因Lectin、玉米内标基因IVR和番茄内标基因PG进行扩增的基础上,设计相应的特异性引物,建立了稳定的定性PCR反应体系,对CaMV35S启动子基因进行了扩增,结果表明,浙江省市场上大豆转基因阳性机率占57%,玉米和番茄转基因阳性机率各占43%.  相似文献   
87.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芦笋粉和芦笋汁中L-茶氨酸和γ-氨基丁酸。样品用水溶解稀释和过膜后,经亲水色谱柱分离,以电喷雾离子源在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L-茶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检出限均为3.0 mg/kg,定量限为10 mg/kg,添加回收率分别在93.6%~104.3%和92.1%~106.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在5.3%和4.6%以内。该方法前处理简便、分析时间短、灵敏度高、定性定量准确,适用于芦笋保健食品中L-茶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88.
为改善鱼鳞明胶膜的性能,测定添加明胶质量的0%、25%、50%、75%、100%桔子精油的可食膜的厚度、机械性能、水溶性、水蒸汽透过率、色泽、透明度和透光率、热性能、红外光谱和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随着精油浓度的增加,鱼鳞明胶膜的厚度、断裂伸长率增加,拉伸强度、透光率、水溶性降低,水蒸汽透过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表明,鱼鳞明胶分子与桔子精油的部分成分发生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明胶膜的热稳定性;桔子精油的添加还赋予了鱼鳞明胶膜抑菌作用。综合评价得出75%质量浓度的桔子精油添加量对鱼鳞明胶膜各项性能优化效果最好,本实验结果可为生产高性能的鱼鳞明胶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9.
以三尖杉种仁为原料,采用微波萃取技术对其油脂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尖杉种仁油脂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萃取溶剂为乙酸乙酯,料液比1∶25 g/m L,萃取时间20 min,萃取温度55℃;在此优化条件及微波功率为800 W时,三尖杉种仁油脂的提取率为58.28%。三尖杉种仁油脂的脂肪酸以棕榈酸(C16∶0,6.89%)、油酸(C18∶1n-9,48.23%)、亚油酸(C18∶2n-6,31.53%)和二十碳烯酸(C20∶1n-9,11.34%)为主,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高达90%以上,属于高油酸-亚油酸型油脂,这表明三尖杉种仁油脂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作为植物油料新品种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在关注食品质量安全的同时,食品的产地来源也成为其关注的焦点。综述水果及其制品产地溯源及确证的常用技术手段。重点分析矿质元素指纹和稳定同位素技术在产地鉴别研究中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