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10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本文详细介绍了移动IPv6技术和原始IP技术,以及对三角路由问题的解决,通过对两种技术的网络吞吐量、包延迟时间以及包抖动率的对比,阐述了移动IPv6路由技术的优越性,并针对当前移动IPv6技术的切换延迟以及返回路由测试机制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22.
本文对旋压机电机支架组合体的三维实体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作为优化设计的初始条件,在ANSYS环境下对电机支架参数化建模,以结构变形、重量及低阶固有频率为控制目标对支架筋板厚度进行优化,并对两种设计方案的静动态性能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3.
将不同储藏期的湘早籼33号稻谷加工成米粉,并对米粉品质进行分析,以确定稻谷储藏期与米粉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稻谷储藏期的延长,米粉加工的成型及散粉质量可以得到明显改善;米粉吐浆值及酸度呈现增加趋势;成品含水量呈现下降趋势;用储藏期为9个月的稻谷加工的米粉断条率为零;当储藏期超过21个月时,感官品质开始下降;综合考虑米粉各品质指标,确定储藏期为9~11个月的稻谷较适宜加工高品质的米粉。  相似文献   
24.
为提高芹菜中总黄酮的得率,采用超声波-纤维素酶协同方法醇提芹菜总黄酮,研究了酶解pH值、加酶量、超声功率、料液比、超声时间对芹菜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确定了芹菜中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即酶解pH 值为4.0、加酶量210 U/g、超声功率200 W、料液比为1∶25(g∶mL)、超声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1.018 4%。  相似文献   
25.
将马铃薯全粉与碎米按不同比例混合,测定混合粉的糊化特性及其挤压重组米的感官品质、质构特性和蒸煮损失率,探讨马铃薯全粉添加量对混合粉糊化特性及其挤压重组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马铃薯全粉添加量的增加,马铃薯全粉-碎米混合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衰减值和回生值均逐渐减小;马铃薯挤压重组米的感官评分先增大后减小,在添加量为40%~50%时较高;质构特性中硬度显著(p<0.05)减小,弹性、黏聚性、咀嚼性先增大后减小,在添加量为50%时最大;蒸煮损失率显著(p<0.05)增大。结合感官品质、质构特性、蒸煮损失率结果,马铃薯全粉添加量≤50%时,加工出的马铃薯挤压重组米品质较好。马铃薯全粉的添加量、马铃薯全粉-碎米混合粉糊化特性与马铃薯挤压重组米品质特性存在显著(p<0.05)相关性。  相似文献   
26.
油炸马铃薯片中丙烯酰胺形成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丙烯酰胺是富含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食品经高温加热发生美拉德反应而产生的,但有关影响丙烯酰胺形成因素的研究却较少。探讨了油炸温度、原料中还原糖和氨基酸含量、鲜薯切片浸泡液的柠檬酸浓度、油炸前薯片的水分含量及抗氧化剂和油的使用时间对丙烯酰胺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中还原糖和氨基酸含量越高,产品中生成的丙烯酰胺就越多;油炸温度越高,产品中丙烯酰胺含量也相应越高;浸泡液柠檬酸浓度越大,产品中丙烯酰胺含量越低;而随着半成品中含水量的降低,产品中的丙烯酰胺含量也逐渐减少;在油中添加不同浓度的BHT和TBHQ以及采用使用时间不同的油,对加工出来的薯片之间丙烯酰胺含量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选用马铃薯淀粉和高岭土、丙烯酸、丙烯酰胺为原料,以水溶液聚合法进行接枝共聚复合型吸水树脂合成的研究,并利用均匀设计法对合成工艺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合成条件是:当引发剂2 mL;交联荆1 mL;单体配比4:4(W:W);马铃薯淀粉2 g;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2 h.制备的复合高吸水树脂吸蒸馏水可达960 g/g左右.  相似文献   
28.
张喻 《电源技术应用》2007,10(11):30-33
Boost PFC技术具有功率因数(PF)高和总谐波含量(THD)小等优点,在用电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其控制方法很多。针对分别采用基于单周期控制的模拟控制和基于乘法器(Multiplier)的数字正弦给定的平均电流DSP控制两种方法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控制策略均可以取得较好的功率因数校正效果。  相似文献   
29.
张喻 《电源世界》2007,(9):31-33,20
本文采用三相六开关Boost拓扑实现三相PFC,三相拓扑通过物理解耦,增加了电路冗余。Saber仿真分析比较了滞环电流变频控制和平均电流定频控制,仿真结果证明,两种控制方法均能很好地实现功率因数校正功能。  相似文献   
30.
对子姜在不同低温条件下的冻结曲线进行了测定,分析了以空气作为冷冻介质时子姜片的冻结规律,探讨了漂烫处理、冻结速度对产品质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冷冻温度在-40℃以下可达到速冻要求;冻结前漂烫处理造成冰点上升,但在-40℃以下冻结时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的时间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