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8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大豆异黄酮分离特性及其检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大豆异黄酮在大豆加工过程中的变化和大豆异黄酮组分的分离检测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 ,并针对大豆异黄酮在大豆加工与分离中组分间的转化提出利用和控制的可能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防空导弹的垂直发射方式有取代倾斜发射的趋势。防空导弹的垂直发射技术是根据现代防空的要求,由随动、定角发射方式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发射技术,在国内、外引起了普遍的重视。这种发射技术将会大大提高防空导弹的作战性能,但是也会给武器系统带来限制和约束。本文将着重分析半主动寻的舰空导弹垂直发射的有关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3.
采用RAPD技术对产自四川绵阳、内江、雅安和重庆忠县的24尾野生黄鳝基因组DNA进行引物筛选,40条随机引物中有4条引物扩增出片段。选择在4个地区黄鳝个体间多态性较丰富的RAPD引物A10在绵阳黄鳝群体进行扩增分析。RAPD引物A10在6个绵阳黄鳝个体的扩增,产生比较清晰的条带并且呈现一定的多态性,绵阳黄鳝群体内的平均遗传相似率为0.8947,群体内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053,从一定程度反映出绵阳地区黄鳝较低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所筛选引物可为黄鳝分子标记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亲缘关系和种质的鉴定以及遗传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黑豆皮红色素是从黑豆中提取的花色素苷类色素,该色素为水溶性多酚类物质。它安全无毒同时还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化妆品、以及染色等领域,具有抗氧化、保护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论文对比研究了微波法、超声法以及索氏提取三种不同方法提取黑豆皮红色素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25.
张海容 《饰》2000,(1):40-41
1、着衣方式上的“中庸之道”二、三十年代的服饰是以融合为最主要特色的。女子剪发可以被视为古典与现代的融合,长袍马褂西装革履、旗袍开衫可以看作上与洋的融合。2、女子田发清代中后期一直到民国建国伊始,成年女子的发式一直都是暑。到了二十、三十年代,剪发之风日盛。据载,女子剪发的问题较早曾于1912年经人提倡、被人实行,但肇始虽早,为一定数量的国人所接受却晚一些,到二十年代尚且不成气候。二十年代剪发女子的数量开始增加,“女界剪发的人一天多似一天了”,曾有杂志介绍德国的电气剪发(《妇女杂志})1920年7卷3号),表…  相似文献   
26.
以牦牛脂肪为研究对象,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BARS)为氧化指标,研究了不同光照和温度对牦牛脂肪初期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牦牛脂肪初期氧化发生于0~25 d((15±1)℃);在氧化初期,光照度为20 lx、不透光材料包装下脂肪TBARS的变化明显较964 lx、半透光材料包装及1 550 lx、全透光材料包装下平缓,且有15 d左右的滞后期,脂肪TBARS受非避光比避光影响大;(4±1)℃TBARS的变化明显滞后于(15±1)℃,且滞后期为10 d,反映出较低温度能明显抑制过氧化物的生成速度,最终影响TBARS,推迟脂肪氧化;(9±1)℃TBARS变化介于(4±1)℃和(15±1)℃之间,反映出温度对脂肪氧化的改变是温和均匀的。  相似文献   
27.
沙棘叶对亚硝酸盐清除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沙棘叶提取液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研究了影响沙棘叶提取液清除亚硝酸盐的因素,并与抗坏血酸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沙棘叶对亚硝酸盐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28.
红茶、绿茶、乌龙茶活性成分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与方法:通过醇提得到各种茶多酚提取液,酒石酸亚铁法测定了多酚的含量;水提得到各种茶多糖提取液,用硫酸- 苯酚法测定其中多糖的含量。通过DPPH·法、水杨酸法及邻苯三酚法测定不同茶叶中多酚、多糖含量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的影响,对比研究八种茶叶的抗氧化能力。结果:不同茶叶中多糖的含量从2.19%增大到2.89% (半发酵乌龙茶>红茶>绿茶),抗氧化能力:红茶>绿茶>乌龙茶(DPPH·法);红茶>绿茶>乌龙茶(水杨酸法);红茶>乌龙茶>绿茶(邻苯三酚法);不同茶叶中多酚的含量从1.71% 增大到9.75% (绿茶>半发酵乌龙茶>红茶);结论:茶多糖和多酚是茶叶的主要抗氧化成分。绿茶的抗氧化作用主要来自茶多酚,红茶的抗氧化作用主要来自茶多糖。除乌龙茶多糖提取液外,两种抗氧化成分的抗氧化能力与其含量成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29.
以β-环糊精为碳源,采用微波法合成碳量子点。探讨了最佳的微波时间、微波功率、β-环糊精与PEG-200的配比及p H值对碳点荧光强度的影响。通过F-4600荧光分光光度计分析,碳点的激发波长在350 nm,发射波长在440 nm左右。该碳量子点的荧光能被槲皮素猝灭。据此,建立了快速有效的槲皮素猝灭碳点的分析法。槲皮素的线性范围1×10-6~8×10-4mol/L,对银杏叶片中黄酮含量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0.
建立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法测定食品中苏丹红Ⅲ的方法。采用的色谱条件为:Symmetry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用乙腈-丙酮(80-20):水=95∶5作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504 nm,流动相流速为1.0 m L/min,柱温为15℃。利用色谱检测苏丹红Ⅲ的浓度在0.03μg/m L~101.86μg/m L时,组分的峰面积与浓度之间线性关系良好,苏丹红Ⅲ的线性方程为A=26 310ρ-911.78(ρ:μg/m L),R~2=0.999 2。该方法精密度良好,稳定性较强。检测的4种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97.33%~100.00%之间,符合测定要求。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准确,快速,适用于苏丹红Ⅲ的测定。通过质谱,进一步验证了食品中苏丹红Ⅲ的存在。利用质谱检测到,苏丹红Ⅲ的分子离子峰为m/z 353,主要碎裂成m/z 156和m/z 1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