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1篇
工业技术   1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无缝搭接喷涂速凝防水涂料防水技术采用防排结合的防水方式,防水结构由导水层和防水层构成,导水层采用导水率高的导水毡,防水层采用喷涂速凝防水材料。介绍了无缝搭接喷涂速凝防水材料的特点、性能及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32.
目的 为建立3维模型语义部件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实现模型自动分割,提出一种利用隐式解码器(implicit decoder,IM-decoder)的无监督3维模型簇协同分割网络。方法 首先对3维点云模型进行体素化操作,进而由CNN-encoder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encoder)提取体素化点云模型的特征,并将模型信息映射至特征空间。然后使用注意力模块聚合3维模型相邻点特征,将聚合特征与3维点坐标作为IM-decoder的输入来增强模型的空间感知能力,并输出采样点相对于模型部件的内外状态。最后使用max pooling聚合解码器生成的隐式场,以得到模型的协同分割结果。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ShapeNet Part数据集上的mIoU (mean intersection-over-union)为62.1%,与目前已知的两类无监督3维点云模型分割方法相比,分别提高了22.5%和18.9%,分割性能得到了极大提升。与两种有监督方法相比,分别降低了19.3%和20.2%,但其在部件数较少的模型上可获得更优的分割效果。相比于使用交叉熵函数作为重构损失函数,本文使用均方差函数可获得更高的分割准确率,mIoU提高了26.3%。结论 与当前主流的无监督分割算法相比,本文利用隐式解码器进行3维模型簇协同分割的无监督方法分割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33.
以核桃叶为原料,提取了其中的多酚类物质,通过体外抗氧化实验,测定了核桃叶多酚清除羟自由基、超氧自由基的能力,并以核桃油为底物,研究了核桃叶多酚对核桃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核桃叶多酚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达到53%,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达到68%。同时,由于核桃叶多酚的加入,核桃油脂过氧化值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34.
不同作用机制除草剂对斜生栅藻的急性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敏  慕卫  刘峰 《农药》2012,(10):745-747
[目的]室内采用吸光度法比较测定了不同作用机制除草剂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急性毒性,为药剂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结果]56%2甲4氯粉剂等10种药剂对斜生栅藻96 h的急性毒性为低毒;88%苯噻酰草胺可湿性粉剂等6种药剂为高毒;24%烯草酮乳油和200 g/L百草枯水剂为中等毒性。[结论]不同作用机制除草剂对斜生栅藻的毒性存在明显差异。在水田及靠近水源使用除草剂时,应选择对水生生物毒性较低的品种,以减少对水体环境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35.
利用偏光显微镜(PLM)、光电雾度仪、差热分析(DSC)及力学性能测试考察有机磷酸盐(NA-21)与硅溶胶复配成核荆对均聚聚丙烯(PP)透明性、结晶行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磷酸盐与硅溶胶有良好的协同异相成核作用;复配体系中,纳米微粒的分散性明显好于添加单一纳米成核剂的分散性;硅溶胶的添加量为0.15%,有机磷酸盐的添加量为0.35%时,成核PP的雾度降低到36.3%,结晶温度升高到132℃;与单-NA-21增透PP相比,复配成核荆增透PP的冲击强度与拉伸强度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6.
采用相同生产工艺、不同聚合度的两种树脂进行复配,研究各复配比例下聚氯乙烯增塑糊初始黏度以及黏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高聚合度糊树脂PSH-10与低聚合度糊树脂CPM-31的配比为20/80时,糊黏度在各时间段最低;当PSH-10/CPM-31=50/50时,糊黏度稳定性最差;高聚合度糊树脂PSH-10基体中引入低聚合度糊树脂CPM-31(CPM-31含量小于50 %)时,对增塑糊黏度的影响要比低聚合度糊树脂CPM-31中引入高聚合度糊树脂PSH-10(PSH-10含量小于50 %)的影响明显;聚合度分布宽不利于增塑糊黏度稳定性。  相似文献   
37.
以新疆某火区为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煤层倾角、地形地貌、地表风对煤自燃高温区蔓延范围及极限蔓延深度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自燃高温区沿煤层倾向向露头蔓延的速度随着煤层倾角的增大而减小,其蔓延极限深度随着倾角的增加而减小;平原煤自燃高温区向露头侧发展速度快,高温区沿倾向蔓延的极限深度随着山体坡度增加而增加;迎风侧露头自燃火区沿倾向向煤层内部蔓延极限深度大于背风侧。  相似文献   
38.
采用相近聚合度、不同生产方法的两种树脂进行复配,研究各复配比例下增塑糊黏度及稳定性。结果表明:当微悬浮法糊树脂1与MSP-3法糊树脂2的配比为80/20时,糊黏度大且稳定性最差;当树脂1/树脂2 =50/50时,糊黏度较低,稳定性最好。树脂1中引入树脂2(含量小于50 %)使得体系黏度上升,黏度稳定性也变差,糊树脂颗粒形貌的影响比粒度分布的影响更大;树脂2中引入树脂1(含量小于50 %)可降低其黏度和提高黏度的稳定性,主要是糊树脂颗粒形貌和粒度分布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39.
张敏敏 《中国橡胶》2023,(12):22-24
<正>“要把客户的‘难点’变成企业的‘甜点’,一旦实现突破,将打开广阔市场。”“智能化、数字化密炼系统,让混炼胶企业的配方保密,从最难的事情变成了最简单的事情。”不久前,在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橡胶材料专委会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橡胶新材料暨混炼胶技术高峰论坛上,两轮嘉宾访谈,就橡胶材料行业热点问题进行了观点碰撞,为与会者带来了深入的行业洞察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0.67Ca0.33CoO3样品,利用X射线衍射和磁电阻测量,对样品进行了结构和磁电阻效应的研究。结构研究表明样品呈现十分优异的单相性。电阻测量表明在H=0 T和H=0.3 T的磁场下,样品电阻值都随着温度的降低急剧增大。样品在H=0.3 T的磁场下在T<20 K时,呈现正的磁电阻效应,最高达21%,在20 K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